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应用与实践——以贵州省纳雍县公安局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应用与实践——以贵州省
纳雍县公安局为例
赵靖;刘枧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贵州省纳雍县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当前县级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县级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
路3个方面的探讨厘清大数据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的应用和实践,提升公安
机关科技信息化水平.
【期刊名称】《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9)001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
【作者】赵靖;刘枧
【作者单位】贵州省纳雍县公安局,贵州纳雍553300;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4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中,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进入2012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作为基层公安机关,
面对上述形势到底该怎么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拟结合贵州省纳雍县公安机关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建设实践谈几点认识。

当前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开展公安警务大数据战略行动,以“服务决策、服务实战、服务安全、服务民生”为目标,按照“大数据+警务”、“互联网+警务”的主题
应用模式,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公共安全形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警务”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打防管控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立足需求抓基础建设
2015年纳雍县公安局紧抓大数据发展机遇,在警力仅为万分之四点一(全县人口104万,警力421人)远远低于全国(全国万分之十点三)、全省(全省万分之八)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警力,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科技信息化建设列入重点工程来抓,落实经费保障。

一是加大扁平化指挥体系建设经费投入。

2015年通过积极运作,结合纳雍城区实际,将城区分为八个网格,投资158万元购买了定位设备、巡逻车辆、无线图传等设备,建成了扁平化指挥巡逻体系,实现点对点调度,垂直式指挥。

二是实施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获取全县高清航拍地图,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实现基础地图数据矢量图和影像数据全覆盖。

三是加强“天网工程”建设。

截至目前,全县安装1085个高清摄像头,52套车辆卡口,100个街面报警亭,基本实
现全覆盖、全天候实时监控。

(二)立足长远抓数据整合
紧盯“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狠抓信息采集汇聚。

一是规范源头信息采集。

明确警种部门与基层所队基础数据采集的职责和要求,深入推进“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先后采集标准地址203 160条、实有建房203 547幢、实有
人口1 026 673人(其中18周岁实有人口信息采集681 858人)、实有机构1397个,基本实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目标。

二是深化社会数据共享。

以社会信息综合采集平台为依托,有效整合民政、卫生、教育、社保、房产登记等26类社会资源信息20余万条。

三是动态实名制数据采集。

根据贵州省公安厅的要求,由公安局统一购买,在各个窗口安装身份证信息采集,目前已采集1万余条。

(三)立足实战抓研判应用
坚持以合成作战为依托,积极构建“人员集中、手段集成、多轨联控、多侦联动”的常态化合成作战模式,为全警提供多样化、点单式的应用服务。

一是在参与互动上,建立纳雍公安微博、QQ、微信群,定期发布纳雍公安信息,正面报道舆情动态等。

同时,各警种、各部门根据不同职责还建立了不同的QQ、微信群,如珙桐城警事、纳雍科信、纳雍公安队伍及派出所工作群、刑侦大队等,实时互通信息,有效服务实战。

二是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平时虚拟、战时实体”工作机制。

形成了专业部门主侦,刑侦、技侦、网侦、视侦、图侦等部门配侦,全警联动助侦的打击犯罪新格局。

针对日常治安维稳,建立信息中心牵头、相关警种参与的定期会商机制,在公安网上制作发布每日警情、每周警情、每月警情的治安形势分析并通报各单位。

三是在实战运用上,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共串并各类案件224起,研判重点人员300余人,开展配侦1000余次,为成功处置各类重大案事件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

(一)思想观念认识上有偏差
少数基层单位和民警对科技信息化建设任务不明、职责不清、工作不实。

部分民警对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大部分民警对公安大数据的认识非常肤浅,认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建系统,甚至个别民警将信息化等同于办公自动化,没有跟上信息化主导勤务的新形势,应用水平仍停留在简单办公、一般查
询的初级阶段。

部分基层领导对公安大数据的理解非常简单,一谈到信息化应用就认为是技术民警的事,一提基础信息化就怨钱物不够、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坐等观望、敷衍责任,缺少破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二)信息采集工作繁琐
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目前仍缺乏整体研究,对一线民警信息采集指导服务不到位。

在社区民警日常工作中,一是采集信息类别繁杂,同一信息往往要录入多个平台,目前公安机关使用基础数据的系统有社区警务平台、社会资源采集、车轨、大情报、涉稳、邪教等,存在事后录入、重复录入的现象,这些系统的基础数据基于社区警务平台,都是派出所在采集,各系统数据只能更新各自系统的数据,未能形成互联互通。

二是采集标准尚未规范,对信息的种类、目录、内容、质量等未能明确要求,致使采集过于单一、标准参差不齐。

三是采集工具相对落后,目前使用的移动警务手持终端设备为4G手机,但在农村偏远地区,4G还未完全覆盖,仅能依靠2G
或3G网络无线传输,网速较慢,致使采集到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传输,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四是采集主体相对单一,各派出所由于人少事多,基本上交由村级警务助理采集,由于素质参差不齐,所采的数据质量就难以保证。

(三)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一方面,公安内部业务数据壁垒重重,上级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源对下开放的力度还不够,有些业务部门对批量数据捂着、藏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战效果。

