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有机物专题练习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专题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均属于有机物的是()
A.维生素、碳酸钙
B.金刚石、甲烷
C.酒精、淀粉
D.葡萄糖、干冰
2.下列有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葡萄糖
D.纤维素
3.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米饭、土豆 B.番茄、黄瓜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4.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硬铝 C.塑料 D.钢筋混凝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很难自然分解B.淀粉[(C6H10O5)n]中O和H元素质量比是8∶1
C.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中获得D.海鲜食品可用甲醛溶液浸泡以保鲜
6.向切开的马铃薯上滴几滴碘水,马铃薯立即显蓝色,则说明马铃薯中含有()
A.油脂
B.葡萄糖
C.淀粉
D.纤维素
7.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蛋白质
B.葡萄糖
C.脂肪
D.维生素
8.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已知半胱氨酸C3H7NS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个半胱氨酸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
B.半胱氨酸是由五种元素组成
C.半胱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
D.半胱氨酸中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36:7:14:32:32
9.向熟苹果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至沸,会有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熟苹果中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淀粉
D.纤维素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B.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
C.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D.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二、填空题
11、有机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氯、磷、硫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
个或多个碳原子,碳原子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
12、在沐浴阳光下,绿色植物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这就是植物的作用,请写出绿色植物进行这
种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绿色植物进行上述反应把生成的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或纤维素。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淀粉等营养物质。

淀粉在的催化作用下与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热量。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的化学方程式是。

1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
人、、。

医疗器械通过高温可以消毒,这是因为;游泳池里通常放一些胆矾,其目的是。

14、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
是。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每100克巧克力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①表中2142千焦能量全部来自糖类吗? (填“是”或“不是”)。

葡萄糖(C2H12O6)完全烧焦后得
到黑色物质,说明葡萄糖含元素(填元素符号)。

②摄入元素不足。

会导致骨骼疏松,易得佝偻病。

铁、磷元素
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③补充维生素C,选择为宜。

(填序号)
A.猪肉B.青菜C.纯净水
(2)2018年,扬州电缆助力我国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升空。

①电缆内一般是铜芯,外面包有聚乙烯绝缘层。

铜属于,聚乙烯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纯铜制作铜芯电缆,主要是因为。

(填序号)
A.密度大 B.色彩鲜艳 C.导电能力强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缓解电力紧张局势,响应低碳社会需求,下列发电方式中,与另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A.太阳能光伏发电B.风力发电C.氢氧燃料电池发电
D.水力发电
2.下列根据化学用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①表示两个氢元素B.②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C.③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5.85 D.④该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3.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4.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甲:水不能从杯中流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出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丁: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B.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D.干冰升华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药品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
7.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香水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甘蔗甜,山楂酸——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8.2017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其中添加了“人用西药”,如硫酸新霉素,其化学式为C23H18N6O17S,下列关于硫酸新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新霉素中含65个原子
D.硫酸新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2g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铝锅表面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铁锈也耐腐蚀
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0.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1.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催化剂
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都生成氧化物
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C.电灯发光D.火药爆炸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无色溶液由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两种组成。

已知:氯化钙溶液为中性,碳酸钠溶液为碱性,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

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

溶液的组成是________。

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过滤,滤液仍为红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

为确定样品组成,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________溶液,可以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

14.补齐连线。

15.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_____,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硫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为配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乙(选填“>”、“<”或“=”)。

(2)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A t的取值范围为0≤t≤t1
B 烧杯N所示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乙的不饱和溶液
C 将上述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 将上述烧杯M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或不变
E 若将t升温到t2℃,则M、N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物质,为提纯甲物质,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选填字母)。

A 制取高温下饱和溶液
B 制取低温下饱和溶液
C 降温结晶
D 蒸发结晶
E 过滤
(4)配制室温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乙的溶液,在溶解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固体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做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如图)时,实验不同,集气瓶中装入的X液体也不同
①做铁丝燃烧时,X是____________;
②做木炭燃烧时,X是____________;
③做硫粉燃烧时,X最好是__________。

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
①收集一瓶二氧化碳;②检查气密性;③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④连接装置;⑤加入稀盐酸。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倒入稀盐酸,看到发生装置中有气泡,但试管中没有气泡,这说明发生装置内_______小,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不变的条件下(填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才能使试管内产生气泡。

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t1℃时,
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g;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物质M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有一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探究:小明取10 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不断加入稀盐酸到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加入稀
(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计算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氢氧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在四种发电方式中,与另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发电。

