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
?泊舟盱眙?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诗词之一。
本诗写羁旅思乡之情,联系其他类似的诗,霜、潮、月、雁都是此类诗中典型的意象。
下面是我整理的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②
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解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
②次:停留。
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
〞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根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构思结构的根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
根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内容要点,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构思结构的根本能力.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这首诗歌按照时间的顺序,从黄昏时刻写到夜深人静,从“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可以看出,在写到早上,这突出的是一种层层深入的方式,使得诗歌内容结构更为紧凑,突出思想内涵.
答案:
(1)颈联通过联想从视觉写雁宿平沙的情形,从听觉方面写旅馆听鸡鸣,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思念故土的凄凉之情.
(2)诗人依次从黄昏写到夜深人静之时,再写到早晨鸡鸣,情景交融,最后直接抒写其羁旅之思.
点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结合注解,了解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根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阅读理解的答题公式-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