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高二(上)第一次
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新能源主要包括()
A.氢能、天然气 B.柴草、煤炭
C.太阳能、氢能 D.液化石油气、水煤气
2.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kJ热量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D.CO(g)+O2(g)═CO2(g)△H=﹣283 kJ•mol﹣1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
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 mol•L﹣1•min﹣1B.v(B)=0.015 mol•L﹣1•s﹣1
C.v(C)=0.40 mol•L﹣1•min﹣1D.v(D)=0.45 mol•L﹣1•min﹣1
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 B.将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8.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稀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U形导管中液面A(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说明此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9.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N2(g)+H2(g)═NH3(g);△H=
(3)N2(g)和H2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0.(1)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2.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9.43kJ的热量,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1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进行如下的反应:2NO2⇌2NO+O2,反应5分钟后达平衡,测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NO2)=0.06 mol/L,c(NO)=0.24mol/L.试求:
(1)NO2的转化率?
(2)反应前后的压强比为多少?
(3)用O2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mol•L﹣1•min﹣1?
2015-2016学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高二(上)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新能源主要包括()
A.氢能、天然气 B.柴草、煤炭
C.太阳能、氢能 D.液化石油气、水煤气
【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分析】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解:A.氢能是新能源,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故A错误;
B.柴草是传统燃料,煤炭是化石燃料,故B错误;
C.太阳能、氢能属于新能源,故C正确;
D.液化石油气、水煤气是传统能源都是化石燃料,故D错误;
故选C.
2.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kJ热量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反应热与能量关系判断;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
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D.CO(g)+O2(g)═CO2(g)△H=﹣283 kJ•mol﹣1
【考点】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HCl不是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A错误;
B.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为液态,故B错误;
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为2mol,不是燃烧热,故C错误;
D.1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
【考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燃料的充分燃烧.
【分析】A.化石燃料需在足量的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氧气量不足,会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气体;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含硫燃料煤燃烧易产生二氧化硫,产生的CO、S0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
C.直接燃烧煤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灰尘等,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高.
【解答】解:A.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气体,故A错误;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S0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故B正确;
C.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故C正确;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高,故D正确.
故选A.
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A错误;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B错误;
C.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引发反应时可能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6.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 mol•L﹣1•min﹣1B.v(B)=0.015 mol•L﹣1•s﹣1
C.v(C)=0.40 mol•L﹣1•min﹣1D.v(D)=0.45 mol•L﹣1•min﹣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一致.
【解答】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0.15 mol•L﹣1•min﹣1;
B.v(B)=0.015 mol•L﹣1•s﹣1=0.9 mol•L﹣1•min﹣1,=0.3 mol•L﹣1•min﹣1;
C.=0.2 mol•L﹣1•min﹣1;
D.=0.225 mol•L﹣1•min﹣1;
故反应速率v(B)>v(D)>v(C)>v(A),
故选B.
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 B.将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固体表面积大小以及原电池反应等,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表面积或形成原电池反应都可增大反应速率,注意浓硫酸的性质.
【解答】解:A.加热,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B.将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作用,没有氢气生成,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故B选;
C.加少量硫酸铜,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
D.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8.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稀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
2Al3++3H2↑,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
(2)U形导管中液面A下降(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
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铝片与盐酸反应现象为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不断溶解;
(2)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气体膨胀.
【解答】解:(1)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反应现象为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不断溶解,
故答案为:2Al+6H+═2Al3++3H2↑;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
(2)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气体膨胀,使U形管液面A下降,故答案为:下降;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放热.
9.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
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释放
(2)N2(g)+H2(g)═NH3(g);△H=(a﹣b)kJ/mol

(3)N2(g)和H2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1)△H=2(a﹣b﹣c)kJ•mol﹣1.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由图可以看出,molN2(g)+molH2(g)
的能量为akJ,1molNH3(g)的能量为bkJ,所以N2(g)+H2(g)=NH3(g);△H=(a
﹣b)kJ/mol,
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所以有:N2(g)+H2
(g)=NH3(l);△H=(a﹣b﹣c)kJ/mol,
即:N2(g)+3H2(g)=2NH3(1);△H=2(a﹣b﹣c)kJ•mol﹣1.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1molN和3molH的总能量大于1mol NH3(g)的能量,则生成NH3(g)的过程为释放能量的过程,
故答案为:释放;
(2)由图可以看出,molN2(g)+molH2(g)的能量为akJ,1molNH3(g)的能量为
bkJ,所以N2(g)+H2(g)=NH3(g)△H=(a﹣b)kJ/mol,
故答案为:(a﹣b)kJ/mol;
(3)由(2)可知N2(g)+H2(g)=NH3(g)△H=(a﹣b)kJ/mol,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
所以有:N2(g)+H2(g)=NH3(l);△H=(a﹣b﹣c)kJ/mol,即:N2(g)+3H2(g)
=2NH3(1);△H=2(a﹣b﹣c)kJ•mol﹣1.
故答案为:N2(g)+3H2(g)=2NH3(1)△H=2(a﹣b﹣c)kJ•mol﹣1.
10.(1)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2.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9.43kJ的热量,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9kJ•mol﹣1.
(2)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1)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依据2.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9.43kJ的热量,计算
1mol乙醇燃烧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据此书写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先写出甲烷燃烧的方程式,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依据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热量判断反应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依据2.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9.43kJ的热量,
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366.89KJ,所以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9kJ•mol﹣1;
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9kJ•mol﹣1;(2)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1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进行如下的反应:2NO2⇌2NO+O2,反应5分钟后达平衡,测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NO2)=0.06 mol/L,c(NO)=0.24mol/L.试求:
(1)NO2的转化率?
(2)反应前后的压强比为多少?
(3)用O2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mol•L﹣1•min﹣1?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2 ⇌2NO+O2
起始量(mol/L)0.3 0 0
变化量(mol/L)0.24 0.24 0.12
平衡量(mol/L)0.06 0.24 0.12
依据列式计算结果分析计算问题.
【解答】解: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2 ⇌2NO+O2
起始量(mol/L)0.3 0 0
变化量(mol/L)0.24 0.24 0.12
平衡量(mol/L)0.06 0.24 0.12
(1)NO2的转化率=×100%=80%;
答:NO2的转化率为80%;
(2)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P
起:P

=0.3:(0.06+0.24+0.12)=5:
7;
答:反应前后的压强比5:7;
(3)在这5分钟内,用O2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024mol/L•min;答:这5分钟内,用O2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024mol/L•min.
2016年12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