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上册_总)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上册_总)2
化工原理试题库(上册)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选择题
1. 连续操作时,物料衡算通式中的过程积累量G A 为( A )。

A.零
B.正数
C.负数
D.任意值
2. 热量衡算中,物料的焓为相对值,通常规定( A )的焓为零。

A.0℃液体
B.0℃气体
C.100℃液体
D.100℃气体
3. 流体阻力的表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D )。

A.阻力越大,静压强下降就越大
B.流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
C.流体的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D.流体的内摩擦力在流体激烈流动时不存在
4. 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 ,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C )。

A.atm
B.mmHg
C.Kg/m.s 2
D.N/m 2
5. 水在直管中流动,现保持流量不变,增大管径,则流速(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 对可压缩流体,满足( C )条件时,才能应用柏努力方程求解。

A.)%(20p p p 1
2
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B. )%(01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表压表示<- C.)%(20p p p 12
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D. )%(01p p p 121式中压强采用绝压表示<-
7. 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 C )准数。

A.欧拉
B.施伍德
C.雷诺
D.努塞尔特
8. 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为( B )。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椭圆线
9. 增大流体的流量,则在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前后形成的压强差(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 B )有关。

A.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B. 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D. 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11. 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 C )速度。

A.在管壁处
B.在管中心
C.瞬时
D.平均
12. 在层流流动中,若流体的总流率不变,则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的( C )倍。

A. 2;
B. 6;
C. 4;
D. 1。

13.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C )。

A. 1.2m;
B. 0.6m;
C. 2.4m;
D. 4.8m。

14.流体在长为2m、高为1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A )。

A. 1.33m;
B. 2.66m;
C. 0.33m;
D. 0.66m。

15.流体在内管外径为25mm,外管内径为70mm的环隙流道内流动,则该环隙流道的当量直径为( D )。

A. 25mm;
B. 70mm;
C. 95mm;
D. 45mm。

16.当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管中心流速最大,滞流时的平均速度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的关系为( C )
A. u =3/2.u max
B. u =0.8 u max
C. u =1/2. u max D u =0.75 u max
17.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准数为( A )
A . Re数 B. Nu 数 C . Pr数 D . Fr数
18.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α与雷诺准数Re 的n 次方成正比,其中的n 值为( B )
A . 0.5 B. 0.8 C. 1 D. 0.2
19.牛顿粘性定律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且流体应呈( A )
A.层流流动 B 湍流流动 C 过渡型流动 D 静止状态
20.计算管路系统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为( C )
A. 上游截面处流速 B 下游截面处流速
C 小管中流速
D 大管中流速
21.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送液体。

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则当输送管道上的阀门关小后,管路总阻力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22.流体的压强有多种表示方式,1标准大气压为 ( C )
A.780mm汞柱
B.1Kgf/cm2
C.10.336m水柱
D.10130Pa
23.流体在圆管中层流流动,若只将管内流体流速提高一倍,管内流体流动型态仍为层流,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B )倍。

A.4
B.2
C.2
D.不能确定
24.阻力系数法将局部阻力hf表示成局部阻力系数与动压头的乘积,管出口入容器的阻力系数为 ( A )
A.1.0
B.0.5
C.0.35
D.0.75
25.在柏努利方程式中,P/ρg被称为 ( A )
A.静压头
B.动压头
C.位压头
D.无法确定
26.流体的流动形式可用雷诺准数来判定,若为湍流则Re ( D )
A.<4000
B.<2000
C.>2000
D.>4000
27.不可压缩性流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 A )可压缩性流体在管道内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为( D )
A.u1A1=u2A2
B.u1A2=u2A1
C.u1A1/ρ1=u2A2/ρ2
D.u1A1/ρ2=u2A2/ρ1
28.有两种关于粘性的说法: ( A )
①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运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②粘性只有在流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A.这两种说法都对;
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
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不对。

29.层流与湍流的区别是( C )
A 湍流的流速大于层流流速
B流道截面积大的为湍流,小的为层流
C层流无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D层流的雷诺准数小于湍流的雷诺准数
30.有一并联管路如图2所示,两段管路的流量、流速、管经、管长及流动阻力损失分别为V(1)、u(1)、d(1)、L(1)、h(f1)及V(2)、u(2)、d(2)、L(2)、h(f2)。

