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宫标本诊断妊娠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病理检验常见标本取材

临床病理检验常见标本取材

1.核对病人的姓名,科室,住院号等。

2. 核对标本性质,取出的部位,标本数目,临床诊断(如胆囊息肉、妊娠)、手术方式3. 是否做标记:如带线、切缘、部位、淋巴结部位。

1.描述颜色、外观(如破碎、絮状、膜状、毛刺等)、体积(应测量忌用比拟)、质地(软,中等、硬等)2. 大于0.5cm 者,应切开包埋3. 送检破碎组织较多时,一个包埋盒内不要包的太多4. 较小或较碎的标本先用纱布包裹(必要时用滤纸)并滴伊红后放于包埋盒内内窥镜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2._色_(质地)组织2 块,大小分别为***cm 及***cm3._色_(质地)组织3 块(或3 块以上),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内窥镜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厚度大于0.5cm 的标本,切开描述切面2. 如遇大体可以辨认的息肉状组织,则描述之,如_色息肉状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3. 息肉状标本,取材时尽量取完整纵切面,尤其姚取到蒂部4. 直径小于0.1cm 的标本,可描述“针尖大小”5. 直径大于0.1cm 的标本记录实际大小,切忌用“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等字样描述。

肠息肉_应注意自蒂部切开并取块刮宫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膜样/碎)组织1 堆,总大小/体积为***cm,质地_,部分为_色。

2._色_(质地)组织_块,总体积为***cm,其中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

刮宫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尽可能多埋,如送检标本全部包埋,在大体描述后用括号注明“全埋”字样。

2. 请记录者读出简要病史和临床诊断,如遇和妊娠有关刮宫标本,如不全流产等病例,要仔细观察有无绒毛,葡萄状结构甚至有无胎囊结构。

穿刺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组织置于滤纸上打包前尽可能将组织展开,保持其条状结构,切勿堆积。

1. 描述外形(圆,卵圆,结节状,不整形等)、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包膜、体积、数目、颜色等2. 切面颜色、质地、性质(实性、囊性、半实半囊)、是否出血、坏死、钙化、结节(若有应单独描述)等、囊性者描述囊壁厚度,囊内容物、囊内壁是否光滑等3. 所有观察异常的部位均应取材,包括病变的主要部分,不同表现处、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肿瘤切缘、肿瘤侵犯最深处。

一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讨论

一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讨论

二者不易鉴别诊断,考虑宫颈处肿瘤多为坏死及凝血块, 性质待查,且彩超显示肿物增大,具备手术指征。于 2011年1月12日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 体下段囊性肿物膨出约9 cm×8 cm×8 cm大小,与膀胱 腹膜粘连,先给予垂体后叶素2支子宫体部注射,阻断双 侧子宫动脉及卵巢固有韧带,下段肿物为宫腔内大量陈旧 性出血凝块,子宫下段前壁组织菲薄,核出后,缝合前壁 子宫肌壁,观察5~10min,宫腔内活动性出血,从阴道流 出,止血无效,向家属交待后,行全宫切除术。
Part 3


子宫瘢痕妊娠的误诊率高达2误诊 断常导致致命性的子宫破裂或大出血,因此影像学检查及 术后的病理确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 彩超方法简单易行,也是目前最及时、最常用的瘢痕妊娠诊断 方法。阴道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可显示妊娠囊与子宫瘢痕之 间的位置关系,并可测量妊娠囊侵及子宫肌层的厚度,且可对 其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通过声像图表现将剖宫产瘢痕妊娠 分为孕囊型和包块型两种类型。孕囊型又分为两种形式内生型 和外生型。本研究报道的病例入院2周前外院彩超:宫体下段包 块8 cm×5.1 cm大小,以囊性为主。入院后彩超报:疑宫颈管 不均质包块大小约8 cm×8 cm×7 cm。提示肿物明显增大,且 进一步提示肿物位置。
一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讨论
医林小修
目录
CONTENTS
01 前

02 病 例 简 介
03 讨

04 小

Part 1


•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孕囊或胚胎在剖宫产术后形成的瘢 痕处着床,是异位妊娠的一种,随时都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生育 功能。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肌层薄弱,手术瘢痕部位结缔 组织丰富,孕囊在此处着床后形成瘢痕妊娠,侵入子宫肌层的 滋养细胞不断生长,绒毛可与子宫肌层黏连,并可穿透子宫壁, 在妊娠早期易发生子宫破裂。 由于剖宫产术后外观呈美容切口, 且手术时间短,现代大多数年轻女性妊娠自愿选择剖宫产术, 所以致使CSP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由于CPS早期诊断困难,因而 误诊率高,常常导致严重并发症。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得当 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般为大标本)1.肾积水(左/右侧)肾脏肾盂及肾盏粘膜慢性炎,大部分粘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肾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大体检查所见,符合肾积水之改变。

2.肾脏良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中/下极(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性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大小为× × cm,周围肾组织未见著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Leu7( ), EMA( )。

胶质铁染色()。

3. 肾细胞癌(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经典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质癌,多囊性肾细胞癌,肉瘤样癌……。

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侵犯/未侵犯肾盂,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10( ), 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

胶质铁染色()。

4. 肾盂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肾盂层,并侵犯/未侵犯周围肾实质,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内见/未见肿瘤,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

