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金鸡亭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厦门市金鸡亭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初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计24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0分计算;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关雎》统摄全诗的句子同时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

2.《蒹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白露为霜。

3.微君之躬,?
4.《子衿》中女子带着娇嗔的口吻抱怨心上人没有音讯的句子:纵我不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只要心意相通就算远隔千里心也近在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本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八月湖水平,。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愿为天下苍生献身的宽广胸襟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8.《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

10.《送友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________。

1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着孤鸿栖息表明了作者坚守理想,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寂寞沙洲冷。

12.《卜算子.咏梅》表达作者遭遇磨难,依然气节不改的句子是:,只有香如故。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语段(8分)
那是亢()奋的灵魂的律动,那是闪烁着激情的狂舞,那是飞溅着青春的喷涌,那是挣脱了()jī绊的奔突,那是翻飞着希望的搏击,那是①()(A烧灼B灼伤)了最美的年华的嘹亮,瞬间戛()然而止的歌声啊,我看见叹为观止的磅bó()和寂寞寥落的沉郁,和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敬畏背后的②()(A恬静B寂静)。

只要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我才能倾听到这大彻大悟后的悲壮的秦腔!
1.请标注上划线字词的字音(2分)
亢奋()戛()然而止
2.根据字音写上字词(2分)
()jī绊磅bó()
3.选择符合文意的正确字词(2分)
①()(A烧灼B灼伤)②()(A恬静B寂静)
4.文中划线句子是一句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处。

(2分)
二、阅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5分)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i):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

完成l一4题。

(14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柳宗元《愚溪诗序》(节选))
注:龂龂,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B.诣太守,说如此诣: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利: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入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⑴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⑵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桃花源记》所展现的图景。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10-13题。

(13分)
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潘佳
①普通话的“普通”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实这里的“普通”是普遍通行的意思。

②人类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产生变化,时空差异形成了方言,由于沟通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通用语、共同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③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

他们是我们当代共同语的远古“祖先”。

《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郑玄注“雅言”为“正言”。

④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

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

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

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⑤清末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

“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

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民国时期开展的民族共同语运动,就叫“国语运动”。

⑥在中国最早提出普通话的是朱文熊,1906年,他对普通话的定义是“各省通行之话”。

20世纪30年代,在文艺语言大众化的讨论中,瞿秋白、鲁迅等都使用了“普通话”这个术语,他们所指的是五方杂处的城市自然形成的一种互相能听懂的语言。

1934年兴起的大众语运动最终对普通话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普通话是以一种流行最广的方言为基础的,习惯上全国各地共同使用的,大众能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的人民大众的口语,它是更具普遍性的“国语”和更接近人民口语的白话文。

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推行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政策。

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
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⑧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那么,普通话就等于北京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所指的以北京话为标准,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

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

⑨最后,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

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

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

同时,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发挥着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的重要作用,这也并不妨碍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汉语共同语的发展历史,完成下面的内容。

(4分)
先秦、两汉:(1)→西汉:“通语”“凡语”→东汉:洛阳话、长安话、汴梁话→(2):官话→清末:国语
2.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2)1934年兴起的大众语运动最终对普通话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3.文章③④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和时空差异产生变化并形成了方言,通用语、共同语的产生是出于沟通需要。

B.语言的统一性在秦汉时代表现得更强,当时的共同语即西汉杨雄在自己的著书中所提到的“通语”和“凡语”。

C.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
会议上,决定把清末以后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

D.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由此可见,普通话和方言是对立的。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6分)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

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

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

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一定伤心成什么样呢。

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

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

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

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

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

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商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

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

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

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

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

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

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

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

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
呆板而忧郁。

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

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

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

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

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

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

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
⑨有价金钱,无价爱。

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

(4分)
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3.第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请分析选文⑤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终于”的表达作用。

(3分)
5.选文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6.请从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3分)
A.只要你活着
B.“幸福”的抚恤金
选择项理由是
名著阅读(6分)
(1)从下面文字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梁山好汉,形象鲜明:
鲁智深,绰号①“”(a.黑和尚b.花和尚c.胖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②(a.大闹野猪林b.力伏众泼皮c.怒打镇关西)。

林冲,绰号“豹子头”,③(a.倒拔垂杨柳b.身陷高唐州c.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④(a.血溅鸳鸯楼 b.手刃陆虞侯c.智取生辰纲),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

石秀,绰号⑤“”(a.拼命三郎b.神行太保c.托塔天王),艺高胆大,舍生赴义,⑥
(a.枷打白秀英b.孤身劫法场c.醉打蒋门神),威震大名府。

(2)下面是《水浒传》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3分)
A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

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

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

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

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

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本段文字中A是(填人名),本段出自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情节,这段文字体现了A的性格特点。

(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抗生素滥用
【材料一】
天天6个月时被医院诊断得了咽炎并接受庆大霉素雾化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天天哭得很厉害,但护士却说没事,哭得越厉害吸入效果越好。

10个月时,天天出现了异常,被医院诊断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就是半岁时做的那次庆大霉素雾化治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近日直言:中国滥用抗生素情况已到了不容忽视阶段。

【材料二】
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项目无处方购买抗生素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人年均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致聋占聋哑儿童数养殖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中国加拿大中国北欧中国美国中国发达国家中国欧盟
比例 79.4% 0.1% 80% 20% 138克12.8克34% 0.9%
46.1% 0
【材料三】:
老余:抗生素治病效果好,只要有点头痛发热,我就会自己到药店买一些服用。

花咖:现在的患者真怪,普遍喜好“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打点滴。

慕容:抗生素只能用于辅助治疗,但有些医生由于自身医疗水平和经济利益原因,把抗生素当成了“当家药”。

良心人: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有些药店为了赚钱,只要你买,它就敢卖,完全不管病人服用抗生素后会不会有过敏反应。

青衫浪子: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病菌产生耐药性。

【材料四】:
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养殖业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

从2008年开始,欧盟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旨在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在美国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没有执业医师的处方,药店不能向公众出售,否则将承担高额罚款和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最近,英国出台新的规定,医生不得给咽喉痛、扁桃体发炎、感冒等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而应建议其回家休息,否则将受处罚。

15.滥用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危险?(3分)
___________
16.写出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分)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17.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医生的处方在国外买不到抗生素类药物。

B.导致儿童聋哑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合理使用抗生素。

C.我国抗生素滥用主要表现在超时、超量、不按需使用。

D.欧盟将2008年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

18.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我国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14.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东西。

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的一天;也可能是某一件让你变得不同凡响的事情,或许是一个牵动你心的一个人,都会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

请以“____________,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处的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2)要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4)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套作(6)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感动,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请以“就这样被你感动”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700字。

答案:
一略
二1.kàngjiá2.羁礴3.AA
4.只有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我才能倾听到这大彻大悟后的悲壮的秦腔!
古诗答案:
(1)宁静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翻译:不知哪里传来船桨划水声音响起,惊起了水边的寒鹭.这样的美景难以画出来,只见雪后转晴的无数远山.暂且停留,暂且停留,数遍那溪水南面朦胧的树木.
文言文【答案】1.(2分)B
2.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利:对……有好处
3.(3分)D(“均以描写议论为主”说法不正确,《桃花源记》没有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理解不准确。


4.(4分)⑴(2分)(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既、扶、向、志”翻译正确各1分)⑵(2分)(我)喜爱这条小溪。

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那)里安家。

(“是、得、家、焉”翻译正确各1分)
5.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参考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

有人说,
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

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

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

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

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

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

池子中央是愚岛。

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

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

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

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

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

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