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_高中地理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知识架构
本节内容乍看上去,好像完全是历史知识。

但其主旨是要求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世界近现代政治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本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线索、世界政治地图为依据分析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说明了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新趋势及其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是研究“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而“多极化”就是二战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结果和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是“多极化”在当代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材用案例的形式说明了在新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下,地缘合作是必要的,而冲突也是必然的。

这三部分内容看似离散,其实联系十分紧密。

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这条主线把课本中的历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另外,课本上关于阿以冲突的案例,可以对指导学生分析当今世界大大小小的地区冲突具有示范意义。

2.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地图形成和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历史知识,收集资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政治地理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地区合作或冲突事件。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关系意识和洞察力,努力培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

(2)难点:分析国际政治地缘合作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涉及到很多历史知识,如一二次世界大战、东欧巨变、中东战争等。

在目前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只学习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内容,其他内容尚未涉猎。

所以在从地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同时,必须适当补充未学的历史知识。

阿以冲突是世界的热点问题,课前让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途径搜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根据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地缘合作和冲突的原因。

2.课前学生准备:把全体学生分为三组搜集资料,“两次世界大战”、“东欧巨变”、“中东战争”各一组。

3. 教法设计
除了让学生广泛的收集有关资料外,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本堂课的知识架构,绘制大量图表,搜集一些历史图片,充分利用powerpoint、mapinfor、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系统,把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图像表示出来,把枯燥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

充分利用时事信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会学生怎样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研究历史政治问题。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powerpoint、mapinfor课件,历史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对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比较了解的。

两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之多,卷入人数之众,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之重都是史无前例的,对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和影响至今起着决定性作用。

讲授新课
【板书】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课前提示】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之前,必须先了解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

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其实,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源就是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下文以及5.2世界经济全球化做好铺垫)
大家在学习本课之前心中要有一条内容主线,就是本节课的历史知识都是按照“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而展开的,学习时要时刻注意。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历史课上已经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已经有过深入的学习,大家还记得对阵双方是谁吗?结果如何?全体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同盟国和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过渡】现在我们来分析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变化以及一战对欧洲地理格局的影响。

【媒体演示】展示比较一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

【教师引导】请第一组同学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略
【板书小结】
德国缩小
奥匈崩溃
同盟国(德奥意)俄国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衰败
协约国(英法俄)美日兴起
【教师补充】中国也参与了对同盟国的战争,虽然战后胜利了,但却遭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山东在一战前是德国的管辖范围,战后德国战败被日本强行占领,于是1919年爆发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设问过渡】一战的根源是国家实力与势力范围不平等。

战争的结果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一次巨大变化,国际地位也相应变化。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能使世界永久和平吗?答案是否定的。

只过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下面还是请第一组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二战爆发的原因以及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媒体演示】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和日本东条英机进行的法西斯侵略以及他们各自的恶果。

【学生回答】德意日经济的崛起,奉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政策。

德国一分为二,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美军驻扎日本,美苏成为超级大国,建立两大阵营。

广大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现今世界各国大多数是那时独立的。

【教师补充】美军驻扎日本,麦克.阿瑟成为了日本“太上皇”。

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中的五国: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成为了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设问过渡】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是不是两大阵营内部就是十分友好和平?他们各自之间有没有矛盾?冷战结束后结果如何?回答中注意阐述二战以及冷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如何改变。

【媒体演示】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轴心国的侵略过程,盟军的反击过程(斯大林格勒),政治地图的变化
【学生活动】让二组选出两位代表,一位同学讲解一下欧洲巨变,另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板书。

美国
轴心国社会主义阵营西欧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一超多强日本
盟国资本主义阵营俄罗斯军事
中国
印度政治
【教师补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结束了冷战对峙的局面后,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为2个国家,南斯拉夫解体分成5个国家(穿插讲一下科索沃问题),德国拆除柏林墙,东西两德统一。

【拓展过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两极格局的终结,多极化的形成并没有发生世界性的战争,那么世界是不是完全处于和平之中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可以用一句话来代替“大战不见,小战不断。

”可以拿我们中国作为例子,来了解一些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媒体演示】用mapinfor演示,底图为中国及边界国家,图中闪烁区域是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的地方,有朝鲜战争,中印边界争端,中苏珍宝岛争端,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日钓鱼岛冲突等。

【教师讲解】从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这样爱好和平的国家尚不平静,就别说那些冲突和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国家。

现在我们就以阿以冲突为例来分析一下影响地区性冲突的原因。

【媒体演示】巴勒斯坦地区图,在图中显示1947年的分治图以及以色列陆续占领的地区。

【学生活动】第三组学生代表讲解巴勒斯坦地区历史
【教师补充】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是犹太人的土地,犹太人在这里建立了犹太国和以色列国,并创立了犹太教。

不过后来先后被巴比伦,波斯,罗马帝国所霸占。

公元前一世纪,犹太人被驱逐,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这个地区就被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占领。

19世纪末,犹太人的复国运动高涨。

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

联合国在1947年进行决议,计划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犹太人统一决议就建立了以色列国,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犹太人在战争中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

以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不断。

【教师引导】通过了解巴勒斯坦的问题,我们就能了解到阿以冲突的影响因素。

【媒体演示】被以色列软禁的巴协执委主席阿拉法特
民族和宗教矛盾
领土纠纷
地区性冲突的影响因素资源问题
外来势力干涉
【教师引导】通过地区性的影响因素,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些问题: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和水源问题。

可见,要想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十分不易的。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相互合作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于是,一些地区性组织就纷纷建立。

【学生回答】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教师总结】这些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加强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了解一些历史知识,重点学习了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规律和演变过程。

了解到国家的实力是促使政治地图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当今多极化世界中,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为了保证我国有足够的力量维护和平,我们能为此做出最什么努力呢?(学生回答,如:好好学习,发展经济,报效祖国等。


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完成活动题,分析海湾冲突的原因及后果。

(适当补充,中东石油地质构造的锅底在科威特以及伊拉克不满于海岸线狭小的现状。

)以这个题目写一篇200字以上的小论文。

参考资料:《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山西省定襄中学,杨在林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