5. 其余肾脏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母细胞瘤,多囊肾瘤,透明细胞肉瘤,恶性横纹肌样瘤,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侵犯/未侵犯肾盂,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

人流病理报告单

人流病理报告单

人流病理报告单
患者信息: - 姓名:XXX - 年龄:XX岁 - 性别:XX - 住院号:XXX
临床病史: - 主诉:早孕流产 - 既往病史:无
检查日期: YYYY年MM月DD日
1. 标本信息
标本名称:人流术后物质标本来源:宫腔抽吸标本编号: XXXX 标本取样日期: YYYY年MM月DD日
2. 标本外观
标本为混浊的液体,颜色为淡红。

3. 标本镜检结果
3.1 组织学类型
经镜检发现,标本组织学类型为:胚胎组织。

3.2 组织学描述
经镜检显示,胚胎组织内可见大量未成熟的胚胎结构,包括胚胎囊和胚芽。

胚胎囊内含有胎盘组织,部分胚芽有明显的胚胎干细胞发育。

3.3 其他异常发现
除了胚胎组织外,未发现其他类型组织和异常细胞。

4. 病理诊断
经临床和镜检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得出以下病理诊断结果:
1.早孕流产
2.胚胎组织中含有胚芽和胚胎囊,但未成熟
5. 结论
本次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出现了早孕流产,胚胎组织中含有不完全发育的胚胎结构。

根据此结果,建议患者继续观察身体恢复情况,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咨询。

以上为人流病理报告单,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标本镜检结果,得出了病理诊断和结论。

请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咨询。

宫颈活检标本例病理结果分析

宫颈活检标本例病理结果分析

宫颈活检标本例病理结果分析宫颈活检是指通过取下宫颈内壁上角质细胞层之外的组织,进行标本分析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变化的一种常见检测方法。

对于女性健康而言,宫颈活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宫颈活检标本的病理结果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和诊断。

本文将从宫颈活检标本例病理结果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宫颈病变的原因、类型、成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一、宫颈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分析的意义宫颈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分析是评估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标本的细胞结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的分析,可以诊断和评估宫颈的病变程度和各种病因,从而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精准的依据。

因此,宫颈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预防妇科病变,提高女性生育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宫颈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分析的方法宫颈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分析通常采用的是组织学检查的方式。

首先,需要将取得的标本进行固定、染色等预处理工作,使之适合于显微镜下的分析观察。

随后,通过对标本组织的形态学、细胞学、核和细胞排列等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和正常标准的对比,最终得出病理分析结论。

三、宫颈病变的类型及其成因宫颈病变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等。

这些疾病的成因也不尽相同。

宫颈糜烂常常因为生活习惯以及内分泌因素引起,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力、遗传基因等因素关系密切。

最严重的宫颈癌,其成因则多与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有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率极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四、宫颈病变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宫颈病变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对身体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宫颈糜烂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调,增加感染以及女性生殖器的疼痛;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能导致恶性转化,从而转变成为癌症。

针对宫颈病变,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报告
病史:本次患者于20XX年X月X日来我院就诊,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血颜色暗红,并伴有下腹部隐痛。

经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0.8cm。

经临床医生会诊,考虑为子宫内膜增生,决定行子宫内膜刮宫检查。

切片镜下所见:子宫内膜高度增生,绝大部分区域呈现囊样腺体增生;部分区域腺管较窄或闭锁,壁腺上皮层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核分裂象多见,左侧子宫壁见卵巢结节1个,大小约为3.5cm×2.8cm,切口送切片。

诊断:子宫内膜囊样腺体增生,部分区域伴非典型增生;左侧卵巢功能性囊肿。

讨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子宫内膜高度增生,形成不规则腺体,常伴有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

本例中,患者子宫内膜呈囊样腺体增生,部分区域伴有非典型增生表现,需与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鉴别。

结合临床资料和切片镜下所见,排除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此外,患者还发现左侧卵巢结节1个,大小约为3.5cm×2.8cm,切口送切片,诊断为功能性囊肿,需结合内分泌检查观察进一步
处理。

结论:子宫内膜囊样腺体增生、左侧卵巢功能性囊肿。

建议患
者结合内分泌检查观察疗效,如有需要可行进一步治疗。

112例输卵管妊娠的病理分析与临床研究

112例输卵管妊娠的病理分析与临床研究

112例输卵管妊娠的病理分析与临床研究作者:赵帅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病理特点,并对临床病因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对其年龄分布、人口范围、发病比例、发病部位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患者在术前诊断性刮宫中,36例在镜下可见内膜呈蜕膜组织或高度分泌反应伴A-S反应;5例在镜下可见增生反应情况。

112例患者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中98例患者在首次取材标本中均可见绒毛组织及绒滋养叶细胞,14例患者在二次取材标本中见到绒毛组织及绒滋养叶细胞。

结论:输卵管妊娠与慢性输卵管炎、节育器置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全面的病理检查以尽早的确诊及治疗。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病理特点;慢性非特性性炎症异位妊娠是妇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之外的其他部位进行着床并能进行发育成长,又称为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1]。

近年来,宫外孕发病情况呈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是导致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提高对输卵管妊娠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现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2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早期诊断宫外孕的可能性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11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年龄19~43岁,中位年龄为28.6岁,其中19~30岁的患者72例,约占64.3%;31~40岁的患者38例,约占33.6%;41~43岁的患者2例,约占1.8%。