若d(1)=2d(2),L(1)=2L(2),则h(f1)/h(f2)=( E )
A、2;B、4; C、1/2; D、1/4; E、1
当管路中流体均作层流流动时,V(1)/V(2)=( C )
A、2;B、4; C、8; D、1/2; E、1
当管路中流体均作层流流动时,u(1)/u(2)=( A )
A、2;B、4; C、1/2; D、1/4; E、1
当两段管路中流体均作湍流流动时,并取λ(1)=λ(2),则V(1)/V(2)=( B )。

A、2;B、4; C、8; D、1/2; E、1/4
当两段管路中流体均作湍流流动时,并取λ(1)=λ(2),则u(1)/u(2)=( E )。

A、2;B、4; C、1/2; D、1/4; E、1
31.真空表读数是60kPa,当地大气压为100kPa时,实际压强为( A )kPa。

A.40
B.60
C.160
32.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粘度( A )。

A.降低
B.不变
C.增大
33.液体在圆形直管中稳定流动时,若管长及液体物性不变,当管内径减为原来的1/2,则流速变为原来的( B )倍。

A.2
B.4
C.16
34.当地大气压为100kPa,压强表读数是60kPa,则实际压强为( A )kPa。

A、160
B、40
C、60
D、100
35.液面保持恒定的敞口容器底部装有直径相等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当管内水的流速为2m/s 时,进口能量损失为(B )J/kg,出口能量损失为( D )J/kg。

A、 0.5
B、1
C、1.5
D、2‘
36.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粘度( C ),气体的粘度( A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一、选择题
1.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输送清水时,泵的轴功率N与流量Q的关系为( B )。

A Q为零时N最大
B Q为零时N最小
C在额定流量Qs时N最小
D N与Q无关
2.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是泵在( C )时的主要性能参数。

A.流量最大
B.压头最大
C.效率最高
D.轴功率最小
以下物理量不属于离心泵的性能参数( D )
A.扬程
B.效率
C.轴功率
D.理论功率(有效功率)
3.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指( D )
A. 功率最大时的扬程
B. 最大流量时的扬程
C. 泵的最大扬程
D. 效率最高时的扬程
4.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 C )
A. 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B. 机械能
C. 压能
D. 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5.往复泵在操作中( D ) 。

A.不开旁路阀时,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B.允许的安装高度与流量无关
C.流量与转速无关
D.开启旁路阀后,输入的液体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6.一台试验用离心泵,开动不久,泵入口处的真空度逐渐降低为零,泵出口处的压力表也逐
渐降低为零,此时离心泵完全打不出水。

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D )
A. 忘了灌水
B. 吸入管路堵塞
C. 压出管路堵塞
D. 吸入管路漏气
7.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B )。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
C.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D.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8.输送清洁液体时,离心泵的叶轮应选用( B )以提高效率。

A.开式
B.闭式
C.半闭式
D.以上三种均可
9.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时,离心泵的叶轮应选用(C )以提高效率。

A.开式
B.闭式
C.半闭式
D.以上三种均可
10.输送泥浆时,离心泵的叶轮应选用( A )以提高效率。

A.开式
B.闭式
C.半闭式
D.以上三种均可
11.随流量的增加,离心泵的压头(C ),轴功率(A ),效率( D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2.通常离心泵的高效区在最高效率的( C )左右。

A.90%
B.91%
C.92%
D.93%
13.当离心泵的转速增加时,其压头、流量、轴功率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4.当离心泵的叶轮直径增加而其它尺寸不变时,其压头、流量、轴功率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5.离心泵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
A.泵入口处压强低于同温度下液体饱和蒸汽压
B.泵内有液体
C.输送的液体粘度过大
D.混和液中溶质含量过高
16.据管路特性曲线知,随管路流量Qe的增加,管路的压头He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7.为了安全起见,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比理论安装高度( B )。

