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不但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决定了“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
“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是出自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1]这种基本矛盾,第一,反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与生产资料分离的无产阶级,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第二,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马哲论文联系实际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
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管理也是生产力。
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
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
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马克思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改善生活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着重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条件性,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马克思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劳动过程所构成的能够产生商品和服务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得物质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
二、科学技术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客观无情的,而是受到社会经济形态和阶级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而进行的,并且往往不考虑环境和人民的利益,这种科技发展的方式会进一步加剧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所以,谈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得不提到它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
“再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生产过程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旧的再生产方式就必然会走向灭亡,新的再生产方式就将产生。
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在再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它们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们购物和交流的方式,带来了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总之,马克思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技发展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科技发展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斗争,科技的发展借助着再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进步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当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当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分析一、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力量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力量,它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社会结构,改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状况,使社会更加公正、公平。
同时,科学技术力量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力量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力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三、科学技术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力量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力量可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拓宽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四、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下科学技术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视野的角度,分析科学技术力量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科学技术力量与马克思恩格斯视野的关系科学技术力量是马克思恩格斯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改变社会的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使社会发展得更快、更有效。
科学技术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六、科学技术力量对马克思恩格斯视野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科学技术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对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它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深远影响。
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理论、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影响。
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对社会发展和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具有全面的、历史地的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使科学家们能够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了科学家注重实践、深入实践的优秀品质,促使科学家们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创新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提倡人的创造性劳动,鼓励人们勇于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人们打开了创新的思维空间。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并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通过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得以体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社会实践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社会得以进步,同时也为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提供了实践契机,挑战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科学技术问题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科学技术问题的看法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科学技术问题的看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生产效率的增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劳动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它的应用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它的应用方向,应服务于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
不能盲目追求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公益。
三、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科学技术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和和谐稳定。
五、科学技术应用中的社会主义伦理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社会主义伦理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遵循社会主义伦理的原则,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加强对人的保护和安全,防止科技发展对人的伤害和滥用。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尝试解释社会和经济现象,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而现代科学技术则代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生产力方面的巨大进步。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一系列前沿领域的发展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如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回应,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追求生产方式的革命,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械化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还体现在对劳动过程的分析上。
他强调了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价值和创造力,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应当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创造力为核心。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剥削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有着积极的理解,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产关系模式受到了冲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的理论是否适用也引起了讨论。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也引发了关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地位的思考。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劳动力价值是否受到动摇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两者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融合发展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科学技术提供哲学和社会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在正确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能够提供这样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观察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态度。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并探讨其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新发明和新的生产方式,使一切国际关系都受到了根本改变,强迫各民族以社会主义的调整来适应。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作用的认可。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它同时也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类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被资本主义的利益所驱动。
马克思主义关注科学技术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中的推广和应用,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命运的工具,而不是被资本家用来加剧剥削和压迫。
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指导和动力,推动了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避免科学技术产生剥削和压迫。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发展方向,使科学技术成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相结合,鼓励人们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批判,避免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著作中,他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就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展开讨论,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对这一重要领域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它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生产力的不断追求。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类社会及其生产方式,为人们创造繁荣和幸福的条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密切相关。
他指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人类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方式的革新和升级。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提供了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
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物质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改变劳动过程,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发生变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提供契机,而不应该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滥用。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影响。
他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生产力和劳动过程,也会对社会的组织形式和阶级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科学技术由少数资本家或统治阶级所垄断时,它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剧。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劳动者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条件。
他希望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平等和公正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回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它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以及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
科学技术应该以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自身发展。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服务于整个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观中还强调了人的创造性和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人类社会劳动的结果。
人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的劳动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
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首先,科技进步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研发出更加高效、智能的工具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科技进步也为生产力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从而掀起了新的生产革命。
科学技术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首先,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鼓励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
其次,需要加强科技研发与产业生产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科技进步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力量。
马哲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哲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马哲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改造社会现实。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哲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哲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挑战,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物质繁荣,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福利。
从智能手机到高速铁路,从生物技术到太空探索,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
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马哲思想体系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作为马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生的改善。
【以上素材经处理后可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篇示例:马哲理论强调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马克思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挑战伦理道德、影响了社会公正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人格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伦理问题。例如,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 过体外受精制造出多个胚胎,再通过基因检测,从中挑选出合适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来孕育婴儿项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原本只是 用于筛选带有遗传性致病基因的胚胎,但有可能用于制造具有某种指定特征的婴儿。如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设计婴儿的相貌、身高、体 格以及个性与智力水平等,使其在遗传更具优势。这种试管婴儿、设计婴儿已经严重地挑战了人类的伦理道德。
科学技术 在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
社会发展的轨迹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两重性
社会发展的轨迹
社会发展的轨迹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的电力