已婚105例,约占93.8%;未婚7例,约占6.2%。

本市人口66例,约占59.0%;流动人口46例,约占41.1%。

2008、2009、2010年输卵管妊娠与正常妊娠患者每年的比值分别为:4∶100(31/775)、4.5∶100(36/801)、4.8∶100(45/939)。

刮宫标本诊断妊娠时易致误诊的几个问题

刮宫标本诊断妊娠时易致误诊的几个问题

宫内膜间质 细胞肥大, 呈蜕膜样变 。再加备注 ,给临床医 师以
必要的和可 能的提示, 以便进一步 检查以明确 诊断,避免 误诊
参考文献
误治。尤其 是避孕药的 广泛应用, 所导致的医 源性子宫内 膜蜕 膜样变,极 易发生误诊 。但只要注 意询问应用 避孕药史和 掌握
[ 1] 武忠弼,杨光华. 主编. 中华外 科病理学. 北京:人 民卫生出 版社,2002:1236- 1237.
A- S反应 是孕激 素、 黄体素 和雌 激素综 合作 用的结 果[ 3] ,
导致失血性 体克、危及 生命的病例 也可遇见, 这应引起我 们的 故A- S反应和 蜕膜组 织一样 ,不 仅可见 于妊娠 (宫内 孕或宫 外
重视。分析误诊的原因,大致如下。
孕),也 可见于内源性 或外源性孕 激素、黄体 素和雌激素 水平
有妊娠蜕膜 之称,但决 非妊娠时所 特有。非妊 娠时内源性 或外 而发展为 妊娠期子宫内 膜。故月经 的出现是未 受精卵的流 产现
源性孕激素 过高引起的 子宫内膜蜕 膜样变,在 组织学上无 法与 象。卵细 胞的受精与否 ,仅一步之 差,致妊娠 期子宫内膜 (蜕
妊娠时蜕膜 区分。故仅 根据组织学 上子宫内膜 呈蜕膜样变 而诊 膜细胞 和A- S反应) 与分泌 晚期 子宫内 膜的差 异十分 微妙, 如
的诊断是不能成立的。 1. 2 刮宫标 本中 仅见到 蜕膜 组织和 A- S反 应, 虽经深 切
和重包,仍 找不到绒毛 组织或滋养 细胞、多核 蜕膜巨细胞 及纤
诊断。若 核异型明显, 胞浆又丰富 、透明,且 有空泡,则 应注 意与子宫 内膜的透明细 胞腺癌鉴别 。前者有蜕 膜组织衬垫 ,而 A- S反应 常常 是局 灶性 而非 弥漫 性的 ,可 予区 分。 如对 A- S反

妇科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妇科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妇科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与分析作为一项关键的医学检查,妇科病理检查对于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在进行妇科病理检查后,医生会向患者提供一份检查结果报告。

这份报告通常包含丰富的信息,如细胞学分析、组织学分析、病理诊断等。

本文将对妇科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与分析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检查结果报告。

一、细胞学分析细胞学分析通常通过涂片技术对妇科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以评估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在妇科病理检查结果中,细胞学分析提供了关于细胞的异常变化的信息,比如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细胞质的特征等。

根据细胞学分析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细胞是否正常、存在哪些异常现象以及可能的诊断结果。

例如,如果细胞学分析显示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那么说明妇科组织或分泌物可能处于正常状态。

相反,如果发现细胞呈现异常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核的增大、不规则形状等,那么可能存在炎症、病变或肿瘤等问题。

二、组织学分析组织学分析是对妇科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学评估的过程。

妇科组织样本可来自宫颈、子宫内膜、卵巢等部位,通过病理学分析可以帮助检测和诊断各种妇科病变,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在组织学分析中,医生对组织样本的细胞结构、细胞排列、细胞分化程度等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通常以病理诊断的方式呈现在检查结果报告中,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妇科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三、病理诊断根据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分析结果,医生会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分级、分期等。

病理诊断是对异常细胞或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归类和定义,为医生提供指导治疗和制定疾病管理计划的重要依据。

在妇科病理检查结果报告中,病理诊断通常以术语、缩写或代码的形式出现。

例如,宫颈细胞病变可能被诊断为CIN(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腺癌等。

这些病理诊断结果能够准确描述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解读检查结果至关重要。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经刮宫活检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有利参考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刮宫活检取病理组织检查,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结果:刮宫活检病理组织,检查子宫内膜腺样体癌27例,浆液性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癌肉瘤1例;子宫内膜腺样体癌27例患者,低分化10例(37.04%)、中分化15例(55.56%)、高分化2例(7.40%)。

结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通过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是有效的手段,在诊断的时候注意对各种病变类型的区分,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常见的妇科癌症,此类病患的群体多为中老年,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趋势[1]。

由于子宫内膜癌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同一些常见的子宫内膜功能失常及妇科疾病混淆,这样引起漏诊误诊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方法进行诊断鉴别。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刮宫活检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子宫内膜癌借助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方式,可达到提高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采取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不同程度阴道流血症状、经量异常增多及经期延长,排除严重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

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6.12±2.4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62±0.52)年。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是采取刮宫活检取病理组织检查,刮宫取病理组织:将受检者的外阴以及局部进行清洗,应用专用毛刷进入到宫颈部位,顺时针与逆时针分别转动两圈后取出,将采样毛刷置入到无菌管储存待检。

