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27分)
1. (2分) (2019高二上·静海期中) 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回眸(móu)凝脂(zhǐ)鼙(pí)鼓玉扃(jiǒng)云栈(zhàn)
B . 眇眇(miǎo )袅袅(niǎo)修葺(qì)潺湲(chányuán)薜荔(bìlì)
C . 水裔(yì)巨擘(bò)凝睇(tì)碣石(jiē)萦纡(xū)
D . 兰橑(lǎo)玉簟秋(diàn)千乘(chéng)椒房(jiāo)捣衣砧(zhān)
2. (2分) (2017高三·滕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顾毓琇作为教育家,他的为学之道是“一贯服赝于关怀天下,服务民众,业精于理,学博于文,好古而敏求,淡泊自持,以教育英才为终身职业”。

B . 浙籍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讫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C . 乌镇历史渊远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

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D . 11月份以来的重污染天气,有媒体导向罪在黑龙江秸秆焚烧。

黑龙江省环保和气象部门认为,雾霾的首要原因是燃煤而不是秸秆,另外黑龙江出现雾霾时风往北吹,污染转移的说法也不靠谱。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肯德基速生鸡的事件曝光后,那些在手机上广为传播的段子,嬉笑怒骂,言简意赅,极具战斗力,其震耳欲聋的效果让人叹服。

B . 整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噩耗频传,灾区人民的悲惨状况令人痛心疾首;一方面是赈灾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让人觉得温暖。

C . 虽然哲学学派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者们可以无所作为,他们也不应急于破天荒、
挂旗号。

D . 人的记忆不仅会跟历史的原貌产生差距,而且再现往事又会受到回忆者立场和感情的限制,进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8日圆满闭幕,与去年相比,本届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社会影响更深远。

B . 许多事实表明,成功人士取得的成绩大多归因于努力和机遇。

C .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D . 近年来,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潮流。

5. (3分) (2017高一下·孝感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________,因而能量很大。

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________,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________,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6. (6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

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

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
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C .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 .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高瞻远瞩大显身手崭露头角雨后春笋
B . 远见卓识大显身手初见端倪星罗棋布
C . 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见端倪雨后春笋
D . 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
7. (10分)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4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1)
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

(2)
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8. (6分) (2017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
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

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年10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 . 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 . 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 . 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去,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古人笔下的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

B . 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C . 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D . 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 . 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 . 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 . 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9.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朱友山
杨林海
在我们瓷片族中,朱友山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家。

朱友山玩瓷片的时候,根本没人意识到古代的碎瓷片能玩──他在市住建局上班,有一次去工地上量土方,忽然看见一个明代的土坑里挖出几块碎瓷片,拿到水下冲洗,他发现上面用青花画了一人一鹿。

朱友山觉得好玩,把它放进提包里。

有一次碰到个文博专家。

文博专家懒懒地说了一句:“粗大明。


什么意思呀?
明朝的民窑瓷器大多粗陋不堪。

朱友山当时只觉得这个瓷片好玩,并不知道它的朝代。

赶紧孙子一样地过去请教,人家告诉了他明朝的瓷器釉色和底足的特点。

说到上面的青花图案,人家启发他:你看这个人戴的官帽,再看这只鹿在哪里。

帽子很高,鹿在他的身后只露出一个头。

对了,这叫“高官(冠)厚(后)禄(鹿)”。

虽然粗──底足上沾满了瓷渣──可是胎薄釉厚,应该是读书人为求一个好口彩而使用的器物。

哦?
哦!
过去古玩行里有一句行话:瓷有毛,不值分毫。

朱友山手里的只是个碗底儿,文博专家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也并没有觉得有多珍贵。

但是朱友山喜欢──喜欢,就留着玩呗,他用鞋盒盛好,拿一个小本子把文博专家的话工工整整地记下来。

再去工地量土方,烟呀酒的就免了。

工地上的甲方会事先把挖到的碎瓷片捡起来,清洗干净──放到他的自行车上。

等到别人意识到瓷片也算是个玩意儿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收了十多年,他的瓷片已经有了几万片。