A.高
B.低
C.相等 C.不确定
18.离心泵的效率η和流量Q的关系为( B )。

A. Q增大,η增大;
B. Q增大,η先增大后减小;
C. Q增大,η减小;
D. Q增大,η先减小后增大。

19.齿轮泵的流量调节采用( C )。

A.出口阀
B.进口阀
C.回流装置
D.以上三种均可
20.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流量的方法是( D )。

A.设置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大小
B.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的开启度
C.改变离心泵的转速
D.改变压出管路中阀门的开启度
21.离心泵启动时,应把出口阀关闭,以降低起动功率,保护电机,不致超负荷工作,这是因
为( A )。

A.Qe=0,Ne≈0
B. Qe>0,Ne>0
C. Qe<0,Ne<0
22.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则( B )。

A.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不变
B.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泵吸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D.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23.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出水管不出
水,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
空度很高,他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你认为以下可能的原因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原因( C )。

A.水温太高
B.真空度坏了
C.吸入管路堵塞
D.排出管路堵塞
24.离心泵漏入大量空气后将发生( B )。

A.汽化现象
B.气缚现象
C.气蚀现象
D.气浮现象
25.将含晶体10%的悬浮液送往料槽宜选用( A )。

A.离心泵
B.往复泵
C.齿轮泵
D.喷射泵
26.某泵在运行1年后发现存在气缚现象,应( C )。

A.停泵,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检验进口管路有否泄漏现象
D.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
27.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
致( B )。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减小
B.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增大
C.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28.离心泵的阀开大时,则( B )。

A.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B.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泵入口真空度增大
D.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29.由阀门全开的条件算出在要求流量为Q时所需扬程为He,在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上查得与
Q对应的扬程为H,H>He,在流量为Q时泵的效率为η,则泵的轴功率N为( B )。

A.QHeρg/1000ηkW
B.QHρg/1000ηkW
C.QHeρ/102ηkW B.QHρg/102ηkW
30.一台离心泵的管路系统中工作,当阀门全开时,相应的管路性能曲线可写为H=A+BQ2,且
B≈0(动能增加值,阻力损失两项之和与位能增加值,压能增加值两项之和相较甚小),当泵的转速增大10%,如阀门仍全开,则实际操作中( A )。

A.扬程增大21%,流量增大10%
B.扬程大致不变,流量增大10%以上
C. .扬程减小,流量增大21%
D. .扬程增大21%,流量不变
31.离心泵的性能曲线表明,扬程一般( D )。

A.与流量无关
B.与流量成直线关系
C.可写为H=A+BQ2,且B>0
D.dH/dQ<0
32.离心泵安装高度的限制是为了防止( C )现象的发生。

A.气缚
B.汽化
C.气蚀
33.风压为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之一,它是指单位( A )的气体
通过通风机时所获得的
有效能量。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34.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是指在不发生气蚀时,泵入口处压强可允许达到的( A )。

A.最大真空度
B. 最小真空度
C.最大压强
35.随着流量的增加,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C ),气蚀余量( A ),压头( C ),
轴功率( A ),效率( D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先增大而后减小
36.随着流量的减小,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A ),气蚀余量( C ),压头( A ),轴功
率( C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先增大而后减小
37.离心通风机性能表上的风压一般是在20℃、101.3kPa的条件下用空气作介质测定的。

( R )
38.关闭离心泵时应该先关闭出口阀,其原因是( A )。

A. 以防因底阀不严物料会倒流
B. 以防发生气蚀现象
C. 以防使泵倒转而可能打坏叶轮
39. 启动离心泵时应该先关闭出口阀,其原因是( A )。

A. 以防因底阀不严物料会倒流;
B. 以防发生气蚀现象;
C. 以防使泵倒转而可能打坏叶轮。

D. 以防启动电流过大烧坏电机。

39.将1000m3/h 的各车间回水送往水冷却塔,宜选用_____A_______。

A)离心泵B)往复泵C)齿轮泵D)喷射泵。

40.某泵在运行1年后发现有气缚现象,应____C_________。

A)停泵,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检查进口管路有否泄漏现象;
D)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一、选择题
1.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时,如粘度降低20%,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 A )。