故选C。

2.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表示两个氢原子;②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③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④该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故选D.
考点:化学用语
3.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N点ZnSO4溶质质量分
液,故B错误;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同一种物质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也越大。

4.B
【解析】
【详解】
A、水不能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对水向上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即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C、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因此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不能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瓦斯爆炸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潮涨潮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A、取用固体粉末时,应先将试管倾斜,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其送入试管底部,故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A、香水要密封保存,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甘蔗甜,山楂酸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说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A、硫酸新霉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5个原子,错误;
B、硫酸新霉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8):32=9:16,错误;
C、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1×18):(14×6):(16×17):32=138:9:42:1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C、铝锅表面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铁锈,但铁锈很疏松,易腐蚀,故选项推理错误。

D、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D
【解析】
【分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
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间隙变大,故A不正确;
B、黄豆与绿豆是宏观物体,与分子无关,故B不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
D、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1.D
【解析】
【详解】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B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2价和0价,此选项错误;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氧化物生成,此选项错误;
D .由化学方程式4
24222KMnO K MnO +MnO +O 31632↑加热 23
2 MnO 2KClO 2KCl O +324596↑加热
222
22MnO 2H O H +2O 2O 683↑
可知,生成等量的O 2消耗KMnO 4的质量最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12.D
【解析】
【详解】
A 、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HCl 和NaCl Na 2CO 3+ Ca(OH)2=CaCO 3↓+2NaOH Na 2CO 3 Ca(OH)2和NaOH 无色酚酞 NaOH 或 NaCl
【解析】
【详解】
(1)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盐酸呈酸性,氯化钠呈中性,故填:HCl 和NaCl ;
(2)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滤液仍为红色,溶液呈碱性,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过量,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钙;过量的氯化钙能将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若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填: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Na 2CO 3,Ca (OH )2和NaOH ,无色酚酞,NaOH 或NaCl . 物质—用途 物质—主要成分
【解析】
【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可冷藏食品;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用于补钙剂;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氯化钠俗称食盐;
故有:
物质—用途 物质—主要成分
1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23242432Fe O +3H SO =Fe SO +3H O () 2234Al+3O 2Al O ═ 4
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解析】
【详解】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在高温下磁铁矿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242432Fe O +3H SO =Fe SO +3H O ()。

(4)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4Al+3O 2Al O ═。

(5)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16.< CDE ACE 烧杯、玻璃棒
【解析】
【详解】
(1)设在t 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M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甲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 (1-a%)⨯,乙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 M (1-b%)⨯。

因为在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a% >b%,所以M (1-a%)⨯<M (1-b%)⨯,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乙。

(2)t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图2所示,甲溶液有固体剩余,乙溶液没有固体剩余。

A 、甲溶液有固体剩余,乙溶液没有固体剩余,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那么t 的取值范围为0≤t<t 1,不符合题意;
B 、烧杯N 所示溶液中乙固体没有剩余,该温度下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刚形成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 、将上述烧杯M 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增大,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增大,符合题意;
D 、如果采用升高温度使烧杯M 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如果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加适量的水使烧杯M 中的固体刚刚全部溶解,溶解度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符合题意;
E 、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将t 升温到t 2℃时,等质量的甲、乙已分别完全溶解在100g 水中所得M 、N 两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的质量相等,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CDE 。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若甲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物质,正确的操作顺序:先制取高温下饱和溶液,再把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结晶,最后把晶体过滤出来,所以应选择顺序是ACE 。

(4)配制室温下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乙的溶液,溶解的仪器是烧杯,为了加快溶解,还要用玻璃搅拌,所以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AE 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④②③⑤①压强继续加稀盐酸(将试管向下移动;插入石灰水的导管向上提拉一下;倒出一些石灰水)
【解析】
【分析】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详解】
(1)实验室用固体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加热,故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2)①做铁丝燃烧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故X是水。

②做木炭燃烧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X是石灰水。

③做硫粉燃烧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X最好是氢氧化钠溶液。

(3)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4)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倒入稀盐酸,看到发生装置中有气泡,但试管中没有气泡,这说明发生装置内压强小,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加稀盐酸,才能使试管内产生气泡。

【点睛】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8.40
60
100%
60150
g
g g

+
KNO3
【解析】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故答案为40;
(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60g
100% 60g150g

+
(3)物质M是硝酸钾,因为在t1℃时,60gM全部溶于100g水中;故答案为硝酸钾;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80%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10g-2g
100%=80% 10g
⨯;
(2)设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2332
Fe O+6HCl=2FeCl+3H O 160219
8g x
160219
=
8g x
x=10.95g
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g
100%=10% 109.5g

答: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