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的“猴子”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上的“猴子”理论与实践
猴子理论----“猴子”=问题(案例)
有一天,一位老师在学校的走廊与校长不期而遇,老师停下脚步问:“校长,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向你请示该怎么办。
”此时,老师的身上有一只需要照顾的“猴子”,接下来他如此这般将问题汇报了一番。
尽管校长有要事在身,但还是不太好意思让急切地想把事情办好的老师失望。
你非常认真地听着……慢慢地,“猴子”的一只脚已悄悄搭在你的肩膀上。
由于你自己的事情很多,这时你告诉老师,今天我回去思考一下,明天给你回复,于是你匆匆走过。
这时,猴子的的脚就完全踏到了校长的身上。
第二天老师一早在学校等着你,一见到你就问:校长昨天的问题你的建议是?我恍然大悟,说:啊!昨天晚上忙的太晚了,忘了思考,你再给一上午的时间,下午你来,就这样校长的猴子越来越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把校长累到了。
解决的方案:
你一直在认真倾听,并不时点头,几分钟后,你对他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很想先听听他的意见,并问:“你觉得该怎么办?”“校长,我就是因为想不出办法,才不得不向你求援的呀。
”“不会吧,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你看了看手表,“这样吧,我现在正好有急事,明天下午四点后我有空,到时你拿几个解决方案来我们一起讨论。
”告别前,你没有忘记补充一句:实在想不出,找几个搭档来一次‘头脑风暴’,明天我等你们的答案。
”“猴子”悄悄收回了搭在你身上的那只脚,继续留在此老师的肩膀上。
第二天,老师如约前来。
从脸上表情看得出,他似乎胸有成竹:“校长,按照你的指点,我已有了2个觉得还可以的方案,只是不知道哪一个更好,现在就是请你拍板了。
”即使你一眼就已看出哪一个更好,也不要急着帮他作出决定。
不然,他以后对你会有依赖,或者万一事情没办好,他一定会说:“校长,这不能怪我,我都是按照你的意见去办的。
”这是你先听听老师的意见,再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
样既能锻炼老师的责任意识,又能给自己节省时间。
猴子管理法则的目的在于帮助校长确定由适当人选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身为校长要能够让员工去抚养自己的“猴子”,只有这样你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规划、协调、创新等重要工作,老师才能更好的发展。
关于作决定,记住以下准则:
一、该老师做决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学着做决定;
二、做决定意味着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不想做决定,常常是潜意识里他不想承担责任;
三、老师不思考问题、不习惯做决定的根源一般有两个:其一是有“托付思想”,依赖校长或别人,这样的老师不堪大用;其二是校长习惯代替老师做决定或喜欢享受别人听命于自己的成就感,这样的校长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难以胜任复杂的任务;
四、让老师自己想办法,做决定,就是段练老师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事风格。
你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
一、打断老师负面的“依赖”神经链。
二、训练了老师分析问题、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让老师产生信心与成就感。
他会觉得自己居然也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越来越有能力的老师能越来越胜任更重要的任务。
四、激发老师的行动力。
五、你将因此不必照看老师的“猴子”而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照看自己的“猴子”。
“猴子管理”理论告诉我们:
一、每一个人都应该照看自己的“猴子”;
二、不要麻烦别人照看自己的“猴子”;
三、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应该照看哪些“猴子”以及如何照看好它们;
四、不要试图把自己的“猴子”托付给别人照顾。
这里的别人可能是校长、老师、别的部门的同事,也可能是社会乃至上天、命运等;
五、不要出现没有人照看的“猴子”,也不要出现有两个以上“主人”的“猴子”;
六、作为校长不仅应明确让老师知道他应该照看好哪些“猴子”,更需要段练老师如何照看好他们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