A、11.8%;B、9.54%; C、20%; D、44%
2.板框式压滤机由板与滤框构成,板又分为过滤板和洗涤板,为了便于区别,在板与框的边
上设有小钮标志,过滤板以一钮为记号,洗涤板以三钮为记号,而滤框以二钮为记号,组装板框压滤机时,正确的钮数排列是( A ).
A)1—2—3—2—1 B)1—3—2—2—1
C)1—2—2—3—1 D)1—3—2—1—2
3.与沉降相比,过滤操作使悬浮液的分离更加( A )。

A.迅速、彻底
B.缓慢、彻底
C.迅速、不彻底
D.缓慢、不彻底
4.多层隔板降尘室的生产能力跟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

B.宽度
C.长度
D.沉降速度
5.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A )。

A.与沉降面积A和沉降速度ut有关
B.与沉降面积A、沉降速度ut和沉降室高度H有关
C.只与沉降面积A有关
D.只与沉降速度ut有关
6.现采用一降尘室处理含尘气体,颗粒沉降处于滞流区,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比较降尘室
处理200℃与20℃的含尘气体的生产能力V的大小( C )。

A.V200℃>V20℃
B.V200℃=V20℃
C.V200℃<v20℃< bdsfid="472" p=""></v20℃<>
D.无法判断
7.有效的过滤操作是( B )。

A.刚开始过滤时
B.过滤介质上形成滤饼层后
C.过滤介质上形成比较厚的滤渣层
D.加了助滤剂后
8.当固体粒子沉降时,在层流情况下,Re =1,其ζ为( B )。

a.64/Re
b.24/Re
c.0.44
d.1
9.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是t,最小固体颗粒的沉降时间是t 0,为使固体颗粒都能沉降
下来,必须( C ):
a.t<t0< bdsfid="487" p=""></t0<>
c.t>t0
10.颗粒作自由沉降时,Ret在(C )区时,颗粒的形状系数对沉降速度的影响最大。

A.斯托科斯定律区
B.艾伦定律区
C.牛顿定律区
D.不确定(天大99)
11.恒压过滤,单位面积累积滤液量q与时间τ的关系为( B )。

12.旋风分离器的分割粒径d50是( C )
A.临界粒径dc的2倍
B. 临界粒径dc的2倍
C.粒级效率ηpi=0.5的颗粒直径
13.对不可压缩滤饼,当过滤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时,单位厚度床层的流到阻力将( B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4.对可压缩滤饼,当过滤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时,单位厚度床层的流到阻力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15.恒压过滤中,随过滤时间的增加,滤饼厚度将( A ),过滤阻力将( A ),过滤速
率将( C )。

A. 增大;
C. 减小;
D. 不确定。

16.恒压过滤中,当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 C )成正比。

A.2次方
B.4次方
C.1/2次方
D.1/4次方
17.型号为BMS20/635-25共25个框的板框压滤机,其过滤面积约为( A )m2。

A.20
B.635
C.25
D.0.4
18.板框压滤机洗涤速率与恒压过滤终了的速率的1/4这一规律只在( C )时才成立。

A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
B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
C 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且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
D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而且过滤面积与洗涤相同
19.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如粘度降低20℅,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 A )
A 11.8℅
B 9.54 ℅
C 20℅
D 44℅
20.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下列恒压过滤循环中那种生产能力最
大( C )(θ为时间)
A θ过滤=θ洗涤
B θ洗涤+θ过滤=θ辅
C θ过滤=θ洗涤+θ辅
D θ洗涤=θ过滤+θ辅
21.在板框压滤机中,如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0.4,且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当过滤的
操作压强增加到原来的 2倍后,过滤速率将为原来的( D )倍。

A 1.3
B 1.2
C 1.4
D 1.5
22.若沉降室高度降低,则沉降时间( C );生产能力( A )。

A. 不变;
B. 增加;
C. 下降;
D. 不确定。

23.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直径这一术语是指( C )。

A.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旋风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24.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

A.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25.在离心沉降中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只与d,ρs,ρ,u t,r有关
B.只与d,ρs,u t,r有关
C.只与d,ρs,u t,r,g有关
D.只与d,ρs,u t,r,K有关
(题中ut气体的圆周速度,r旋转半径,K分离因数)
26.一般在产品样本中所列的旋风分离器的压降数据是( D )。

