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古诗文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1-6 年级古诗大全
(带注释、译文、鉴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下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
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 散学:放学。

? 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 欲:想要。

? 捕:捉。

? 鸣:叫。

七“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
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鉴赏】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鉴赏】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小学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②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
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鉴赏】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 坐:因为。

【译文】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行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鉴赏】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①少小:年轻少时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无:没有⑤衰(cuī):疏落,衰败。

【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鉴赏】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②不及:比不上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鉴赏】一首赠别诗。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下册: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①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②一岁:一年
【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
起来。

【鉴赏】《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道。

4.阴:树阴。

5.急走:快速奔跑。

6.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7.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译文】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鉴赏】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①香炉:指香炉峰。

②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③遥看:从远处看。

④挂:悬挂。

⑤前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⑥直:笔直。

⑦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⑧疑:怀疑。

⑨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⑩九天: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鉴赏】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①西岭:西岭雪山。

②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③泊:停泊。

④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④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鉴赏】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小学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鉴赏】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鉴赏】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蒙—_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亦奇:也显得奇妙。

【译文】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鉴赏】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后两句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
湖的神韵。

下册: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咏:歌颂、赞美?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5)一,满,全(6)万:很多。

(7)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8)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9)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10)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鉴赏】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 在春天里(2)胜日: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4)泗水:水名(5) 滨”:水边。

(6) 光景:风光景色。

(7)一时: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一下子(8)等闲:平常、随便。

(9)识得:认识到。

(10)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1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12)总是:都是。

【译文】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鉴赏】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

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鉴赏】表现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
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鉴赏】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
小学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题:写上。

(3)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4)横看:正面看。

(5)侧:侧看,从侧面看。

(6)岭:山岭。

(7)峰:山峰。

(8)缘:因为。

(9)此山:庐山。

【译文】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鉴赏】借景说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足:足够,丰盛。

④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⑤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重重水,正在怀疑已无路可走,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垂柳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熳的村庄。

【鉴赏】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2)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3)之:去、到(4)广陵: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6)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7)下:顺流向下(8)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8)唯:只(9)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10)辞:辞别。

【译文】: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鉴赏】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
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①使:出使。

②浥:湿润。

③更尽:再饮完。

【译文】:清晨,渭城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杨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葱绿。

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而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鉴赏】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下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②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鉴赏】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湖名。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④镜未磨:比喻水面平静,又不十分明亮。

⑤“遥望”:远远望去
【译文】: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

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闪,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鉴赏】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②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鉴赏】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杭州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鉴赏】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时:季节.四时:四季.田园: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译文】夏忙时,农民们早晨出去在田里除草,晚上还得在灯下搓麻线.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工作,男耕女织都是行家.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麻,却同样在靠近桑树旁的田里忙着学种瓜呢!
【鉴赏】表现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

2、不须:不想。

3、归:回去,回家。

【译文】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鉴赏】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一水:指长江。

3、间:读jiān。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的隔离。

4、隔:间隔。

5、数重:几层。

读shùchóng 。

6 绿:吹绿。

7、何时:什么时候。

8、还(huán):回到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
【鉴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1、作:写2、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3、复:又4、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5、临:将要6、发:出发7、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