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新技术 (共13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6-1 不同温度下的同一原始菌数的UHT杀菌效果 表6-2 同一温度(135℃)不同原始菌数下的杀菌效果
第16页,共134页。
表6-3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
由以上三表可看出,原料乳在135℃或更高温 度进行4秒钟的热处理,就能满足满足灭菌乳商业 标准(含菌不超过1‰)的要求。因此,采用UHT瞬 时杀菌技术可以得到满意的杀菌效果。
➢ 在喷射式中,物料通常向下流动,而蒸汽向上运动。由于
加热蒸汽直接与食品相接触,因此对蒸汽的纯净度要求甚 高。
➢ 特点:加热速度快,热处理时间短,食品颜色、风味
及营养成分的损失少。
第22页,共134页。
二、超高温杀菌的装置系统
➢ 1、直接混合式加热的超高温瞬时杀菌装 置系统
➢ 2、间接加热的超高温瞬时杀菌装置系统
蒸,使牛乳温度急剧冷却到77℃左右。 热的蒸汽由水冷凝器18冷凝,真空泵21使真空罐始终保持一定的真
空度。真空罐内部汽化时,喷入牛乳的蒸汽也部分连同闪蒸的蒸 汽一起从真空罐中排出,同时带走可能存在于牛乳中的一些臭味 。另外,从真空罐排出的热蒸汽中的一部分进入管式热交换的第
一预热器2中用来预热原料乳。
处理的食品在18个国家得到无条件批准或暂定批准,允许作为商品供一般食用。
常用的间壁式换热器有板式、管式和旋转刮板式。
容易清洗干净 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在喷射式中,物料通常向下流动,而蒸汽向上运动。
真正的连续化处理设备需要解决物料的连续加压、保压和卸压过程,至今还没有用于生产的连续式高压处理设备问世。
图6-6
第26页,共134页。
原料乳由输送泵1送经第一预热器2进入第二预热器3,牛乳升温至 75~80℃。
然后在压力下由泵4抽送,经调节阀5送到直接蒸汽喷射杀菌器6。在 该处,向牛乳喷入压力为1MPa的蒸汽,牛乳瞬间升温至150℃。
在保温管中保持这一温度约2、4s时间,然后进入真空膨胀罐9中闪
(1)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温度下,微生物随时
间而死亡时的活菌残存数是按指数递减或按对数周期 下降的。以单位物料内残存的活细胞或芽孢数的对数 值为纵坐标,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
线即为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2)D值 指细菌的残存活菌数下降1个对数周期所需的时间
。在数值上等于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绝对值的倒数 。
第8页,共134页。
(3)Z值 热致死时间缩短一个对数周期所要求的热处
理温度升高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热力致死时间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的倒数。 (4)F值
某种细菌在121℃时的TDT值称为该细菌的F值
,单位为min。
第9页,共134页。
图6-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第10页,共134页。
4、生物的热力递减致死时间
食品杀菌新技术
第1页,共13温杀菌的装置系统 三、超高温杀菌系统的加热设备
第2页,共134页。
超 高 温 瞬 时 杀 菌 (Ultra 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简称UHTST)是 利 用 热 交 换 器 或 直 接 蒸 汽 , 使 食 品 在 130 ~ 150℃温度下,保持2~8s后迅速冷却,产
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过程。
第3页,共134页。
一、超高温杀菌原理
1、微生物的耐热性
细菌种类 最低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
/℃
/℃
嗜热菌 嗜温菌 嗜冷菌
30 ~ 45
5 ~ 15 -10~-5
50 ~ 70
30 ~ 45 12~15
70 ~ 90
45 ~ 55 15~25
比较耐热程度:产芽孢菌 非芽孢菌;芽孢 营养细胞;
第73页,共134页。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越高,灭菌效果越好。
传热板式板式换热器的主要工作件,一般采用不锈钢冲压 制成。
第39页,共134页。
2、环形套管式换热器
其主要结构为螺旋状的同心套管。与管壳式热交 换器相比,特点为:
