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立定推铅球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地立定推铅球技术分析
原地立定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考试项目,关于它的技术分析和训练在书本上很少出现,本人结合自己带高考对的训练心得,谈谈对这个项目的理解,供同行训练时参考。

从技术划分、技术特点、技术运用和技术要求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技术划分:从投掷中的身体运动过程来划分原地立定推铅球。

对原地立定推铅球投掷项目技术分析时,一般把整个投掷动作过程分为预摆阶段,蹬转阶段和出手阶段。

预摆阶段是从预备姿势开始,经过转蹲,身体下压处于纽紧状态,重心落在后脚上,预摆结束,动作速度要慢。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和铅球协调地运用投掷动作,为蹬转阶段提供协调与有利姿势。

蹬转阶段是预摆阶段结束动作开始,从后脚蹬地到腰部转动发力,挺胸抬头。

获得最大的加速度。

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右腿积极蹬伸并在水平纵向上产生指向投掷方向的力时开始,使身体重心速度超越铅球短暂过程中。

铅球运动的速度加到最大限度。

出手阶段是以最快的速度,运动拨指快速向前上方推出铅球,球出手后身体缓冲。

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的加速度和适宜的角度将铅球推出,保持身体平衡。

技术特点:蹬转阶段是投掷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如果对蹬转阶段的概念不加以明确的界定,这就会对最后用力的技术训练和理论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认为,蹬转阶段是指在身体和器械获得预先速度的基础上人体将身体各部分力量速度作用于器械产生专项速度过程。

其实,蹬转阶段并不是指某一瞬间的用力,而是一个快速短暂用力过程,在这短暂的过程中,使身体各部分力量在时间—空间特征上达到最优组合,产生最大的运动效果。

蹬转阶段阶段力量的时间—空间特征,是指符合专项运动特点的专项力量,如力量的速度和节奏,用力顺序及力量传递和器械加速等。

技术运用:首先是髋部大肌群发力,右腿积极蹬伸,使髋部前移并向投掷方向送转,边蹬边转,蹬转结合,实现有关肌群的预先拉紧,技术运用如下:
⑴、左腿的制动与缓冲。

它是形成侧弓和动量转移的前提条件。

当左脚撑地,左腿几乎是伸直的,左髋固定,形成了有力的制动,以阻止下肢的向前运动,从而加快了动量的向上传递和髋部、上体与铅球向前上方的运动速度。

同时,右腿的继续侧蹬,身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受重力和向前惯性作用,左腿伸肌被迫产生离心收缩,左腿弯屈缓冲。

⑵、完成“3个超越”是身体形成侧弓的重要标志,随着右膝的内压,右腿的侧蹬,推动髋部前移并先于上体向投掷方向转动。

由于上体不主动抬起,头部不主动扭转,形成了下肢超越上肢、髋轴超越肩轴、人体超越器械的“3个超越”,使身体左侧的有关肌群处于最大的拉紧状态,为肌肉的爆发用力贮备了弹性势能,为增加工作距离创造了条件。

⑶、左臂的引摆,伴随右腿的蹬转形成侧弓,左臂应向投掷方向继而向身体左侧引摆,把胸部及肩带肌肉拉紧,为快速的抬体和转肩伸臂创造条件。

技术要求:对整个原地动作立定推铅球技术过程有一些技术需要注意要求:
⑴、合理的用力顺序,是速度叠加和动量转移的保证,形成侧弓后,在左右腿积极蹬伸基础上,被拉紧的躯干肌群和肩带肌群爆发性收缩,挺胸转肩伸肘屈脘将铅球推出。

整个动作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工作形式完成,身体各环节由下向上连续的依次加速和制动,使各关节产生的动量最后集中到手腕作用于铅球上。

⑵、挺胸转肩是连接上、下肢动作的关键环节,挺胸是一个突振动作,挺胸转肩的速度越快,投掷臂伸展的速度越快。

⑶左侧轴固定。

“左侧轴的支撑”加大了人体的转动半径与速度,有利于肩轴迅速超越髋轴和右肩前送。

同时,左腿由缓冲转为积极蹬伸,不但推动髋部和铅球上升,提高挺胸转肩的动作效果,而且加快动量传递,提高推铅球工作距离,获得适宜出手角度和较高出手点的根本保证。

⑷、末节用力,铅球离手时脚踝、脚掌要爆发性蹬伸提踵,手腕手指向外快速拨球,“蹬”、“拨”协调用力。

不但能起到把全身力量最后集中到器械上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最后用力的施力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