等到文庙的地摊上开始有瓷片卖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有了几十万片。

虽然现在“瓷有毛,不值分毫”的话已经不再有人提起,但玩瓷片的人还是像写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不被重视──省古陶瓷研究会好歹同意在全省瓷片族中发展一名会员。

朱友山成了当然的人选。

──古陶瓷研究会的专家那都是什么样的专家啊,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呢。

那时候朱友山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们一边送他去省里面试,一边嘱咐他:“人家愿意吸收你,实在是给了咱瓷片族大面儿了──见了专家们,咱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八十多岁的朱友山像个孩子似的一脸得意:“我懂,混社会我有一套──当年在住建局,有个领导说我不务正业,最后还不是被我摆得妥妥帖帖的?”
古陶瓷研究会的专家倒也没有接受我们孝敬的烟呀水呀,人家随手从博古架上捧出一只碗,请朱友山断代。

朱友山看看碗底,有刮削痕,中间有一个淡淡的凸起(行话:鸡心),笑了笑:“明朝的吧?”
“能不能再断得具体一点──明朝什么时期的呀?”
“明晚的──明朝的碗都有鸡心,早期的很重,到了中期,鸡心就不太强调了,这一件的鸡心已经近于无。


原来是这样呀。

“孤证不证──我再来看看青花的发色。

”朱友山接过碗来看膛里的图案。

“扑哧!”他笑了起来。

“这是明朝人的衣服被现代人穿了──在演戏呢。


“啊?”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专家的脸色变了:“这是我刚买的,虽然有些疑惑,但我没看出来是假的呀。


“你当然看不出来。

”我们拼命地朝朱友山使眼色,可他根本不管不顾,“这个碗的胎、釉、形制得都没问题──这是明代的素碗,价格不高,但是现代的窑工们得到后,又在碗心里画了青花,入窑再一次烧制而成。


每个时期,烧制出的青花发色是不一样的。

这样呀。

我们在心里都暗暗地为片儿朱喝彩,我看到,专家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看来朱友山进入省古陶瓷研究会是没问题了。

但是谁也没料到的结果出现了:那个买碗的专家出于对正品的洁癖,把碗扔到了外面的水泥地上。

就算是现代人在上面画了青花图案,可碗本身是明代的没错呀。

它能流传到今天,容易吗?
朱友山急白了脸。

那个碗碎成了十八瓣荷花,但幸亏碗底子还是好的。

朱友山捡起碗底,对我们说:“我不想加入这个古陶瓷研究会了,我们回去吧。


(选自2017年第1期《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朱友山本在住建局上班,在一词偶然的机会中玩上了古瓷片,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专职玩家,并且堪称瓷片族中的大家。

B . 小说在描写主人公朱友山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情、肖像以及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从而将其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C . 小说在描写主人公朱友山面试经过时,巧妙运用侧面衬托法,通过刻画“我们”的心理感受和专家的表现来展现朱友山的性格特点。

D . 小说语言自然流畅,简练传神,如“哦?”“哦!”两字独立成段,赋以不同标点,表达不同含意,鲜明醒目,且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2)小说中的朱友山有何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对于朱友山“不想加入这个陶瓷研究会”之事,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4题;共42分)
10. (14分) (2016高三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李翱书【1】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
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

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

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之言意皆是也是:正确的
B . 其安能有以合乎合:遇合
C . 所贵乎京师者贵:崇尚
D .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违:背离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 . 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 . 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 . 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②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4)
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1. (10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

③划然:忽地一下。

(1)
这首诗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2)
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

本诗前五句写琴声,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入声的手法,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2. (13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

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

优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①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

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② ,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

作《独坐轩记》。

【注】①酬酢:宾主相互敬酒。

为古礼仪的一种。

②纷挐纠错:纷杂纠缠。

(1)作者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原因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写轩前荷花以及松、柏等树,寄托自己君子自喻之意。

B . 第③段记事“又若”“虽然”两接,文笔灵动,顿挫生姿。

C . 第③段写“尘坌不入”,实写独坐轩纤尘不染的明净环境。

D . 作者之“独”,更深的是在于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为伍的心志。

(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3. (5分) (2017高一下·遵义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填空
(1)
韩愈在《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荀子在《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锲而不舍,________。

(3)
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

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

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