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苏教2003课标版_实用阅读(选修)_“文明”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 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 王朝的存在。(因果、转折)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 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假设)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 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 中国历史的材料。(因果)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 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4)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4.论证结构:总分
步骤二、审读选项(3分钟)
1.把握选项的整体意思
关注选项表述是否出现体现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因果、条件、假设、目的、转折、并列等)
(1)理清逻辑关系(2)提取句子主干 2.关注选项的关键词句
关注选项表述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和状语), 特别是敏感词(范围、程度、时间、判断、指代、 频率等) 整体把握,微观圈画
2016年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 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 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 代。(转折)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 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因果)
课堂小结
步骤:读——审——找——比

1.通读文本。(2分钟)
2.审读选项。(3分钟)
3.找对信息。(3分钟)
4.比对信息。(6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2012年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 读。要求:按照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 步骤,10到13分钟限时完成。
谢谢!
1.强化文本通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2.强化选项审读能力,提高读题效率。 3.强化辨析推理能力,提高答案准确率。
(三)步骤:读——审——项。 3.找对信息。

4.比对信息。
步骤一、通读文本(2分钟)
整体感知,重点把握以下信息:
1. 话题
2.中心论点(首尾) 立场倾向(赞同、反对、中立) 3.分论点(段首) 4.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对比、层进)
步骤四、比对信息(6分钟)
1.分析判断转述后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一致。 (词语或句子:删、添、调、换、漏) 2.分析判断转述后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一致。 (选项中的逻辑关系文中是否有依据) 3.分析判断转述后的推断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和逻 辑关系。 (1)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 (2)所述结果或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3)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是否有依据
(条件、因果)
步骤三、找对信息(3分钟)
1.围绕选项内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 2.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息。 3.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 例如与第1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在该原文前加 上“1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 文,在将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 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
D . 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016年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 》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 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 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并列、因果)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 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 材料。(并列)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 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 足。(因果)
高中语文>苏教2003课标版>实用阅读(选修)>“文明”与“文化”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杨顺国
阅读障碍
1.花时过长 2.准确率不高
选项不会读
原因:文本读不懂 信息找不到
必备知识欠缺 信心专注不够 理解分析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备考策略
(一)思路:遵循“宏观把握,微观推敲”的整体阅读 思路。
(二)能力:

2016年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1.话题:甲骨文的发现 2. 中心论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3.分论点: (1)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2)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 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3)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巩固提升
2015年全国1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 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 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 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 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 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巩固提升
2015年全国1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3.检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放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 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交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 ,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 用根,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 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贷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 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 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巩固提升
2015年全国1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 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 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 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 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 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 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 诸多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