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学诊断【高含金量课件】

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学诊断【高含金量课件】

正确认识宫内膜各种化生性的变化
1、鳞化:可形成桑椹样小体,易误诊为低分化腺癌或鳞癌、 腺鳞癌。
2、嗜酸性化生:内膜表层或某些腺体。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 灶性癌变。
3、浆液上皮化生:鞋钉样细胞化生,属上皮退行性变。易误诊 为A-S反应或浆液腺癌浸润。
4、粘液上皮化生:多见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易误诊为粘液 腺癌或转移癌。
宫内膜制片中的人工假象
1、固定不佳 2、制片不佳 3、腺体及间质挤压 4、腺体的假性套叠 5、酒精固定 6、污染
固定不佳
HE ×100
人工假象 :组织结构支离破碎,误认为癌。 HE ×100
人工假象 :挤压破碎、结构不清。 HE ×100
腺体密集、乳头套叠、间质稀少。
乳头套叠
间质稀少、塌陷、腺体崩解,易误诊为癌。
组织搓片,形成挤压,腺体密集,拟似背靠背,误认为癌。
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学诊断
前言
宫内膜疾病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临 床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性刮宫标本的特点及其宫内膜的诊断难点
1)、组织破碎、含血块 2)、宫内膜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 3)、人工假象 4)、混杂宫颈管组织 5)、医源性影响 6)、重复性差、阴性预测值低 7)、变化大/快 8)、缺乏或不完整的临床病史
抑制性分泌 HE ×100 腺体小、直管状,腺上皮分泌不良,间质蜕膜洋变
抑制性分泌 HE ×40
临床上常常交替使用雌激素与孕激素行
人工周期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大多数情 况下是安全的,但不得 滥用,不然有可
能出现医源性的疾病。曾见过的一病例, 女性,32岁,15年前因卵巢囊肿切除双 侧卵巢,保留子宫,术后行人工周期10 年,近几年来月经不规则,近一个月经 量多,诊刮病理诊断为内膜样癌。

刮宫病理检查报告

刮宫病理检查报告

刮宫病理检查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受检者:XXX(女性),年龄:XX岁
检查医院:XXX医院
检查结果:
1.丰富的蜕膜组织
2.内膜下腺体分泌增加
3.部分区域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4.未见明显异型细胞
5.符合早期妊娠病变的改变
6.建议与临床结合,进一步排除恶性病变
评价:
受检者经历过早期妊娠并进行了刮宫手术。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蜕膜组织丰富且内膜下腺体分泌增加。

