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06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 德哥尔摩召开。这次会议是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 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 际大会,是全球认识环境问题的第一座里程碑。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了7条共同观点,制定了26条共同原则 。本次会议是环境问题开始列入发展日程的标志 。但该会强调单纯的环境问题,尚未将环境与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环境和发展两 张皮的问题,不论在认识上政策上都末得到解决 。单就环境问题去治理,是摆脱不掉人类面临的 困境的。
a.地球具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b.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
• 强调在共同性原则前提下的差异性
(三)共同性原则(Common)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a.鼓励经济增长 b.特别贫穷的国家: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摆 脱贫困 c.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
(三)共同性原则(Common)
2.对发达国家来说
a.抑制消费 b.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主动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经济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1992年6月,在全球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矛盾重重的 背景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183个国 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 表出席,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 过和签署了
• 《里约热内卢环境和发展宣言》 • 《2l世纪议程》 •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 等重要文件。
北京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两旁的绿 地,无论是谁投资建成, 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中得 到好处。而没有一个人 为此付费。
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
北京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两旁的绿 地,无论是谁投资建成, 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中得 到好处。而没有一个人 为此付费。
太阳能汽车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 1.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 ①发展=经济增长 •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②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 •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
地 方性 甲状 腺肿 患者
地方 性克 订病 患者
氟斑牙
敌枯双诱发的大鼠胎仔骨骼畸形
汞引起 的胎儿 性水俣 病患者
人和环境的世界大系统的运行层次,可 概括为相互联系的三个生产圈 :物质生 产圈、人的生产圈、环境生产圈。
物质产品
人的生 产圈
物质生 产圈
人与 技术
污染物
污染物
生存条件
提供资源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 1962年,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1907—1964)发表《寂静的春天》,警告 人们,杀虫剂污染动物的食物源,杀死大 量的鸟类和鱼,并对人类食品造成污染。 她呼吁世人关注废物与杀虫剂造成的破坏 性后果。她的呼吁及随后的环境生物学研 究导致世界各地限制使用杀虫剂,唤起人 们对环境问题的南度重视。
环境生 产圈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 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 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 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思考与练习
• 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③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 ④发展=可持续发展 • 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 的概念;
• 发展是受限制的
a.经济因素的制约 b.社会因素的制约 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
(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 2.可持续性的内涵
•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 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 甚至还有提高。
•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
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 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 •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 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由来及基本理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典故:“网开三面”、“里革断罟”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管仲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

《秦律·田律》 :“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
受酸 雨伤 害的 水稻
表现在: a.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费的平等
b.公平的发展权 c.公平的资源使用权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的占有和消费 上差别极大;污染转移 • 强调代内公平就是在资源分配、消费、收 入分配等方面协调国际关系和区际关系。
(二)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1970年,联合因教科文组织创立了“ 人与生物因计划”(MAB),探索合理利 用生物圈资源的科学基础,以改善人 与环境的关系。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 1972年,罗马俱乐部成员米都斯发表《增 长的极限》,该书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 究了人口、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粮食生 产和资源消耗的关系,得出2l世纪中叶世界 将面临一场灾难性崩溃的结论。《增长的 极限》引发了关于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命 运的全球性大讨论。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 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 b.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 c.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就失 去了动力,环境保护也成为消极的行为。 d.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 可持续发展”一词,联合国呼吁全 世界:“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 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 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 发展”。
内罗毕特别会议
• 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肯 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纪念斯德哥尔摩人 类会议十周年特别会议。会议通过了
《内罗毕宣言》、《特别会议决议》和 《特别会议报告》等文件。认识到经济增
长与环境的关系,主张发展经济必须考 虑生态、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 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 1987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的概念。布伦待兰夫人( G.H.Brundland)的报告——《我们共同 的未来》提出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诞生。
•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a.发展必须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b.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 c.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产—有限 的—发展的受限制性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社会可持续发展
•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a.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社会 全面发展 b.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 最佳发展 •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 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 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 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 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 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 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 ,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 两个根本点
a.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了代际公平 • 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 • 局限性: 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人与 自然的关系;
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
•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生态可 能的范围内来满足,即: a.必须考虑资源的临界性 b.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结论: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根 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共同性原则(Common) •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因而必 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 “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 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 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 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 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 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
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切望避免, 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 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人类将为滥砍乱伐付出沉重的代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将为滥砍乱伐付出沉重的代价
水土流失
由于草原严 重沙化,骆驼无 草可食,营养不 良,骆驼产下后 无法站立,无法 吃奶,最后死亡。
图1: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
发展
社会 经济 生态
过程
目标
支持人类 支持人类 支持人类 生命的社 生命的经 生命的生
增长变化
人类需求
会基础 济基础 态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思想
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想 3.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思想 4.强调“综合决策”、“公众参与”的发展 思想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139)
(一)公平性原则(Fairness)
• 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1.代际公平 • 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 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环境 问题 a.二者是谋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b.应将代际公平视为人类活动的约束条件
2.代内公平 • 指当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