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3.1分子和原子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
(3)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会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2.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实验准备
品红的扩散、氨分子扩散实验、水和酒精的混合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酚酞溶液、浓氨水、品红溶液、蒸馏水、白醋、酒精、红墨水、内有挂纸花的塑料瓶、小喷壶、烧杯、保温杯、量筒、胶头滴管、带针头的注射器;
2.学生用具:两个相同的大烧杯、酚酞试液、浓氨水、带针头的注射器、内有挂纸花的塑料瓶2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脸轻轻煽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
击的感觉
【过渡】既然微小粒子是真实
存在的,那么,它们有没有基本特
征呢?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教材48页,
【小结】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过渡】讲台上有三杯无色透
明的液体,分别是水、白醋和白酒,
大家怎么才能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
呢?
【探究活动】构成物质的分子
会不会运动?
实验视频:氨分子扩散运动
【问题引导】
1.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了?
2.为什么C烧杯中的溶液没变
红?
3.烧杯A和烧杯B那些条件相
同,那些条件不同?
【自我展示】学生结合刚学的
对粒子的微观认识解释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第48
学生举手回答:通过
闻气味。
边观看、边思考
运用刚学过的微观知
识解释客观存在的事
实。
疑惑,从真实的情境
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
题,产生探究欲望。
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刚才的小实
验,总结分子的第一个性质。
通过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让
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到微小的粒
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
采用逐步引导、抽丝剥茧的方法
将学习逐步深入,使“分子不断
运动”的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
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
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问题引导】实验中为什么氨
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
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
水中呢?
【分析推理】浓氨水有挥发性,
而酚酞没有挥发性,所以,酚酞分
子没有运动到C烧杯中,所以C烧
杯中的液体没有变红。
【小结】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
动着。
【分组实验】运用上述的内容
结合桌子上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
和药品,自己设计一个实验:使塑
料瓶中挂在铁丝上的“白色的纸花
变红”。
【小组讨论】设计合理的实验
方案。
【问题引导】怎么能使白色的
纸花很快变红呢?
【小结】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
动着,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和前面形成呼应】那大家现
在明白为什么湿衣服会晾干,且夏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
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
原因。
利用刚学过的原理,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着”。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方案,然后展示。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
体会结合教材地49页
的内容
学生积极回答:分子
在不断运动着,温度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巩固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
能力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