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sǔn mǎo)古代木工不需要钉子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榫卯(sǔn mǎo),古代木工不需要钉子的智慧!
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图纸大全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
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
说明:
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
2、要注意留“抬肩”。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夹皮
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
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
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
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卯舌
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
1、常用于腿枨连接;
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
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
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大割肩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
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
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
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案形结构牙板与腿的连接,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装配时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
2、用于圆腿桌案时,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挂钩楔钉榫
注:底面被楔向上挤。
说明:
1、此榫常用于霸王枨与桌腿连接,以增强桌腿稳定性及牢固程度;
2、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
除销钉外,常刻口顶住穿带,以使霸王枨定位。
单插皮透榫减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门边与抹头连接;
2、减榫时注意留出堵槽部分。
楔钉双头扣手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弯料相接,如圈椅椅圈等;
2、双头扣手榫俗称“巴掌榫”,《明式家具研究》里称之为楔钉榫,即将榫舌插入对方槽内,最后加入楔钉。
楔钉一般角度为18-20°;
3、接圈时从上面看顺序为:上脑压中节,中节压扶手,依此类推;
4、楔钉分大小头,应为大头在外(凸),小头向内(凹)。
单面人字肩大进小出透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两横枨与腿子连接部位;
2、制作时外面人字肩,里面平肩。
走马销
说明:
1、走马销常用于活装结构部件连接,如扶手与靠背、罗汉床床围子等;
2、走马销榫头1/2处做成头大根小,榫孔亦做成阶梯状,将榫头插入榫孔大端向小端推,则会将构件锁住;
3、凡三面簸箕形结构,装配顺序均为先将两侧构件由后端装入向前推,到位后插入后面构件,顺序及方向均不能反;
4、凡打对的走马销,榫孔直边均在外侧。
圆腿双面飘肩半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圆形腿枨连接部位;
2、腿粗枨细是其特点,如腿枨直径相同,则应将飘肩适度抹头,但不能有明显痕迹;
3、此结构有透榫半榫之分。
圆包圆插皮单肩半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裹腿枨结构家具;
2、插皮圆角弧度与圆腿为同心圆;
3、插皮对接后,与圆腿间不得留有空洞。
圆腿长短榫
说明:此榫用于圆腿与面板直接连接的结构,如桌案,凳类。
半榫小割肩(蹾肩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腰枨或与线形有关的家具,如眼珠线等;
2、小割肩比较短,像是尖部被蹾了一下,因此称为“蹾肩”;
3、此结构对榫皮伤害较小,可增加榫孔强度。
大割角插皮透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榆木家具柜门,是白木家具榫卯结构做法的典型;
2、插皮榫胶粘面积较大,对门边外角损伤少,牢固度高;
3、由于端头露立茬,因此不推荐红木家具使用。
夹皮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圈口或牙头牙板的连接;
2、立圈口一般里面裁口,外面留榫舌装入槽内,属单肩结构;
3、遇有较宽圈口或透空雕时,榫槽深度一般不超过8mm。
抄手榫/插手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箱柜类家具内部边框连接;
2、抄手榫多为透榫,胶粘面积大,牢固程度高,加工工艺性能好;
3、对于外观要求较高的家具也可使用此结构,只是将透榫改为半榫,如紫檀材料的面边连接,或上脑与立脚的连接。
但半榫抄手榫需做深些。
双抄手燕尾形暗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扶手或上脑与立腿连接处,由于难度较高,现在极少应用。
一般经常需要拉拽、抬起的宝座等强度要求较高的家具使用此榫;
2、双抄手中间加燕尾半榫,燕尾方向视家具的力学要求而
定,一般以扶手或上脑不能向上拔起为目的。
穿肖挂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牙板与腿子的连接,特指牙板里面的燕尾形肖子槽及端头的单肩半榫;
2、穿肖挂榫也包括鼓腿彭牙造型,区别在于该形状牙板与腿会形成一定夹角,而此图牙板与腿为平行方向;
3、有时缩腰也挂肖,但多数不挂,只是两端贴于腿部平面。
穿肖挂榫(鼓腿彭牙)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牙板与腿子的连接,特指牙板里面的燕尾形肖子槽及端头的单肩半榫;
2、此穿肖挂榫与普通穿肖挂榫区别于牙板与腿有夹角;
3、有时缩腰也挂肖,但多数不挂,只是两端贴于腿部平面。
榫卯(sǔn mǎo),古代木工不需要钉子的智慧!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
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中国古代,榫卯结构即用在建筑领域也用在家具领域。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
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榫卯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
“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
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5、扇形插肩榫▽6、传统粽角榫▽7、双榫粽角榫▽8、带板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方结合裹腿▽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抄手榫▽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20、三根直材交叉▽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22、插肩榫变形▽23、平板明榫角结合▽24、柜子底枨▽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26、厚板闷榫角结合▽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29、直材交叉结合▽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32、走马销▽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