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 ij/E j)/(E in/E n)。
其中,E 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 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 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 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
读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
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 )A.广东省B.上海市C.北京市D.江苏省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 ) A.毗邻港澳B.市场广袤C.环境美丽D.人才足够【答案】1.A 2.A3.(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湖南省2019~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改变趋势图。
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2019~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答案】A(2019·安徽淮南模拟)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
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9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改变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改变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5.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B.中国C.巴西D.日本6.该国20世纪80年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答案】4.D 5.B 6.C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7~9题。
7.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动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始终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始终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8.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9.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答案】7.B 8.D 9.C“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19年分别为13.8,38.9,47.3,2019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市最可能是()A.克拉玛依B.阜新C.重庆D.无锡2.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A.资源枯竭B.产业转移C.减轻污染D.国家政策3.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1.B2.A3.D【解析】第1题,该市在1980年煤炭工业比重较大,说明该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最可能为阜新。
第2题,比较三年的工业结构,煤炭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必然发生调整。
第3题,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必然面临枯竭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托其他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扩大其开采量是不正确的。
几十年来新加坡实现了多次产业升级,逐渐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苏门答腊岛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6, 7月份该岛的农民烧芭蕉林清地,使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深受烟雾的困扰。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与导致烟雾扩散的气流方向关系最密切的是A.洋流流动方向B.地形分布特征C.植被覆盖面积D.风带季节移动5.新加坡在不同阶段重点发展的产业按先后顺序大体是A炼油、造船→纺织食、食品→制药、电子→金融、信息B.炼油、造船→纺织、食品→金融、信息→制药、电子C.纺织、食品→炼油、造船→制药、电子→金融、信息D.纺织、食品→炼油、造船→金融、信息→制药、电子4.D5.C【解析】第4题,该地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南北部分别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影响,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风带交替控制该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落实练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
分析完成1~2题。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在1990年~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
第2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3.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答案D解析注意观察图形,理解纵坐标的临界点上下的含义,可以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4~5题。
4.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5.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5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5.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4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
第5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
答案 4.C 5.C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5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返回导航
第(2)题,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多,对外联系方 便,福建是著名的侨乡,易于吸引外资;福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便于 就近获得台湾省的产业转移。福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商业贸易兴旺。 第(3)题,近年来福建内部“二次转移”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福建 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高,土地日趋紧张,地价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的中西部转移。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___产__业__升__级___面临困境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发 展 __原__材__料__工__业____ 和 ___装__备__制__造__业___,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___大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城市群
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C)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 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 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 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 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 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亳州的首位客运流 向为阜阳,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 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故安庆~池州、亳州~阜阳、芜湖~铜陵 不适宜推进同城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 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 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06
备考策略与应试技巧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回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历 程和特点,形成知识网络。
梳理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案例 ,分析其成因、过程和影响。
总结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规律、趋势和 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教育、文 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
02
区域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初期阶段表现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
初期阶段工业化以纺织、 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为主导。
技术水平较低
此阶段工业技术水平相对 较低,主要依赖劳动力成
本优势。
集聚效应初显
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多,开 始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
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
不同产业之间开始融合,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成为核心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 力。
不同区域工业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地区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早,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力 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目前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为 主导的阶段。
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典型题型解题思路剖析
选择题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和 限定词,排除干扰项,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判断 。
综合题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明确答题方向,结 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分 析和阐述。
图表题解题思路
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参考答案】1.B 2.D 3.C3.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A、B选项都不正确。
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C选项正确。
解题必备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某某南沙新区是我国继某某浦东新区、某某滨海新区、某某两江新区、某某某某群岛新区、某某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与某某新区相比,某某南沙新区的区位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C.劳动力成本低 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某某南沙新区设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水平B.可以有效遏制某某房价的提高C.可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D.可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某某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与南沙新区相比,该地区资源丰富;某某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的价格也较低。
而某某南沙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第2题,某某南沙新区的设立不能有效遏制房价的提高。
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A.b、a B.a、bC.b、c D.c、a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
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
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
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
第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
某某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发布了某某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某某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6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专练6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2019年4月8日,我国《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这个词,“收缩型城市”就是人口在变少的城市。
我国近三年出现人口流失的城市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有6座、5座、5座。
位于东北三省的“收缩型城市”占比高达73%。
下图为2014~2017年我国部分省份城市人口增减状况图(单位:人)。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三省“收缩型城市”较多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基础薄弱 B.乡镇发展,人口回流C.气候寒冷 D.经济发展缓慢2.承接东北三省外流人口的主要地区最可能是( )A.西部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C.青藏地区 D.中部地区[2020·邢台月考]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中国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对比图,完成3~4题。
3.我国20世纪城市化率低于工业化率,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期我国( )A.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B.工业发展水平较低C.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D.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4.1978年后,我国城市化率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我国( )A.农业发展水平下降B.工业化率迅速增长C.工业用地面积扩大D.城乡差别加大,人口迁移加快[2020·齐齐哈尔模拟]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据此结合城市化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工业化初期的主导产业可能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动力密集型产业 D.市场密集型产业6.图中显示,当城市化水平超过80%时,工业化率降至30%以下,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B.城市化占用土地,工业区外迁C.城市中心空城化现象严重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益恶化智慧城市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加以整合,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更为智慧的方式运行。