A.气体密度为1.0kg/m3时的数值
B.所要求的操作状况下的数值
C.1atm,30℃空气的数值
D.气体密度为1.2kg/m3时的数值
27.在板框过滤机中,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不计,过滤时间增加一倍时,其过滤速率为
原来的( C )。

A.2倍
B.1/2倍
C.2
/1倍 D.4倍
28.粘度增加一倍时,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B )。

A.2倍
B.1/2倍
C.2
/1倍 D.4倍
29.在重力场中,含尘气体中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0.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 B )有关。

A、降尘室的底面积和高度 B. 降尘室的底面积和沉降速度 C. 降尘室的高度和宽度
31.当洗涤与过滤条件相同时,板框过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A )倍。

A. 1/4
B. 1
C. 2
32.当洗涤条件与过滤条件相同时,加压叶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C )倍,而
板框过滤机的洗涤速率为最终过滤速率的( A )倍。

A、1/4
B、1/2
C、1
D、2
33.过滤常数K与操作压强差的( D )次方成正比。

A、 1
B、 s
C、s–1
D、1-s
34.10、过滤常数K随操作压强差的增大而( A ),随过滤面积增加而( B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第四章传热
一、选择题
1.对双层平壁的稳态导热过程,壁厚相同,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λ和2λ,其对应的温差分
1
别为
t?和2t?,若1t?> 2t?,则1λ和2λ的关系为( A )。

1
A.
λ<2λ;B. 1λ=2λ;C. 1λ>2λ。

D. 不确定。

1
2.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均不变时,并流推动力(B )逆流推动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3.黑体的辐射能力与表面绝对温度的( D )成正比。

A.一次方
B.二次方
C.三次方
D.四次方
4.同一温度下,( A )的辐射能力最大。

A.黑体
B.镜体
C.灰体
D.透热体
5.傅立叶定律是描述( A )的基本定律。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
6.多层平壁导热时,各层的温度差与各相应层的热阻所呈关系是( C )
A.没关系,B.反比,C.正比,D.不确定
7.在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冷却热流体,热流体质量流量和出入口温度T1、T2一定,冷却水入口温度t1一定,如果增加冷却水用量,则Q( B ),K( A ),t2( C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8.一套管换热器,环隙为120℃蒸汽冷凝,管内空气从20℃被加
热到50℃,则管壁温度应接近于( B )。

A:35℃ B:120℃ C:77.5℃ D:50℃
9.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与雷诺数Re 的n次方成正比,其中n 的值为( B )
A.0.5
B.0.8
C.1
D.2
10.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是否合理。

甲:传热管的壁温将接近加热蒸汽温度。

乙: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将接近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A )
A.甲、乙均合理
B.甲、乙均不合理
C.甲合理,乙不合理
D.乙合理,甲不合理
11.冷热流体分别在列管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中流动,若аi远小于аo,则列管的壁温接近于( B )的温度。

A:冷流体 B:热流体 C:无法确定
12.自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比强制对流的相比( B )。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13.在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中,各层厚度及面积相同,即b1=b2=b3,S1=S2=S3其温度变化如
A.λ1>λ2>λ 3
B.λ1>λ2=λ 3
C.λ1<λ2=λ 3
D.λ1<λ2<λ 3
14.20℃和80℃,则管壁温度约为( D )。

A.20℃
B.80℃
C.50℃
D.100℃
15.单层平壁定态热传导时,若壁厚增加,则温差( A ),若导热系数增加,则温差
( B ),若热阻增加,则温差( A )
A 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16.下列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C )。

①空气流速为30m/s时的α
②水的流速为1.5m/s时的α
③蒸气滴状冷凝时的α
④水沸腾时的α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17.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B )。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克希霍夫定律
C.折射定律
D.普朗克定律
18.计算下列四种“数”时,其数值大小与单位制选择有关的是( D )。