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
马克思这样说科技革命
历史的有力杠杆 最高意义的革命生产力 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统治的权利 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推动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具有两重性
中国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互联网——“数字地球”
银河超级计算机 和谐号
克隆羊 太空望远镜
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机器人与人类
但是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件发生在 前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 该事故被认为造是成历以史上上的最种严种重情的形最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人 核电事故,也与是自首然例关被系国认际识核不事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 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 事故(目前为有止力第控二制例手为段2。011年3 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 第一核电站事故)。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指导性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理论,对于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次,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应该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原则相统一,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不断强化道德约束,确保科学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避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最后,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和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驱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主张科学技术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
马克恩、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
关键字: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社会变革前言: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通过近代工业史的考察,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独立于生产力之外,而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1他还说:“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
”2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才使得自然科学第一次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适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3第二,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践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与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论述及其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论述及其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是他关于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又更进一步地促进人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既是劳动的结果又促进劳动能力的提高。
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才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才使得人类最终摆脱重复性的,单靠体力的农业劳动而进入了加速发展的、主要依靠脑力的工业劳动。
在此基础上,他最终得出了科学技术是强大的生产力的结论。
除此之外,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已经劳动时间成为衡量劳动财富的准则,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促进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广泛化,其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经济危机频发、核武器的威胁、饥饿、疾病、贫穷等等。
面对如此状况,许多西方学者开始质疑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迅速改变人类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社会正在发生着全面的危机。
科学技术的无限制发展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也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总体中,不仅压抑人性而且会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主要形式。
有人甚至把社会上一切恶根源都归至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坚决拒斥科技这一魔鬼。
在科学技术与人的生活日益紧密结合的今天,在世界经济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利用科学技术成为当今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试图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文本,发掘探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合理思想,并结合当代现实谈谈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一、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论述(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马克思在他寻找新的世界观的同时,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
他早在1844 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这种工业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创造了丰富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对此,马克思说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看法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着独特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对科学技术的看法也基于这一核心思想。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社会进步等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科学技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而科学技术是物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密切相关,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与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同样,科学技术在阶级社会中也面临着阶级斗争的压力和影响。
资产阶级在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往往将科学技术用于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控制,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无产阶级则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来为自己的解放和发展服务,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广泛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如医疗、教育、交通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基础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改善人类社会为目标,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技术的看法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物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福祉服务,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改善人类社会为目标。
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有力工具。
马克思主义不但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但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而且历来重视科学技术以它的思想作为精神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基于网络的威力和活力及网络文化的特征,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技术强大张力的作用下,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成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新格局,而这种格局势必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1.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丰富了德育教育资源在网络背景下,由于网络文化的物质层面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终端、智能数据库的应用,使全球通讯瞬间完成,“地球村”显得越来越小,人们受教育的空间大大拓展。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空间,将不仅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而且使整个网络空间成为教育空间。
同时,网络的跨时空特点,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讲座、谈话、讨论、报告等方式开展教育的传统做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
传统的德育内容主要来源于图书和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所含信息容量少并具有滞后性。
相比之下,网络具备信息的丰富性和更新的快捷性。
网络信息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具有丰富的内容来源。
2.实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传统德育多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教育问题,但是教育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
为了扩大教育面,也只能采用报告、报纸、发材料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又常常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覆盖面也很有限。
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它能使众多终端拥有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浏览信息、交流思想、接受教育。
网络世界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政治作业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历史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形成了与时俱进和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观的指导下,经过90 年来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不断进步,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实现了从革命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引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十分重视的。
思格斯在《卡尔.马克思的葬仪》中对马克思一生的贡献作出评估,字数虽不多,但却做了十分中肯、突出的评价,其中就包括认为马克思是“科学巨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忠心喜悦。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20 世纪的后20 年,我们党对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
而当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后,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则继承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华,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进行了新的总结,并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创造性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回答了科学的基本属性问题,他说,“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2】,它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
自然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3】恩格斯也指出,科学“在希腊人那是天才的直觉,而在我们这里却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结果,因而也就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
如何正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正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根据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科学的关系,最早明确提出自然科学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页)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
他在1963年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自此论断一出,到底该如何准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综合近年来学界研究成果,有几点认识比较明确:首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并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怎样改造世界?当然不是仅仅凭借人的体力,还得需要智力的参与。
智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力量,其最高的表现形式是科学。
可见,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外,科学技术自始至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根据19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所起的作用,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一旦科学进入生产力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
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加明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不但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而且历来重视科学技术以它的思想作为精神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基于网络的威力和活力及网络文化的特征,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技术强大张力的作用下,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成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新格局,而这种格局势必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1.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丰富了德育教育资源
在网络背景下,由于网络文化的物质层面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终端、智能数据库的应用,使全球通讯瞬间完成,“地球村”显得越来越小,人们受教育的空间大大拓展。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空间,将不仅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而且使整个网络空间成为教育空间。
同时,网络的跨时空特点,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讲座、谈话、讨论、报告等方式开展教育的传统做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
传统的德育内容主要来源于图书和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所含信息容量少并具有滞后性。
相比之下,网络具备信息的丰富性和更新的快捷性。
网络信息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具有丰富的内容来源。
2.实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传统德育多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教育问题,但是教育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
为了扩大教育面,也只能采用报告、报纸、发材料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又常常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覆盖面也很有限。
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它能使众多终端拥有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浏览信息、交流思想、接受教育。
网络世界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畅游,真实地表露自己的看法、观点和内心深处的思想,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增加了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了工作的感染力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德育教育的“灌输”方式。
一方面,网络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工
作者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提供学习
素材和教学指
导,任何人可以
在任何地点通过
网络访问进行学习。
这样,受教育者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有了极大的选择自由度,二是在学习方法上可以摆脱传统的授受模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网络媒体可以同时以图、文、声、动画、触觉等非线性方式作用于人,调动人的全部感官加入学习,从而使人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严肃的德育工作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受教育者在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中,认识得以提高,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大大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促进了德育观念更新,优化了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工作成效的巩固和提高根本在于受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网络从根本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