部分区域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未发现异型细胞。

这与早期妊娠病变的改变相符合。

但为了排
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细致的
观察。

建议受检者加强对身体的关注,避免不必要的身体创伤,
正确进行治疗。

附注:以上报告结果及评价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合分析和判断。

浙江病理科模拟题2021年(149)_真题-无答案

浙江病理科模拟题2021年(149)_真题-无答案

浙江病理科模拟题2021年(149)(总分97.78,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女性,40岁,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示子宫黏膜下肌壁间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若其中一个肿物切面灰黄,质软,湿润,局部可见出血坏死边界不清,镜下瘤细胞排列密集紊乱,胞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10个/HPF,此时应诊断为A. 绒毛膜癌B. 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C. 平滑肌瘤恶变D.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E. 平滑肌瘤伴红色变性2. 女性,40岁,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示子宫黏膜下肌壁间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若此患者为妊娠期,肌壁间肿物呈暗红色,边界清楚,此时应考虑为A.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B. 绒癌C. 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D. 平滑肌瘤伴红色变性E. 平滑肌肉瘤3. 女性,40岁,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示子宫黏膜下肌壁间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此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 子宫平滑肌瘤B.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 侵袭性葡萄胎D. 绒癌E. 子宫内膜异位症A1/A2题型1. 下列关于刮宫标本,子宫内妊娠的诊断错误的是A. 蜕膜组织中检见纤维素样物质、多核巨细胞,提示宫内妊娠的可能B. 检见胎盘绒毛及滋养层细胞可确诊宫内妊娠C. 检见胎盘绒毛,而未见滋养层细胞可确诊宫内妊娠D. 检见典型的蜕膜组织和呈现A-S反应的晚期分泌期腺体时可诊断为宫内妊娠E. 在蜕膜组织中见肯定的滋养层细胞,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可诊断宫内妊娠2. 下列关于CIN的描述错误的是A. CINI/R可自然消退B.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可发现其早期病变C. 发生CIN的风险与性伙伴的数目和HPV感染情况密切相关D. 属于癌前病变E. CINⅢ级不包括原位癌3. 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的重要特点为A. 短梭形细胞B. 间质细胞增生活跃C. 间质丰富D. 炎细胞浸润E. 含有丰富的细胞外结缔组织,而且含有大的厚壁血管4. 最需与妊娠期子宫内膜相鉴别的子宫内膜癌的类型为A. 黏液腺癌B. 浆液性腺癌C. 嗜酸细胞癌D. 子宫内膜样癌E. 透明细胞腺癌5.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分类依据为A. 子宫外扩散情况B. 是否侵犯淋巴管C. 边缘的类型D. 核分裂计数E. 肿瘤体积6. 下列不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继发病变的是A. 宫颈糜烂B. 宫颈息肉C. 宫颈癌D. 宫颈纳博特囊肿E. 宫颈肥大7. 诊断子宫腺肌症时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胰腺体及间质要超出基底层下至少A. 2mmB. 5mmC. 3mmD. 1mmE. 2.5mm8. 患者女性,26岁,停经2个月,阴道排出子宫腔形状、中空的蜕膜组织,最可能诊断为A. 子宫内膜炎B. 宫外妊娠C. 子宫内膜息肉D. 宫内妊娠E. 子宫内膜癌9. 下列不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理状态时的表现的是A. 再现分泌期形态B. 复杂性增生C. 退行性增生D. 单纯性增生E. 子宫内膜仅有表面上皮,几乎不见腺体和间质10. 下列不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病变的是A. 外源性激素治疗B. 口服避孕药C. 刮宫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变化D. 宫腔内放置节育器E. 自然分娩后胎盘残留继发感染11. 下列不符合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的是A. 包膜完整B. 瘤细胞与正常的平滑肌细胞相似C. 可发生在子宫肌壁内、黏膜下或浆膜下D. 肿物切面灰白色,编织状E. 可单发或多发12. 为判断月经周期中的排卵情况,适宜的取材时间为A. 月经第11~14天B. 月经第15~18天C. 月经第20~23天D. 月经前1~2天E. 若月经不规则,可在月经结束时刮宫13. 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核下空泡出现在月经周期的A. 24~28天B. 20~23天C. 11~14天D. 17~20天E. 16~17天14. 下列关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 末次为排卵性月经时呈单纯性萎缩B. 单纯性萎缩时腺体稀少,小而直,腺体长径与表面平行C. 末次月经周期未排卵时出现囊性萎缩D. 极度萎缩的子宫内膜仅有表面上皮,几乎不见腺体和间质E. 囊性萎缩最常见15. 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最具诊断价值的免疫标志物是A. PRB. ERC. CKD. CD10E. Actln16. 下列关于分娩后的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 授乳产妇,排卵前的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形态B. 分娩5~6周内,子宫腔创面由再生内膜基底层近于全层修复C. 授乳产妇,排卵发生于分娩后数月至1年D. 不授乳产妇,于分娩后7~8周时可开始排卵E. 分娩后1周内,子宫内胰腺体的分泌形态仍明显17. 下列关于蜕膜组织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诊断间质细胞蜕膜样反应需结合临床情况,例如应用孕激素类药物等B. 蜕膜组织中常见高度分泌的弯曲腺体C. 蜕膜组织的蜕膜细胞较大,胞质空淡,富含糖原D. 蜕膜组织中的腺体直管状,腔小,有的呈裂隙状E. 蜕膜组织中腺体常见A-S反应18. 子宫内膜鳞状上皮化生不见于A. 子宫内膜增生的腺体B. 子宫内膜炎C. 正常子宫内膜D. 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胰腺体E. 子宫内膜样癌19. 关于蜕膜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中为空腔B. 可见于输卵管妊娠C. 可见于宫内妊娠D. 从子宫体腔内完整排出的具有子宫形状的蜕膜组织E. 可见于卵巢妊娠20. 宫颈上皮内瘤变时醋酸白试验,病变处接触醋酸后变为A. 红色B. 黑色C. 蓝色D. 不变色E. 白色21. 下列关于子宫内膜结核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腺腔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渗出时对结核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B. 患者多有输卵管结核C. 较小或轻微的结核性病变易漏诊D. 多由血行播散所致E. 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22. CIN合并哪型HPV感染时,恶变倾向较高A. 6、11型B. 16、18、33型C. 6、18型D. 6、16型E. 11、16型23. 当子宫内膜息肉中除了含有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外,还含有平滑肌纤维时,应称为A. 子宫内膜增生B. 萎缩性息肉C. 增生性息肉D. 功能性息肉E. 腺肌瘤性息肉24. 子宫内膜癌WHO的TNM分期中T1a期为A. 肿瘤累及宫颈内胰腺体B.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小于1/3C.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小于1/2D.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E.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或大于1/225. 绝经后子宫内膜生理状态下一般不会出现A. 间质致密,细胞呈梭形B. 再现分泌期形态C. 腺腔大小不等,不规则囊性扩张D. 内膜菲薄,厚0.1cmE. 腺体稀少、小而直26. 下列关于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易受孕酮的影响B. 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C. 功能层分为表面的致密层和基底的海绵层D. 基底层能保证月经后子宫内膜的再生E. 表面上皮对激素不如腺上皮敏感27. 下列关于子宫内膜增生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复杂性增生腺体拥挤,间质减少或消失B. 单纯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十分少见C. 分为不伴非典型增生的增生与非典型增生D. 复杂性增生可见鳞状上皮桑葚状化生E. 非典型增生表现几乎总是灶状28. 下列关于判断月经周期中的排卵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 若子宫内膜呈现增殖形态而无分泌期变化,说明未排卵B. 若月经周期不规则,可在月经开始的当天行刮宫检查C. 内膜间质细胞呈现蜕膜样变时,提示卵巢黄体功能良好D. 子宫内膜呈现中期分泌期形态时,表示卵巢黄体功能良好E. 子宫内膜呈现早期分泌期形态时,表示卵巢有排卵功能29.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癌肉瘤)几乎总是发生于A. 更年期妇女B. 绝经后妇女C. 青春期女性D. 育龄期妇女E. 幼女30. 下列关于更年期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 子宫内膜可呈现增生和非典型增生B. 兼呈增殖期形态和分泌期形态C. 内膜菲薄,腺腔大小不等,不规则腺腔扩张,间质致密D. 增殖期形态E. 不充分的分泌期形态31. 下列不是同源性苗勒管混合瘤的成分的是A.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 横纹肌肉瘤C. 平滑肌肉瘤D.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 纤维肉瘤32. 子宫内膜混合性腺癌Ⅰ型指A. 腺癌伴鳞状分化B. 浆液性癌与透明细胞癌C. 黏液腺癌与透明细胞癌D. 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E. 子宫内膜样癌与黏液腺癌33. 关于宫颈微偏型腺癌的描述错误的是A. 呈内生性侵袭性生长,可早期转移B. 患者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血性排泄物,接触性出血症状C. 组织学形态较温和,易漏诊D. 子宫颈常超常肥大或结节状,质硬E. 增生腺体位于子宫颈较深处34. 下列哪种肿瘤的镜下形态有时非常类似于乳腺的叶状肿瘤A. 腺鳞癌B.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C.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D.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E. 苗勒管腺肉瘤35. 下列不被认为是苗勒管腺肉瘤对应的良性肿瘤的是A. 乳头状囊腺纤维瘤B. 乳头状腺纤维瘤C. 腺肌瘤D. 子宫腺纤维瘤E. 平滑肌瘤36. 下列不是不孕症时月经前1~2天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形态的是A. 腺体分泌不佳B.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C. 子宫内膜息肉D. 分泌早期形态E. 间质不发育37. VIN的标记物是A. PCNAB. P53C. P16D. CKE. Ki6738. 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指标为A. 浆细胞浸润B. 中性粒细胞浸润C. 淋巴细胞浸润D.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 内膜表面鳞状上皮化生39. 绝经后老年女性宫颈发生的哪种病变最易误诊为高级别CIN病变A. 移行上皮化生B. 柱状上皮乳头状增生C. 输卵管上皮化生D. 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E. 鳞状上皮化生40. 真菌性子宫颈炎常由下列哪种真菌引起A. 新型隐球菌B. 黄曲霉菌C. 夹膜组织胞浆菌D. 白色念珠菌E. 毛霉菌41. 分泌期宫内膜的厚度约为A. 5mmB. 10mmC. 8mmD. 3~4mmE. 2~3mm。

