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十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十二)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监考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5m/s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环境噪声大约是35dB
D.空调温度25℃,感觉很舒适,判断人体体温大约是25℃
2.利用三角板测量圆柱体截面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A.B.
C.D.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36cm=36÷100m=0.36m
B.4.5km=4.5km×1000m=4500m
C.64dm=64×m=6.4m
D.456mm=456×=0.456m
4.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一个错误的数据是()
A.0.625m B.6.250dm C.62.50cm D.625.0mm
5.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
A.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
B.读数是没有估读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6.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运动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
7.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

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8.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
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9.周末,小黄、小白和小青来到郊外,选择了一个合适场地,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黄驾驶电瓶
车以72km/h的速度前进,小白以1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青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8km,则()
A.小黄速度最大B.小白速度最大
C.小青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
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m/s B.10 m/s C.9.6 m/s D.9 m/s
1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13.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

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14.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4:1 B.4:9 C.1:4 D.9:4
15.小明为了准备体育中考每天在操场跑步锻炼。

这天对他的跑步进行了测速,他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

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m/s B.8.5m/s C.8.9m/s D.9.5m/s
1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
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7.单位换算
(1)3.5mm=nm
(2)75μm=﹣dm
(3)5m/s=km/h
(4)360s=h
18.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cm;其中准确值是cm,估读值是cm;乙图中秒表的读
数是S。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
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斜面的作用是。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C=cm;t BC=s;v AB=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

理由是。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0.一辆长200m火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300m的桥,用了150s的时间,求:
(1)火车过桥的速度多少m/s?
(2)若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个1000m长的山洞需要多长时间?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
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十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
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1s;故A错误;
B、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环境噪声大约是35dB,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人体体温大约为36.5℃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
2.【分析】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解答】解:A、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故A错误;
B、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故B正确;
C、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故C错误;
D、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3.【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

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
A、“36÷100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A不正确;
B、“4.5km×1000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

故B不正确;
C、进率及过程正确。

故C正确;
D、换算过程缺少单位。

故D不正确。

故选: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4.【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
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A、0.625m中,“2”对应的分度值是1cm.符合题意;
B、6.250d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
C、62.50c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
D、625.0mm中,“5”对应的分度值是1mm.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5.【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②测量方法不够科学;③测量者的估读等。

【解答】解:A、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

符合题意;
B、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这属于读数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

不合题意;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这属于使用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

不合题意;
D、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
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6.【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

但物体
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
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
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B为鲜花怒放是一个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知识点】机械运动
7.【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
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在向前运动了,说明乙车上人选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甲车位置发生了改变。

故选: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8.【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
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
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
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
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分析】计算出小青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解答】解:小黄驾驶电瓶车的速度为72km/h=20m/s,
小白速度15m/s,
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v===30m/s。

所以小青速度最大。

故选:C。

【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10.【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
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

【解答】解: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故选:B。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1.【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
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12.【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
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
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2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
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因v甲=2m/s,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也
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

故B错误;
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
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
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

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13.【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
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解:
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
平均速度大)。

因此选项A、B、C中的说法都不对。

故选:D。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4.【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公式t=可求甲、乙两物体的运
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故选: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5.【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
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8.9m/s。

故选:C。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6.【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7.【分析】(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3)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解答】解:(1)3.5mm=3.5×106nm;
(2)75μm=75×10﹣5dm=7.5×10﹣4dm;
(3)5m/s=5×3.6km/h=18km/h;
(4)360s=360×h=0.1h;
故答案为:(1)3.5×106;(2)7.5×10﹣4;(3)18;(4)0.1;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8.【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
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
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
之和。

【解答】解:(1)由图知:甲图刻度尺A的放法正确,A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2.2cm稍多一些,估读为2.21cm,其中准确值是2.2cm,估读值是0.01cm;
(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
而大盘指针在48.7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48.7s=228.7s。

故答案为:2.21; 2.2;0.01;228.7。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本实
验需要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可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2)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撞击金属板发出响声,同时计时结束;斜面的作用是为下
车提供动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 BC为小车在B、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BC由B、C
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
要计算出V AC,需确定AC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
(4)根据v=,若s相同,t越大则v越小。

(5)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该实验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
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撞击金属板发出响声,计时结束,这样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作
用是为下车提供动力。

(3)由图知,S BC=5.0cm,S AB=10.0cm﹣5.0cm=5.0cm,
t BC=15:35:23﹣15:35:22=1s,t AB=2s,
S AC=10.0cm,
则v AB===2.5cm/s=0.025m/s。

(4)根据v=可得,如果小车到达C点以后才停表,这样时间记录偏大,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小。

(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
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
确。

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获得
动力;
(3)10.0;1;0.025;
(4)小;
(5)不对,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
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0.【分析】(1)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求出过桥的路程,已知过桥时间,由速度公
式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2)过山洞的路程等于山洞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已知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可以求出过山洞的时间。

【解答】解:(1)路程s=L火车+L桥=200m+1300m=1500m,
火车的速度v===10m/s;
(2)过山洞的路程s′=L火车+L山洞=200m+1000m=1200m,
∵v=,
∴过山洞的时间t′===120s;
答:(1)平板过桥的速度是10m/s。

(2)若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个1000米长的山洞需要120s。

【知识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1.【分析】(1)知道停车前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知道停车后的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停车后走的路程,可求总路程,再求出
汽车的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v1===10m/s;
(2)停车后走的路程:
s2=v2t2=72km/h×h=24km=24000m,
总路程:
s=s1+s2=6000m+24000m=30000m,
总时间:
t=10min+10min+20min=40min=2400s,
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12.5m/s。

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10m/s;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5m/s。

【知识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