如基层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网安系统、刑侦中技侦所掌握的数据、技术,未对县级公安机关开放,县级公安机关在分析研判的过程中难以调用,需要时还要请求上级业务部门给予支持、协调对接、请示后才能使用,这不仅耽误了最佳破案时机,也给基层办案增加了负担。

另一方面,政府其他部门信息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政府统一牵头,尚未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平台,对其他部门数据仍停留在公安自主采集、拷贝采集层面,目前全县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还未有效开展。

(四)研判应用不深
从目前纳雍县公安机关现状来看,除情报大队、视频研判室等专业部门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外,其他警种单位主动研判少,层次也较低,实战效能不佳。

主要是受困于权限、能力和技术。

研判仅停留在身份比对、指纹比对、前科核查、手机查号等低水平、浅层次的比对查询上,对信息缺乏精细化、深加工式的分析,导致许多可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流失。

对于海量复杂数据处理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数据处理还只是简单的累加、比对和百分比计算,缺乏综合、筛选和再加工,致使许多信息以原始形态出现,未能充分挖掘深层次价值。

(五)数据人才匮乏
从纳雍县公安机关情况来看,擅长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网络维护、平台建设等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全局情报大队仅有2名民警,信息中心只有1名事业编人员,科信部门只有2名民警,甚至还存在着兼职现象。

从派出所来看,尽管已经明确
了分管领导和研判民警,但专门从事研判工作的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研判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数据人才,既懂科技信息技术又懂公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满足信息化运用的需求。

当前县级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实用、精准、有效”的要求,上接顶层设计、下夯信息基础、内促合成作战、外推资源整合,以优化信息采集、整合、应用流程为关键,进一步做实做精基础工作、做强做优科技支撑,推动业务工作与科技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全力提升系统建设集约程度、基础数据采集质量、资源整合共享水平、警务实战应用效能和管理支撑保障能力,实现科技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规划设计要有超前意识
科学完备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基础信息化建设质效的先决之要。

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的要求,要在谋划长远和近期目标上,理清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完善执行体系框架和操作运行链条,解决低层次的规划设计问题。

如在建的
视频侦控系统、三期天网工程、乌蒙云计算平台,要从长远出发,前端设备要求高端先进,从而满足以后的发展需要。

(二)信息采录要力求精准
源头数据采集汇聚是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必须按照“基础数据采得全、过程数据采得清、核心数据采得准”的要求,加强源头信息动态采集,切实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一要优化采集渠道,大力推广一体化采集设备和移动警务手持终端采集设备应用,努力拓展网安、技侦、图侦等手段的采集渠道,充分调动公安外部力量,鼓励基础信息的社会化采集。

二要改变目前单一的数据采集模式,大力推广警务终端设备的升级或更换,加强电子围栏、无线Wifi热点等采集设备建设,提高源头数据的自动化获取水平。

三要加快手机APP组件化的开发力度,既方便
携带,操作又简易,很好地将各系统推送到移动终端上,最大化程度实现大数据的应用。

四要健全采集机制,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警种、部门民警信息采集的职责,实行采集、录入、核查的全过程协同和信息动态更新。

(三)平台建设要实现统一
目前县级公安机关根据上级各对口部门的要求,均建设对口所需的平台。

但是各家平台为我所用,信息壁垒重重,未能共享、多而杂,建设经费也高。

目前县级公安机关正在建设使用的网督平台、天网平台、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等,分别来自不同的厂商,难以实现统一,达不到贵州省公安厅的要求。

正在建设的乌蒙云、三期天网工程、电子围栏的建设,以及以后所建设的平台系统必须实现全省一个网,要能够共享,统一搭建,打破信息壁垒,以便达到互联互通,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提供更多的信息数据。

(四)实战应用要科学全面
一要优化信息主导,强化对各类信息数据的深度研判、预警发布,探索大数据条件下反恐处突、案件侦查、治安防控的新机制新模式,提升建设成果的转化效率。


大视频侦控系统的建设力度,对无效数据进行甑别筛选,提取有效数据,减少警力财力的投入力度。

二要优化实战勤务指挥,升级改造现有的扁平化指挥体系,提升网格覆盖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背街背巷的死角死面,让犯罪分子尽收眼底。

强化警用地理、视频监控、智能指挥等系统整合。

三要整合社会资源,由县委、政府统一安排,将现在的学校、医院、金融、小区的监控,整合到公安监控中来,实现视频运用的最大化,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成本。

整合信息资源、视频图像应用平台及涉案视频资料库,打造集案件资源收集、证据保存、信息资源一键式应用,自动比对预警的“合成作战综合平台”。

(五)保障支撑要及时给力
充分调动资金、人才、硬件、软件等基础资源是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一要落实财物保障,在投入上要多向基础信息化建设倾斜,为信息强警战略的长远发展积聚能量。

当前要把重点放在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完善视频技术支撑、升级无线通讯保障上,确保各类科技装备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要强化专业队伍,针对基础工作领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窘境,要通过定岗招录、在职培训等方式对信息技术岗位人才进行补充,并结合岗位实际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着力解决目前公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系统研发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