A、普兰德准数;B、传热单元数NTU; C、离心分离因数K; D、过滤常数K
19.有两台同样的管壳式换热器,拟作气体冷却器用。

在气、液流量及进口温度一定时,为使
气体温度降到最低应采用的流程为( D )。

A、气体走管外,气体并联逆流操作;
B、气体走管内,气体并联逆流操作;
C、气体走管内,气体串联逆流操作;
D、气体走管外,气体串联逆流操作。

20.同一物体在同一温度下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的关系是( D )。

A. 反射率大于吸收率
B. 反射率小于吸收率
C. 反射率等于吸收率
D. 不确定
21.若换热器两侧对流传热系数αi>αo 时,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 A )。

A.αo
B.αi
C.αi +αo
22.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中,通过各层的传热速率、通过各层的热通量( A )。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
23.某灰体的黑度为0.6,该灰体的吸收率为( B )。

A. 1
B. 0.6
C. 0.4
24.牛顿冷却定律是描述( B )的基本定律。

A.热传导
B.对流传热
C.热辐射
25.以下换热器属于列管换热器的是( C )。

A.螺旋板式换热器
B.蛇管式换热器
C.U型管式换热器
26.传热实验时,在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冷凝来加热空气(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为强
化传热决定加装翅片,翅片应装在( D )侧更为有效。

A、外管外
B、外管内
C、内管外
D、内管内
27.黑度为0.8,表面温度为27℃的物体其辐射能力是( A )W/m2。

A、367.4
B、459.3
C、64.8
D、3306.7
28.列管式换热器根据结构不同主要有( B )。

A、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B、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
C、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D、热管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9.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若管长及流体的物性不变,而管径增为原来的2倍,则流速为
原来的( B )倍,流动阻力为原来的( D )倍。

A、1/2
B、1/4
C、1/8
D、1/16
30.传热过程中,当两侧对流传热系数αi<αO时,要提高总传热系数K,关键是提高( D )。

A、提高αO
B、提高αi
C、减小αO
D、减小αi
31.黑度为0.8,表面温度为127℃的物体其吸收率是( C )。

A、127
B、27
C、0.8
D、0.2
32.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传热,若管长及流体的物性不变,而管径变为原来的1/2,则流
速为原来的( A )倍,对流传热系数为原来的( D )倍。

A、4
B、1/4
C、20.8
D、2`1..8
第五章蒸发
一、选择题
1.以下蒸发器属于自然循环型蒸发器的是( D )蒸发器。

A.强制循环型
B.升膜
C.浸没燃烧
D.外热式
2.与加压、常压蒸发器相比,采用真空蒸发可使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B ),温度差( A ),
总传热系数(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3.蒸发操作能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B )。

A.热能的不断供应,冷凝水的及时排除。

B.热能的不断供应,生成蒸气的不断排除。

C.把二次蒸气通入下一效作为热源蒸气。

D.采用多效操作,通常使用2-3效。

4.蒸发操作通常采用( D )加热。

A.电加热法
B.烟道气加热
C.直接水蒸气加热
D.间接饱和水蒸气加热
5.以下哪一条不是减压蒸发的优点( D )。

A.可以利用低压蒸气或废汽作为加热剂
B.可用以浓缩不耐高温的溶液
C.可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D.可以自动地使溶液流到下一效,不需泵输

6.多效蒸发流程通常有三种方式,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 C )。

A.顺流
B.逆流
C.错流
D.平流
7.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中液体的流动称为( A )。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自然沸腾
D.强制沸腾
8.蒸发操作中,二次蒸气的冷凝通常采用( B )。

a.间壁式冷凝
b.混合式冷凝
c.蓄热式冷凝
d.自然冷凝
9.单效蒸发器计算中D/W 称为单位蒸汽消耗量,如原料液的沸
点为393K,下列哪种情况D
/W最大? ( A )。

A.原料液在293K时加入蒸发器
B.原料液在390K时加入蒸发器
C.原料液在393K时加入蒸发器
D.原料液在395K时加入蒸发器
10.蒸发过程温度差损失之一是由于溶质存在,使溶液( A )所致。

A.沸点升高
B.沸点降低
C.蒸汽压升高
11.属于单程型的蒸发器是( C )。

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B、外热式蒸发器
C、降膜蒸发器
D、悬筐式蒸发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