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都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全文完整版
2019年成都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小学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答案】A
2、公民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
授予相应的学位。

A、自学
B、劳动
C、研究
D、工作
【答案】A
3、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落后的社会生产
C、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答案】C
5、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民国时期
D、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
【答案】B
6、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
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答案】B
7、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可通过以下哪项解决生活费问题?()A、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
B、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勤工助学
C、国家奖学金和勤工助学
D、国家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
【答案】A
8、教师的()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答案】A
9、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答案】D
10、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答案】B
11、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

A、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答案】B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B
1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B、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
【答案】C
1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学校
D、教师
【答案】A
15、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16、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C
17、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

A、任何时间(anytime)B、任何地点(anywhere)C、任何材料(anything)D、任何方式(anyway)
【答案】C
18、教师的幸福理应是一种()。

A、低层次的幸福
B、中层次的幸福
C、高层次的幸福
D、理想层次的幸福
【答案】C
19、教师的幸福理应是一种()。

A、低层次的幸福
B、中层次的幸福
C、高层次的幸福
D、理想层次的幸福
【答案】C
20、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获短缺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为()。

A、断氧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D、窒息灭火法
【答案】D
21、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教师与领导
B、教师与同事
C、教师与学生
D、教师与家长
【答案】C
22、“恩物”的设计者是()。

A、卢梭
B、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答案】B
23、高等学校拥有教育教学自主权。

以下选项中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理解错误的是()。

A、自主制定教学计划
B、自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C、自主制定教育方针
D、自主选编教材
【答案】C
24、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选择会影响学习,其中坐()是最积极的学习者。

A、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B、中心区域
C、后排
D、左右两列
【答案】A
2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
26、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

A、内在矛盾
B、表现
C、地位
D、外在形式
【答案】A
2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本质上是()。

A、一个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
B、一个完全意志自由选择的过程
C、一个完全受必然性制约的过程
D、一个主体进行社会道德评价的过程
【答案】A
28、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A
29、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答案】B
30、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

A、任何时间(anytime)B、任何地点(anywhere)C、任何材料(anything)D、任何方式(anyway)
【答案】C
31、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案】A
32、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由哪个部门制作()。

A、高等学校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普通高校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
D、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33、教师职业不属于()。

A、脑力劳动
B、第三产业
C、专门职业范畴
D、普通职业范畴
【答案】D
34、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答案】D
35、关于各种记忆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

A、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
C、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答案】D
3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答案】D
3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答案】A
38、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由哪个部门制作()。

A、高等学校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普通高校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
D、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39、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答案】B
40、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答案】D
41、由于革命斗争的日益残酷,列宁认识到有“铁的纪律”,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强调党的()。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制度建设
D、思想建设
【答案】B
42、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父母的惩罚
B、榜样
C、强化
D、挫折
【答案】D
4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答案】C
44、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D
45、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46、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47、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48、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49、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1、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2、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3、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4、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5、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6、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57、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8、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59、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1、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2、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3、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4、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5、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6、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7、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8、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69、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7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