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三字经》

合集下载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它以简洁明快、韵律和谐的文字,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几句是说,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它强调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这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持之以恒,要有专注和耐心。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这个故事强调了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严格的态度。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这表明了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这提醒了父母和老师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它强调了学习要从小抓起,珍惜时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这说明了学习和磨练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1课《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1课《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1课《新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有乃偏教之道德为先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孝与梯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亲有过谏其改情意切语和蔼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晨早起理容装齐抖擞上学堂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新时代育新人德智体美与劳首德育倡四有沁心田新苗秀求知识甘勤苦昔苏秦锥刺股强体魄闻鸡舞矫如龙健如虎诗书画歌舞曲辨美丑分清浊常劳动多磨练经风雨见世面惜校誉敬师长爱学友尊规章知而行可成器全发展莫偏废求学者贵恒心磨铁杵可成针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海有边山有路学无涯不停步人渐长入社会我如粟民如海遵法纪讲公德勤工作尽职责刘少奇论修养身作则人敬仰周恩来济世穷甘尽瘁矢为公朱老总先士卒扁担情世传诵乐助人有雷锋少索取多奉献焦裕禄好公仆一身死万民哭人相处贵诚廉待人宽律己严笃友谊管与鲍重道义择善交三人行有我师见人善即思齐己不欲勿施人已欲达则达人见危难勇相帮救溺童司马光罪与恶源于贪种苦果终自尝汉杨震拒受金廉洁者世同钦爱公物重公益胸坦荡全大局阅古今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青少年行莫差纵私欲等泥沙论人际应知礼态度好语言美重环保草芊芊绿世界碧云天我中华礼仪邦讲文明国运昌华夏史似长河五千年豪杰多秦始皇四海一汉武帝拓疆域唐太宗贞观治清康熙多建树苏武节骨铮铮直谏镜有魏征范仲淹怀天下宋包拯锄横霸岳家军复河山文天祥寸心丹戚家军倭胆寒郑成功复台湾举先贤难尽说如薪火传不绝近百年列强欺烧圆明割我地我志士拍案起反侵略雪国耻林则徐销鸦片三元里民血战冲敌舰邓世昌试维新康与梁到近代出伟人垂史册立功勋先行者孙中山倡民主帝制翻建共和扶农工怀博爱望大同毛泽东闹革命率工农奋长缨驱日寇掀三山新中国屹东方总设计邓小平拨乱流反于正倡改革勇开放龙腾飞民安康思往事心潮涌明国情知任重我传统最悠久根基厚枝叶茂孔孟出儒学立重教育说仁义老庄起墨韩兴曰百家各争鸣孙武子兵法精传中外久弥新楚屈原赋离骚投汨水品格高司马迁撰史记不掩恶不虚美李太白诗之仙一斗酒诗百篇杜少陵诗之圣民疾苦寄深情苏辛词关王曲艺苑花香馥郁曰三国曰西游曰水浒曰红楼四小说誉神州此瑰宝流传久鲁迅笔力千钧震聋聩醒民魂郭沫若沈雁冰文坛上各峥嵘我先贤聪且慧发明多功至伟造纸术创在前印刷术世局先指南针黑火药华夏人首创造浑天仪张衡制圆周率祖冲之精医道汉华佗传织机黄道婆李时珍编本草徐霞客探险奥今科技高尖精裂原子放卫星研物种探基因计算机妙通神加速器转如电游太空光子箭学术界聚群英如天河闪银星华罗庚孙冶方钱学森李四光好榜样在前头勇攀登上层楼文化高虎添翼求富强争朝夕我疆域广无垠黄土地育斯民从昆仑到海滨山和水皆可亲有五岳有五岭或雄峻或秀挺黄河阔长江长珠水秀龙江壮数宝岛首台湾连大陆情相关古长城气势雄古运河帆樯通都江堰水患息丝绸路连西域国境内多民族究其数五十六百千年共一家同携手建中华龙传人遍海外赤子情终不改观风云看世界进则昌退则败好儿女细思量读此经当自强乘长风冲天起振中华齐努力《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2课子不学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3课首孝弟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第4课曰水火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三字经第一次课(小学生)