二、超高温杀菌的装置系统
按照处理过程不同分类
UHT瞬时杀菌
直接混合式加热法 间接式加热法
喷射式 注射式
第20页,共134页。
二、超高温杀菌的装置系统
间接式加热法和直接混合式加热法
➢ 间接式加热:采用高压蒸汽或高压水为加热介质 ,热量经固体换热壁传给待加热杀菌物料。
➢ 由于加热介质不直接与食品相接触,所以可较好 地保持食品物料的原有风味,故广泛用于果汁、 牛乳等。
第14页,共134页。
5、UHT杀菌效果
检验UHT杀菌效果(Sterizing Effect, SE )可用某类微生物的芽孢作为试验对象。
SE=log[原始芽孢数/最终芽孢数] 对PA3679芽孢,,总孢子数减少12个对数
周期;4s,总孢子数减少14个对数周期。 135℃,4s,SE大于6-9。
第15页,共134页。
嗜热菌芽孢 厌氧菌芽孢 需氧菌芽孢。
第4页,共134页。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 污染的种类、污染的数量、生理状态与所 处的环境 。
b.食品成分
➢ 酸度 、水分活度、脂肪、盐、糖、蛋白 质、植物杀菌素。
c.热处理条件
➢ 温度、时间
第5页,共134页。
2、微生物的致死速率与D值
➢ 1、板式换热器 ➢ 2、环形套管式换热器
➢ 3、旋转刮板式UHT加热杀菌设备 ➢ 4、直接加热式UHT杀菌设备
第38页,共134页。
1、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UHT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换热设备。
与管壳式热交换器相比,特点为:
第96页,共134页。
传热系数高 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不同温度—压力组合下酵母菌死亡速率的等高线
热损失小
结构紧凑 价格低廉 自19世纪末(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Mink (1896)就提出了X-射线的杀菌作用。
(1)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强化的筒体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容易增减传热面积 有泄漏 在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的支持和组织下,到1976年,有25种辐射
第30页,共134页。
图6-9
第31页,共134页。
第32页,共134页。
第33页,共134页。
第34页,共134页。
2、间接加热的UHT瞬时杀菌装置系统
➢ 通过间壁式换热器来实现的。
➢ 常用的间壁式换热器有板式、管式和旋转刮板式。
第35页,共134页。
如图平衡罐l中的牛乳经泵 2送至预热器3预热以后进 行脱气4和均质5,再经预 热器6进一步预热后进入管 式UHT杀菌器7。加热器3, 6为交互换热式,以便回收 利用余热。杀菌后的牛乳 在预热器3,6中与冷的原 乳进行热交换,原乳被预 热,而灭菌乳被预冷,最 后经冷却器8最终冷却,送 往下道工序(无菌充填机
第13页,共134页。
关于TDT值与TRT值的讨论
TDT值只能在和试验时的原始菌相一致时才适用;
TRT值可作为确定杀菌工艺条件的依据; ➢ TRTn→=nD ➢ 当n→∞时,TRTn→TDT
TRT值解决了杀菌终点问题。 ➢ 例:12D —— 最低肉毒杆菌致死温时; ➢ 对的杀菌强度要求达到5D。
(1)热力递减致死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 是在任何特定热力致死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
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要的热处理时间(min)。n值 称为递减指数(Reduction Exponent)。 (2)TRT值与n值的选取值相联系,故常将n值标在右下角 ,写成TRTn。
➢ Z值性质
➢Z值表示微生物耐热性的强弱;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Z值,同一种微生物只 有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才有相同的Z值。
u 当Z值相同时,F值越大者耐热性越强。 u F值表示杀菌强度,随微生物和食品的种类不同而异, 一般必须通过试验测定。
Ø对于低酸性食品,一般取 t0=121℃, Z=10℃ Ø对于 酸性食品, 一般取 t0=100℃, Z=8℃
第29页,共134页。
利用增压泵1把待处理的原乳或其他乳制品从平衡槽2输送到片式换热器3,并加热
到大约60℃。