自然流产刮宫38例临床病理分析

自然流产刮宫38例临床病理分析

自然流产刮宫38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自然流产刮宫的病理诊断,探讨自然流产的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然流产刮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葡萄胎8例,发生率为21.05%,其中完全性3例,不完全性5例;绒毛水肿退行性变7例,发生率18.42%;蜕膜组织伴有绒毛者23例,发生率为60.53%, 其中发现炎症坏死物质者9例,发生率为23.68%。

结论自然流产刮宫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可提高临床诊断率,了解自然流产的一部分高发病因,有助于预防流产,利于明确诊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自然流产刮宫病理自然流产在妇女妊娠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其病因较为复杂,其刮宫后病理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

为探讨自然流产的病因以助于预防,笔者回顾性分析38例自然流产刮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自然流产刮宫患者38例,年龄在19~44岁之间,经产妇21例,初孕妇17例,孕周6~18周,稽留流产者23例,难免流产者15例,尿HCG均为阳性,血HCG均高于正常值。

1.2方法所有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无明显凝血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即给予刮宫术,术后标本放入10%甲醛液中保存送病理室病检。

2、结果2.1肉眼检查有水泡状组织者5例,大小如米粒,部分呈串珠样,发生率为13.16%;有胎膜、胚胎、绒毛样组织者9例,发生率为23.68%;余者为陈旧性机化组织,发生率为63.16%。

2.2病理结果葡萄胎8例,发生率为21.05%,其中完全性3例,不完全性5例;绒毛水肿退行性变7例,发生率18.42%;蜕膜组织伴有绒毛者23例,发生率为60.53%, 其中发现炎症坏死物质者9例,发生率为23.68%。

3、讨论3.1自然流产的诊断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而自然终止妊娠者。

孕龄妇女如停经5周以上应及时就诊了解是否怀孕,6周左右B超就可发现孕囊内有胚芽组织及心管搏动,如不符合需要1周内复诊,如仍未见到相关影像,就应高度怀疑自然流产的可能。

文档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

文档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

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解放军第174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戚沛霖一、正常宫内膜组织学复习熟悉正常宫内膜有助于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由分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下称“功血”)的判断。

(一)正常内膜的特点是:1、子宫内膜分功能层和基底层,前者又分致密层和海绵层,随卵巢内分泌变化发生每月一次的周期性脱落,所以称功能层,基底层在正常月经中不受内分泌影响,但在妊娠期随着HCG增多可出现分泌改变。

2、对内分泌的特殊敏感性:卵巢成熟卵泡产生的卵泡素(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殖,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产生黄体素(孕激素),促使内膜腺体产生分泌。

如不排卵,没有黄体形成,腺体的分泌反应不明显;如内膜没有受到足够的雌激素刺激,单纯的黄体素也不能有明显的分泌。

子宫内膜的间质无纤维化,无浆细胞浸润,在育龄妇女的内膜可见淋巴细胞,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不要误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的间质具有多能性,排卵前间质细胞小、呈短梭形、胞浆少,核圆形、深染;排卵后间质细胞增大,1/2逐渐变成前蜕膜细胞,1/2变成颗粒细胞。

