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E B.F C.M D.N
(3)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郊区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环境质量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
【错解】 (1)B (2)D (3)D 【错因分析】 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出现错误。 【正解】 (1)A (2)C (3)A 【易错诊断】 (1)根据图示,D 点房价数值在 6 000 到 7 000 之间,N 点房价数值在 3 000 到 4 000 之间,D 点与 N 点房价差 值在 2 000 到 4 000 之间。(2)我国华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 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M 点位于河流上游、与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环境好。(3)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在土地 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公租房、 经济适用房。
D.25~30 千米
4.不透水面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 3 题,据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 域应当是 1989 年与 2015 年曲线差值的最大区域,从图中可以 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 15~20 千米,因此正确 答案选择 B 项。第 4 题,据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 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 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 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 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 致濒临灭绝。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Ⅰ区 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 点密集,A 项正确,C 项错误;Ⅱ区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 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广,付租能力 弱),B 项错误;Ⅳ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 放废热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 项错误。第 2 题,保护耕地和 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 项 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 项错误;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 项正确。
4.影响住宅区分化的因素是( )
A.收入的不同
B.街区知名度
C.种族宗教
D.历史因素
解析:选 A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
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冲名牌、学霸加餐
[易错清单] ●错点一 城市功能区判定的常见错误 【典例 1】 (2019·福州检测)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8 _少__

9 _多__
3.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 的 10 __地__理__位__置__密切相关。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 11 __空__间__组__合__,就构成
答案:3.B 4.C
(2019·绍兴检测)图 1 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 图 2 示意 MN 之间的地价分布。读图完成 5~6 题。
5.该城市主城区位于 O 地( )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6.甲、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和工业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工业区和商业区
D.工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1)文教 住宅 (2)①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 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 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 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 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错点二 等地租线(等房价线)图的判读有误 【典例 2】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 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D 点房价和 N 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 900 B.3 300 C.2 900 D.2 990
(2)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甲—商业区 乙—工业区 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 乙—工业区 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 乙—住宅区 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 乙—商业区 丙—住宅区 (2)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错解】 (1)B (2)D 【错因分析】 学生不能根据功能区的位置和形态来正确 判读图中的功能区。 【正解】 (1)C (2)C
【易错诊断】 (1)甲位于城市中心且交通最便利,因此是 商业区;乙位于城市中心的外围,且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 用方式,因此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围,距城区较远,是工 业区。(2)①处位于风景区,如果建高级住宅区,会破坏环境, 因此是不正确的;②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建化工厂会污染 城市水源;③处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建设绿化带会减少 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是合理的;食品加工厂污染较轻,且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应布局在城区,故④处不适 宜建食品加工厂。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 佳 选 址 是 ________ , 试 简 述 其 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 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 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 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 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沿线。第(3)题,化学工 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 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第(4)题,该城市规划 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从交通、基 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
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同时会改变 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植被对空气的温 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变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 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 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 2~3℃,产生“热岛”现象。②④ 正确,①③错误。C 项正确。
主 要 分 布 在 交 通 比 较 9 由 城 市 内 部 工 业 相 互 10
工业区 便捷 ______的地带
_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 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 11 _城__市__地__域__结__构___。 (2)典型模式: 12 __同__心__圆__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轻巧夺冠] (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 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答案:1.A 2.D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 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 3~4 题。
3.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
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 千米
B.15~20 千米
C.20~25 千米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 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第 2 题。
2.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在工作日中 0:00 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
间,10:00 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
带在 0:00 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 10:00 时变得较为稀疏,
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 C 项正
确。
3.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线分明 解析:选 B 市中心一般是中心商务区,人流昼夜差别大。 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城市 的污染,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工业生产有大量的运输 需求,因此沿交通干线分布。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强基础、自我诊断 知识点判断
提能力、分层集训
冲名牌、学霸加餐
强基础、自我诊断
[自主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 1 _工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 2 _农__业__用__地____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解析:第 5 题,由 MN 之间的地价分布图可知,地价北部 最高,表明市中心位于 O 地以北。第 6 题,根据住宅区应靠近 市中心、工业区应远离市中心的原则,可知甲为住宅区、乙为 工业区。
答案:5.D 6.A
7.(2019·德州高一检测)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 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 服务功能
强基础、自我诊断 知识点判断
提能力、分层集训
冲名牌、学霸加餐
强基础、自我诊断
[自主梳理]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 1 _人__口__规__模__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 2 _集__镇____、城市、3 大___城__市__、
2.形成因素 经济
市中心
交通便捷程度 住宅
收入高低
住宅区
(3)历史因素:早期的 19 _土__地__利__用__方__式____对日后功能分区 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 随着 20 __城__市__的__发__展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牛刀小试] 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形成同步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D.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解析:选 D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在城市起源后;各功能 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城市各项活动竞争 的结果;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 4 _小__城__镇___和广 大的 5 _农__村__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6 __界__线__。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7 _大__


(2)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 住宅区 城 市 中 最 为 3 _广__泛___ 的 一 种 还出现了 4 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
土地利用方式
5 _低__级___住宅区
商业区 多位于 6 _市__中__心___、交通干线 呈 7 _点__状或 8 _条__状分布 两侧或街角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