三字经第一次课(小学生)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 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 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 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 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 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 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 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
<南宋>王应麟
总叙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 事,通圣人礼。” •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 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 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 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 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 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 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 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 是河南开封的。王应麟在南宋作了很大的 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 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 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 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 常快乐。
弟 _________ , 宜 _________。
首 _________ , 次 _________。
• • • •



[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 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 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 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 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 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 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 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 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 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三字经》原文,注释与译文(第篇)

《三字经》原文,注释与译文(第篇)

《三字经》原文,注释与译文(第篇)《三字经》作为我国的古典文学经典,历来被闻者景仰,观者深思,受人称道。

三字经可以说是国学经典的金字塔,其中含蓄而深刻,独具深远意义,蕴涵着中国人传承千年的精神,有助于让我们更好的体悟其中艰辛实践的理念。

《三字经》第一篇“子曰:”,第一句“学而时习之”处处体现出中国古人对“学习”極大重视的态度,表明努力学习是成就一个明智之人的基础要素,任何刻苦学习都不会白费,它将促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目标。

另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源自《世说新语·子夏》,着重指出要以德治国,以此彰显政治渊源。

这也可以说是人们实现理想必须遵循良性社会生活原则的宣言之一。

再看第三句“爱人者智,仁人者义”,其中,“爱人”指的是孝爱父母,友爱同伴,仁义的行为的结果,会引发以理智来认识世间的事情,“仁人” ,指的是在实践仁爱的同時,不落入道德沦丧,这也是一个人自省的重要内容,并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三字经的藏宝之处在于其内涵深刻而又浓缩,蕴含中国文化历史沉淀,内容凝练而有深度,内容深刻内涵丰富,在短短两句话中把先人的智慧表达到极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神宝典,更加体现出读者审美趣味,其中含蓄而高深,凝聚着中华文化智慧,有助于让我们更好的体会这本杰出的励志启迪读物。

《三字经》是一本古今中外皆被尊敬的经典,不仅蕴藏不少的智慧,更有宝贵的价值在其中。

作为一本经典,深受启发的精神,令其中的理论与实践沿用至今。

在这本经典中,能向我们学习到很多的礼仪规范,能助我们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对策,让我们从古老文化中开发出自身的智慧,更好的实施知行合一。

推荐《三字经》这本古籍,任何人都有书写箴言成就自己的可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三字经的精神魅力吧。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1[精华]

三字经1[精华]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千字文》〔梁〕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千字文》注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三字经,古称“小学,大学”,是一部汉代印刻木版本的小儿读物,在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中有很长的历史。

三字经全文共有1374个字,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最后一句是“此篇传世,流芳百世”。

三字经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了,最早见于汉宋元期的《康熙字典》。

而《元和三藏》也被认为是一部有着与三字经有关的书籍,文言文中也曾提及三字经,其中《景岳全书》将它称作“三字经典”,而《黄石公记》称之为“三句经”。

三字经的特点是简洁明了,容易读懂,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精神和思想,包括了人类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常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因此,它也被很多汉族文化启蒙教育学者和少年儿童视为一部要学的读物,以达到育人和启蒙的目的。

全文三字经的原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孝父母。

皇矣曰,臣弗受。

命归营,子属原。

原邦土,陶令闻。

宫中观,立诰旦。

黄钟鼎,鼓鸣。

管弦动,荡漾声。

丝竹肃,优闲度。

此言发,懿文昌。

春江水,碧万顷。

石点漾,波落声。

浪淘沙,潮逐腾。

千山鸟,飞莺惊。

秋田田,五谷丰。

三百垛,黍稷熟。

泥土黑,气蒙蒙。

虫声鸣,鸟影飞。

夏麦黍,秀芒芒。

条苗细,花钿锦。

草盛茂,谷满秆。

螟蝗虫,禾苗黑。

冬雪雹,霜凋凋。

千山青,白雪飘。

路茫茫,松柏冷。

谷壑深,林阴长。

闻笛起,催婺女。

拜舞佩,揖让歌。

掩罗襦,簪缨冠。

花底楼,环佩环。

此篇传世,流芳百世。

其内容涵盖了人文、自然、家庭、政治、社会学等许多学科,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藏。