(完整版)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附答案详解)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汕头澄海有手工制作玩具的传统。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玩具制造的家庭作坊逐渐增多,承接来料的加工规模增大,自1999 年,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在当地开始举办。
目前澄海集聚了数千家玩具研发、制造、销售及其他配套企业,形成了众多的玩具专业镇,产品覆盖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1~3 题。
1.澄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玩具制造主要依赖于( )A.东邻港澳B.产业基础好C.政策支持D.劳动力廉价2.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主要利于澄海玩具制造业( )A.提高国内外知名度B.降低原材料成本C.扩大当地市场规模D.提升劳动力素质3.澄海玩具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降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B.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C.快速更新产品,延长产业链D.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
2017 年7 月17 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
下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5 题。
4.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好处主要是( )A.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区块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C.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区位5.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A.热岛效应减弱B.内涝发生概率下降C.地下水位下降D.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2007~2016 年间,中国有84 座城市出现了“收缩”。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 年或者3 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
浙江省义乌市是我国“收缩”城市的典型代表,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已成为带状。
据此完成6~7 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开展特征是A.城市化程度高B.城市南多北少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才能。
读图可知,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可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宁夏。
林海雪原主要分布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东北地区,故A 项错误;奇山秀水主要分布在南方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故B项错误;椰风海韵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区,如海南岛等地,故C项错误;大漠孤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
2.该省级行政区拟建立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A.固原B.中卫C.银川D.石嘴山【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才能。
快递货物集散中心需要考虑交通便捷的地方以及区域经济中心与市场条件等。
图中银川为宁夏省会,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同时省会城市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构造示意图,答复3~4题。
3.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效劳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防止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络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效劳功能【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效劳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分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效劳;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络。
4.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D【解析】石化工业会污染大气和水,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靠近外海。
高考地理一轮同步练习 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同步练习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③“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④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⑤土壤肥力增高⑥水土流失日趋严重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以下2题。
6.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7.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至2019年止,东亚和东南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A.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B.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C.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D.全球制造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2.东亚、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A.纺织工业B.钢铁工业C.信息产业D.石油工业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左图示意l1~1026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右图示意l985——2019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
N,118。
E。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4.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材料一:“创新指数”是反映经济区域和区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要的评价指标,指数越高,表示的创新能力越强。
201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专家组对外发布了2019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
这次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包括2019和2019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位势变化(如图),回答以下两题。
材料二:根据国家××局公布的数据,区域产业集聚和创新特征关系数据分析如下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比较(2019)5.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31个省区创新能力位势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2019-2019年间,我国区域创新指数7年变化总体体现出持续提升趋势B.分析表7可以得出创新能力升幅最大的三个省市为上海,北京,江苏C.与东部沿海区域省份相比,中西部区域省份创新能力升幅相对较小D.我国31个省份创新能力都出现了上升,这与我国经济不断腾飞,科技教育水平进步等因素有关6.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下列有关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浙江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能力呈现正相关状态B.与表格中其他省区相比,浙江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底下与浙江的文化教育层次有关C.今后浙江应加强与上海的创新合作,包括人才引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借鉴上海经验D.在长三角三个省区中浙江的创新经济效果相对落后,后发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必修3)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整(1) 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
(2) 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参与。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答案】产业结构其次第三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技术学问密集型港澳集中集中【留意提示】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进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型产业优点:一些工厂快速成为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的增长相对较慢其次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产业面临问题: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渐渐丢失,需进行产业升级2.城市化(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镇猛增,城市与乡村交叉分布城市快速扩大【答案】劳动密集国内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政策密集数量规模【留意提示】1.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托肯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进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它具有一下四个特征:①高密度的聚落;②一国乃至全球的进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
2.工业化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进展中进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缘由(1)受地区和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
2.问题表现(1) 面临逆境。
(2) 相对落后。
(3) 问题日趋严峻。
3.对策(1) 调整:进展重工业和,推动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广州南沙新区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与兰州新区相比,广州南沙新区的区位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B.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
C.劳动力成本低D.劳动力素质高
2.下列关于广州南沙新区设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水平
B.可以有效遏制广州房价的提高
C.可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
D.可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
答案:1.D 2.B解析:第1题,兰州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与南沙新区相比,该地区资源丰富;兰州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的价格也较低。
而广州南沙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第2题,广州南沙新区的设立不能有效遏制房价的提高。
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A.b、a B.a、b
C.b、c D.c、a
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3.A 4.B解析:第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
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
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
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
第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
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深圳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读图,回答5~6题。
2010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2011年底深圳市三大产业结构图(%)
5.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在2011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10年相比,2011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6.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5.B 6.B解析:第5题,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项错误;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项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明显增加,C项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 项错误。
第6题,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项,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项。
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8.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答案:7.D8.A解析:第7题,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粤、闽两省的部分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低;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等南方地区的城市群,水资源也很丰富;该地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
第8题,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
这里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0.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9.B10.A解析:第9题,根据图例所示城市化水平可知,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中间高,南北低。
第10题,苏州受政策和外向型经济影响最大,南通受城市辐射力影响较大,南京受农村工业化影响大,杭州受政策、农村工业化影响大。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扬子晚报报道,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显示江苏整体上已步入成熟的城镇化社会。
材料二“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面
为“两三角洲简图”。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4)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2)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4)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解析:第(1)题,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第(2)题,比较简单,为所学基本内容。
第(3)题,主要是加强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
第(4)题,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