3、送检诊刮标本,内膜失去正常层次关系。

诊断时要结合间质和血管情况来分辨是功能层还是基底层:不要把基底层的腺体来判断卵巢内分泌的功能。

(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l、增生期(1)增生早期(经期4-7天):腺体小、少、直,上皮细胞低柱状,间质较致密,小梭形。

(2)增生中期(经期8-10天):腺体长而弯曲,细胞柱状,间质水肿,核分裂相易见,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

(3)增生晚期(经期11—14天):腺体弯曲明显,上皮细胞高柱状,增生呈假复层,其间有透明细胞,间质较致密。

2、分泌期(1)分泌早期(经期15-18天):腺体弯曲明显、腔扩大,量多,核下空泡(2)分泌中期(经期19-23天):腺体弯曲更明显、呈锯齿状,腔内有分泌物,间质水肿,螺旋动脉逐渐弯曲。

(3)分泌晚期(经期24-28天):腺体弯曲梅花状,细胞变大,核上空泡,间质呈蜕膜样变,螺旋动脉簇状增生。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般为大标本)1.肾积水(左/右侧)肾脏肾盂及肾盏粘膜慢性炎,大部分粘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肾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大体检查所见,符合肾积水之改变。

2.肾脏良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中/下极(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性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大小为× × cm,周围肾组织未见著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Leu7( ), EMA( )。

胶质铁染色()。

3. 肾细胞癌(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经典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质癌,多囊性肾细胞癌,肉瘤样癌……。

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侵犯/未侵犯肾盂,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10( ), 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

胶质铁染色()。

4. 肾盂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肾盂层,并侵犯/未侵犯周围肾实质,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内见/未见肿瘤,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5. 其余肾脏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母细胞瘤,多囊肾瘤,透明细胞肉瘤,恶性横纹肌样瘤,肿瘤大小为××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侵犯/未侵犯肾盂,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妊娠期子宫内膜(精)

妊娠期子宫内膜(精)

可表达CD56,CD3,CD16,还具有
NK细胞的功能。
蜕膜
蜕膜Leabharlann 腺 体 的 淋 巴 管 样 改 变
感 谢 陆 以 农 老 师
诊断妊娠的依据
一、见到胎盘绒毛; 二、见到滋养叶细胞; 三、见到子宫内膜A-S反应; 四、见到蜕膜组织,腺上皮呈淋 巴管样改变。
诊断宫内妊娠的依据
一、在刮宫标本中见到胎盘绒毛;
二、在刮宫标本中见到滋养叶细胞;
三、在刮宫标本中见到底蜕膜。
请指正
妊娠期子宫内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病理科 李燕东
滋养叶细胞
绒毛
合体细胞
Langhan
合体细胞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A-S
A-S
A-S反应的意义
1、通常为妊娠后1-2周内膜; 2、异位妊娠; 3、滋养细胞疾病或清宫术后的12周内膜; 4、特殊用药。
未分化间质细胞
蜕膜细胞
颗粒细胞
新的观点认为颗粒细胞来自 外周血,具有淋巴细胞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目的_ 。 2 ]参 Nhomakorabea考 文 献
退 。好转 : 自觉 症状 明显 减轻 。充血 消 失或 明显减 轻 , 结膜 乳
头 、 泡 明显减 少 。无 效 : 状 、 征改 善不 明显 。 滤 症 体 4 结 果
对照一组 : 2疗 程 内 治 愈 7例 , 1 % , 转 1 占 4 好 2例 , 占
根 据 刮 宫标 本 诊 断妊 娠 似 乎 很 简 单 , 容 易 , 而 误 诊 很 然 时有 发 生 , 偶而 贻 误 的宫 外 孕 流 产 导致 失血 性 休 克 、 及 生 危 命 的病 例 也可 遇见 , 这足 以引起 我 们 的重 视 。根据 我 院病 理 科 近 十 年来 诊 断性 子 宫刮 宫 标 本 , 行 回顾 性 分析 总结 , 进 希 望 能对 临床 有所 帮助和 借 鉴 。 1 材 料 与方法
维普资讯

