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
东营市为例
黄秉杰;乔璐
【摘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Dongyi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m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entral 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is are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weak. When we mainta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is paper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to asse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Dongying City from 2004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e degree of Dongying'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conomic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ts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Dongying was not stable,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volatil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situation in Dongy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in Dongying City.
【期刊名称】《河南科学》
【年(卷),期】2012(030)008
【总页数】4页(P1153-1156)
【关键词】中心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东营市;黄河三角洲
【作者】黄秉杰;乔璐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2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众所周知,环境不仅是发展的资源,还是发展的制约条件.而当今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资源本身与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因此,协调发展成为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是一块最年轻的土地,是连接渤海湾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
浦东新区间的重要通道.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同,黄河三角洲的成陆时间比较短,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比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要实现黄
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是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
中心城市.因此,本文选取了东营市2004—2010年环境与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
分析、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并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旨在全面认清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现状,并根据协调度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以促进东营市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2]. 1.1 指标的选取
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对其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必须在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等原则指导下,建立一整套从各个侧面反映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并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3].针
对东营市的具体情况并考虑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选取Xi(i=1,2,3, (11)
为描述经济特征的指标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表1),选取Yi(i=1,2,3,…,8)为描述环境特征的指标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2),由此构建东营市经济
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4].
1.2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及数量大小的不同,因此,需对原始数据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目的在于消除量纲,使其具有客观可比性,从而反映东营市每年的相对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指标中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均为逆向指标,其他均为正向指标.在所确定的取值范围内,逆向指标值越小越好,而正向指标值则越大越
好[5].其计算公式为:
对正向指标:
对逆向指标:
式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i为原始数据;min Xi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max Xi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相关
矩阵的特征根、各指标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凡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前k个成分已经基本反映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因此,选取前k个指标作为主成分.对k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根据以上计算过程,从东营市统计年鉴
获得的2004—2010年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综合评
价指数.
协调是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协调度就是系统发展过程中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从数学角度看,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可以用代表函数之间的离差来衡量,离差越小协调越好,反之则协调越差.对于两个系统的协调度C定义[6]为:
式中:f(x)代表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f(y)代表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C
为协调度,C越大越协调,C越小越失调;k为调节系数,是指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为使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度最大,即x与y之积最大,经济与环境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等级,k≥2.
根据协调度计算结果建立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度水平等级评价体系.
由于协调度逐渐增大表示二者协调性不断提高,因此,将协调度分为若干等级,按照得分将其归到所属等级中[7](表3).
2.1 评价结果
采用前文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f(x),环境系统综合评
价指数f(y),运用协调度的计算模型,取调节系数k=2,经过计算,得出协调度C的结果(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都是逐年提高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最低协调度是0.042 3,最高协调度达到了0.991 8.根据表3协调度等级划分,2006,2007以及2010年东营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水平是优质协调,2005与2009年协调度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的范围内.总体上看,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属于协调发展类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是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
2.2 原因剖析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直接影响着东营市的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状态.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所谓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大局,把生态建设与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促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黄河三角洲地区成陆时间短,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发展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恶化现象,油田开发建设中的原油污染、突发性事故污染等等,也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2.3 对策建议
1)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大事、要事,是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良性循环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在发展要求上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东营市作为黄河三
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要搞好湿地生态原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快推进以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为主体的绿化工程,提高森林树木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8].
首先,要以创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为着力点,全力推进高效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将东营市建设成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城市.其次,加快建立高效生态经济示范
体系,分阶段建设一批生态型示范企业、示范村庄、示范乡镇、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港口和示范园区,构建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型的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社区、生态港口和生态城镇,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标杆和排头兵作用.最后,针对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别化的高效生态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改变传统的不讲条件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和乱开发的倾向,合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3)全面治理石油等工业污染.石油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具体包括采油、炼油和石油化工三大类.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在支持和带动东营市发
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最明显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
包括侵占土地、破坏地表地貌形态、诱发土壤侵蚀和土壤荒漠化、改变天然植被类型或破坏植被、改变地表径流、恶化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减少物种多样性、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阻碍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等.因此,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油气田
开发建设,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针对石油类污染主要集中在油井、油
池的污油、落地油附近的表层土壤中的状况,在采油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原油落地,实行清洁生产,这是减少区域石油污染的关键,在此,可以通过污染管理进行减排工作.同时,可以在采油场地周围建立人工湿地缓冲带,减少石油污染对环境、特
别是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程.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轴心,作为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主战场,应紧紧围绕着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以胜利工业园为招商载体,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以驻站式招商向专业、产业式招商的转变,依靠石油市场,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进程,把东营市建成全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关文献】
[1]周德田,黄秉杰,董瑞芝.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0:1-7.
[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能源研究报告——区域篇[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王婧静.珠江三角洲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67-2869.
[4]马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1):19-21.
[5]闫婷婷,赵鑫美,薛翠翠.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8(10):69-71.
[6]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4—459.
[7]魏勇.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重庆市1999—2008年例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1-7.
[8]韩传峰,廖少纲,刘惠敏.基于循环经济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
与对策,2007,24(2):5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