三字经并不是单纯地传递思想和理念,它也是一部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著作。

三字经的文字是文言文,语言精准而艺术性强,深受中国文人墨客所钦佩。

其中结构精巧,引申深邃,不只是童谣,更是蕴含着深邃哲理和文学精髓的古诗文。

三字经也一直被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广泛接受,其中英文版本问世已久,曾经被日本人引入其国,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普遍欢迎。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 第1课《新三字经》全文

2018新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 第1课《新三字经》全文

《新三字经》全文共计236句1416字分13部分1开篇: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民篇: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历,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3尊师重道: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另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已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在互生。

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

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4学习: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

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

学女娲,补苍穹。

仿后惽,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

池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5讲礼仪:知荣辱,心礼仪,不知礼,无以立。

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者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已,树新风,从我起。

6五常: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

仁者爱,民年喜,义者刚,民年宜。

礼者雅,民年需,智者明,民年依。

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

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

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7真善美: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

真情在,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和记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第一课人之初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课为人子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三字经》全文及词汇详解全解

《三字经》全文及词汇详解全解

《三字经》全文及词汇详解全解《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由王鼎编著,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

下面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词汇解释。

1. 人之初,性本善。

——人们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

2. 性相近,相远。

——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惯会使他们产生差异。

3.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会发生变化。

4. 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之道在于专注。

5. 昔孟母,择邻处。

——古代的孟母为孟子选择了一个良好的邻居。

6. 子不学,非所宜;——孩子不研究是不合适的;7. 幼不学,老何为。

——幼年不研究,老年将会后悔。

8. 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9. 人不学,不知义。

——人不研究,就不了解道义。

10. 为人子,方少时。

——作为人子,还年幼时。

11. 亲师友,礼仪。

——尊敬师长和与友共处,研究礼仪。

12. 香九龄,能温席。

——九岁的小孩已经能够给床铺席席。

13. 孝于亲,所当执。

——孝顺父母,应该坚持。

14. 融四岁,能让梨。

——四岁的小孩已经能够把梨分给大人吃。

15. 弟于长,宜先知。

——对长辈要尊敬,应该先知道这个道理。

16. 首孝弟,次见闻。

——首先做到孝顺和尊敬朋友,然后才能研究知识。

17. 知某数,识某文。

——要知道一些数学和识别一些文物。

18. 一而十,十而百。

——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百。

19. 百而千,千而万。

——从百数到千,再从千数到万。

20. 三才者,天地人。

——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

......这是《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及词汇解释。

通过阅读和理解《三字经》,我们可以获得古代智慧和重要的道德准则,促进我们的人格发展和素质提升。

请注意,文中内容仅供参考,没装载着一些非官方的言论或解释,请自行核实。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原文解释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原文解释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解析《三字经》全文释义1、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ɡǒu不bù教jiào,性xìnɡ乃nǎi迁qiān。

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ɡuì以yǐ专zhuān。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三字经全文解析4、窦dòu燕yā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ɡ。

教jiào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yǎnɡ不bù教jiào,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不bù严yán,师shī之zhī惰duò。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所suǒ宜yí。

幼yòu不bù学xué,老lǎo何hé为wéi。

(完整版)三字经带注音

(完整版)三字经带注音

第一段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 ,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 , 贵以专.第二段xī mèng mǔ 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第三段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五子,名俱扬.第四段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不学,老何为。

第五段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不学,不知义。

第六段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师友 , 习礼仪。

三字经第一章

三字经第一章

:第一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
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

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
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
本性。

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习的
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授课内容:
1、《三字经》的相关背景介绍。

2、基本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
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拓展思维。

课后作业:
1、向家长复述《三字经》的背景。

2、周处杀龙的故事,二徒学棋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的故事,孟母三迁
的故事,窦燕山的故事及五子登科的来历,任选其一讲给家长听。

3、书面作业:查字典或词典解释下列成语(要注音)
改过自新耳濡目染专心致志沾沾自喜持之以恒
4、家长监督检查作业并在作业单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