接着,由定时泵4抽出,送入片式预热器5,温度升高到大约77℃。在此温度下,制 品进入注入式加热器5,并由输入加热器的蒸汽加热到147℃或更高温度。一般 保持这一温度和压力4s。通常在接近加热器底部的地方,装上控制蒸汽的传感器,另 一传感器则装在保温管7中部。
第6页,共134页。
图6-1 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
第7页,共134页。
3、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与Z值
(1)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TDT) 就是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条件下,完全杀灭某菌
种的细胞或芽孢所必需的最短热处理时间。 (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以热处理温度为横坐标,热致死时间(TDT)的对数值 为纵坐标,就可以在半对数坐标图上得到一条形为直 线的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 特点:相对成本较低,生产易于控制,但传热效率较 低。
第21页,共134页。
➢ 直接混合式加热:采用高纯净的蒸汽直接与待杀 菌物料混合接触,进行热交换,使物料瞬间被加 热到135-160℃。
➢ 直接混合式加热法可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注射式,即将 高压蒸汽注射到待杀菌物料中;另一种是喷射式,即 将待杀菌物料喷射到蒸汽中。
第17页,共134页。
6、UHT杀菌的品质保证
UHT瞬时杀菌技术可最大程度保持食品的风 味及品质。
原因在于:微生物对高温的敏感程度远远大 于食品成分的物理化学变化对高温的敏感程 度。
第18页,共134页。
图6-4 牛乳灭菌及褐变的时间-温度曲线
1.变褐的最低时间-温度条件
第19页,共134页。
若选择灭菌条件为110~ 120℃,15~20min;则两 线之间间距甚近,说明生 产工艺条件要有十分严格 的措施来维持,这在实际 上很难办到。而选择UHT 灭菌条件137~145℃, 2~5s时,两线之间间距 较远,说明产生褐变及其 他缺陷的危险性较小,生 产工艺条件较易控制。
经杀菌处理的牛乳收在膨胀罐底部,并保持一定的液位。接着,牛乳
用无菌乳泵11送至无菌均质机12。经过均质的灭菌牛乳在灭菌乳冷却 器13中进一步冷却之后,直接送往无菌罐装机,或送入无菌贮罐。
第27页,共134页。
图6-7 直接热 处理法UHT 工艺流程示意

第28页,共134页。
图6-8 过热(注入式UHT杀菌)装置流程图
等)。
图6-10 间接式UHT热处理法流程简图
第36页,共134页。
图6-11 无菌热处理(套管式UHT杀菌)装置流程 1,16.贮料筒 2.泵 3.均质机 4.循环消毒器 5,7.互换式加热器
6,12.均质阀 8.UHT加热器 9.恒温管 10,11.互换式冷却器
第37页,共134页。
三、超高温杀菌系统的加热设备
某一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原菌数减少到百万分之一(即 1/106)需要10min,那么它的TRT6=10min
第11页,共134页。
讨论
D值反映微生物的抗热能力;
D值的大小取决于直线的斜率,与原始菌数无 关;
D值与加热温度、菌种及环境的性质有关;
D值的计算:
D
lgN0 lgN
第12页,共134页。
第23页,共134页。
1、直接混合式加热的UHT瞬时杀菌装置系统
➢ 被处理物料的性质不同,UHT杀菌的工艺 流程也不同。
关键步骤相同: ➢ 物料由泵送至预热器预热; ➢ 然后进入直接蒸汽喷射杀菌器; ➢ 杀菌后物料经闪蒸去除部分水分和降低
温度后进入下道工序。
第24页,共134页。
第25页,共134页。
牛乳经保温管和注入式加热器反压阀8后,进入无菌闪蒸罐9,在特定的真空度下,蒸掉加
热时注入的全部蒸汽,从而保持加热前后含水量不变。
同时用真空冷凝液泵25使牛乳或其他制品通过片式蒸汽冷凝器10,除掉所含的牧草和 饲料等异味、过量的蒸汽和不凝性气体。
聚集在闪蒸饱底部的灭菌制品,由无菌泵11送入无菌均质机12。进入均质机时,其温度 已经再次降到适合均质作业的温度(77℃)。
均质后的灭菌制品进一步在无菌换热器3中冷却到21℃。最后通过转向阀V5,进入无 菌包装机或其他下道工序。
如果需要,也可输送到无菌贮槽中。转向阀的传感器安装在闪蒸罐进口的保温 管中。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此管路上的制品温度低于或降低到杀菌温度以下 时,则转向阀将制品返回到平衡槽中重新处理。在没有使用无菌贮槽时,过量 的灭菌制品也经由阀门V7返回到平衡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