2 2・
5 小
《 宜诊疗技术  ̄0 2 适 2 0 年第 2 卷 O

第5 期
基础 上 , 加用 抗病 毒眼 液滴 眼 。
治疗组 : 在对 照二 组 治疗 基 础上 联 合阿 斯 匹林 片 5 mg, 0
4次/日口服 , 2周 为 1疗 程 。 3 疗 效 标准 治愈 : 自觉症 状 消失 , 充血 。结膜 乳头 、 泡等 炎性 消 无 滤
2%, 4 无效 3 1例 , 6 。对 照 二组 : 程 内治 愈 9例 , 占 2 2疗 占
1 % 。好转 1 8 3例 , 2 %, 占 6 无效 2 8例 , 5 。治疗组 : 占 6 2疗 程 内治愈 7 8例 , 7 % , 转 1 占 8 好 5例 , 1 , 效 7例 , 占 5 无 占 7 %。经 统计 学处理 : 有显 著性 差异 。
依据存 在 , 内妊 娠 的诊 断是 不 能成 立的 。 宫 ②鉴 别宫外 孕 : 虽 有 停经 史及 早 孕 实验 阳性 , 刮宫 标本 中仅 见到蜕 膜 组 织和 但 A—s反 应 , 复查 找 未发 现 典 型绒 毛 或滋 养 叶细 胞 、 反 底蜕 膜 组织 , 应首 先考 虑 宫外 孕 , 示 临床及 时 处理 , 提 以免误 诊 。 3 2 蜕 膜 组 织 的形 成 和 临床 意 义 . ①蜕 膜 形 成 : 内孕 激 体 素水 平 的持 续 增 高 , 子 宫 内膜 间 质 细 胞肥 大 变 圆 , 浆 丰 使 胞 富, 前蜕 膜 及蜕 膜 细 胞演 变 为典 型 的蜕 膜细 胞 。体 内孕激 素 因有 内源性 和 外 源性 之 分 , 以蜕 膜 的形 成 并不 一 定是 妊娠 所 的象 征 。② 临床 意 义 : 当发 现 蜕膜 组 织 时 , 详细 询 问病 史 、 应 结合 临床 指征 , 下诊 断 。如 仅根 据 组织 学 上子 宫 内膜 呈蜕 慎 膜 样改 变而 诊 断妊 娠是 十分 片 面 的 。 不仅无 法 区分是 真性 妊 娠 还 是 内源 性 或外 源 性 孕 激 素 过 高 引起 的非 妊 娠性 子宫 内 膜蜕 膜 样变 , 也无 法 区分 宫 内孕 或 宫外 孕 。随着避 孕 药及 抗 功血 药 的广 泛应 用 , 所导 致 的 医源性 子 宫 内膜蜕 膜 样 变也 在 增 多 , 易发 生误 诊 。另 外早 孕 实验 假 阳性 的报 告 也 时有 发 极 生 , 就 给 临床 大 夫 和 病 理 医生 又提 出一 个 难 点 , 检 查 单 这 故 上注 明末 次 月经及 药 物 治疗 情 况 显得 尤为 重要 。 3 3 对 A—s反 应 的 片 面 认 识 . A—s反 应 ( ra - S e a A is tl l ra t n c 即 子宫 内膜 在 妊娠 后 滋养 叶细 胞分 泌的激 素或 eci )u, o 相似药 物 作用 下 , 腺 体增 生 肥大 , 其 上皮 细 胞呈 乳头 状 、 状 丛 或钉 突状增 生而 致 非典 型性 的变 化 。 种 明显增 生 、 大 、 这 肥 分 泌亢进 的现 象称 为 A—s反 应 或 A—s现 象 , 见于 妊娠 、 常 孕 ① 确定 宫 激 素类 药物 以及 一些 肿 瘤分 泌 的孕激 素等 。综上所 述 , A—s 反应 并 不是 妊 娠所 特 有 , 对 A—s反 应 的诊 断 标准 掌 握 不 如 严 , 易 引起误 诊 。容 易 混淆 的最 常见疾 病 是 子宫 内膜 的透 也 明细 胞 腺癌 。透 明 细胞 腺 癌是 一 种 疾病 , A—s反应 仅 是 而
1 惠延 年. 科学 . 眼 第五 版.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0 1 9 7 北 人 2 0 ,6 2 李凤 鸣. 眼科 全 书. 一版 . 第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 9 6 6 6 人 1 9 , 5
刮 宫标 本诊 断妊 娠病 理 分析
任 艳彩 金家岩 张君娜 ( 南大 学 第 一附 属 医 院 ,7 0 1 河 45 0)
慢 性 结 膜 炎 可 由细 菌 、 毒 、 理 、 学 等 多 种 因 素 引 病 物 化
起Ⅲ 。以往 多 单纯 治疗 , 果欠 佳 , 易 复发 。现应 用 联合 阿 效 且 斯 匹林 用 药治 疗 , 效果 明显 , 愈 快 , 愈率 高 。眼 药水 滴 眼 治 治 可 防止 细 菌 再 次 侵 入 , 保持 眼 内清 洁 , 轻 或 消除 眼 部 不适 减 等 。其 口服 阿斯 匹林 可阻 断 代 谢 中的 环氧 化酶 , 制前 列腺 抑 素 的生 物 合成 , 而 减少 变 态 反 应 的 肥 大 细胞 颗 粒 , 从 而达 到
1 1 材料 . 我 院病理 科 1 9 9 0年 1月 ̄ 2 0 0 1年 1 2月收 检 的
诊 断 性 刮 宫 标 本 26 9 7例 , 中 临 床 诊 断 为 妊 娠 的 4 3例 其 6 ( 5 6 )有 闭经 史 、 1. % , 肉眼未 见绒 毛 、 宫外孕 的 1 6例 。 疑 5 12 方法 . 2 结 果 将 刮 处 的 宫 内组 织 全 部送 检 , 常规 石 蜡 切 片 , HE染 色 , 镜观 察 。 光 本 文 4 3例 刮 宫标 本 中 , 典 型绒 毛 及蜕 膜 组 织 、 临 6 有 与 床 诊 断相 符 合 的 4 8例 ( 6 8 ) 1 4 9 . 另 5例 ( . ) 别 诊 为 32 分 宫 外孕 2例 , 能性 子 宫 出血 8例 , 性 子宫 内膜 炎 5例 , 功 慢 诊 为 宫外 孕 的 1 6例 中 , 下发 现 宫 内膜 呈 蜕膜 样 变 , 典 型 5 镜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