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管特性实验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管特性实验之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喷管特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并进一步加深对喷管中气流基本规律的理解,建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
2.比较熟练地掌握用热工仪表测量压力(负压)、压差及流量的方法
3.明确渐缩喷管出口处的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4.明确缩放喷管中的压力可以低于临界压力,流速可高于当地音速,而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5.对喷管中气流的实际复杂过程有所了解,能定性解释激波产生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
1.喷管理想流量的确定
临界压力Pc 。

临界压力与喷管入口压力P1之比称之为临界压力比:1/P c P =ν。

经推导得到: 1
12-⎪

⎫ ⎝⎛+=K K
K ν (5)
对于空气,ν=0.528
1112
1212min max V P
K K K K A m ⋅-⎪⎭
⎫ ⎝⎛++=& (6)
式中: A min —最小截面积(对于渐缩喷管即为出口处的流通截面积;对于缩放喷管即为喉部的截面积。

本实验台的两种喷管最小截面积均为11.44mm 2)。

由于喷管前装有孔板流量计,气流有压力损失。

本实验装置的压力损失为U 型管压差计读数(∆P )的97%。

因此,喷管入口压力为:
10.97a p p p =-∆
2.喷管实际流量的确定
喷管中的空气流量是通过喷管前的孔板流量计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ν
βε⋅⋅⋅∆-⨯=P m
410373.1& (Kg/s ) (10)
式中:ε—流束膨胀系数;
a
P P
∆-⨯-=2
10873.21ε
β—气态修正系数;
β= ν—几何修正系数(约等于1.0) T a —室温(℃) ∆P —U 型管压差计读数(mmH2O ) Pa —大气压力(mbar )
四、实验数据处理
一、渐缩喷管 大气压_ 760__ mmHg 表1.压力分布
表2.流量曲线
二、缩放喷管表3.压力分布
表4.流量曲线
表5. 根据条件计算的喷管最大流量
由计算结果可知,实际最大流量总是比相应的理想最大流量要小,这是空气有粘性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看出,流量越大时,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偏差越小,说明此时粘性的影响变小了。

p /k P a
X /mm
图1.渐缩喷管压力分布曲线图
由图1可以看出,对渐缩喷管而言,在一定的流量(背压)下,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大,管内压强逐渐降低,在喷管之后压力保持不变。

并且,在喷管出口压力有明显地降低,流量越大(背压越小),压降越明显,之后回升后维持稳定。

可能原因是在出口处由于截面积突变,产生了膨胀波,因此流量越大,压降越明显。

-50
050100150200250
300350400Q /c m H 2O
p b /kPa
图2.渐缩喷管流量与背压曲线图
由图2可以看出,当背压比较小时,流量不随背压而变化。

当背压比较大时,流量随背压增大而减小,直至背压等于进口压力流量减
为零。

可以预见,当背压再次增大时,流量
将为负值,即流动方向为从出口流向入口。

-650
-600-550-500-450-400-350
-300-250-200-150p /P a
X /mm
图3.缩放喷管压力分布曲线图
从图3可以看出,曲线1压力随轴向距离x 增大而增大,直到管外保持恒定。

此时背压与入口压力之差较小,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空
气的粘性使气流减速,因而压力不断降低。

曲线2为亚声速工况,在最小截面之前压力渐降,之后气体膨胀压力升高。

曲线3为超声速工况,最小截面之后因流速等于声速,流速继续增大,压力继续降低。

又因为其出口处压力小于背压,此时膨胀过度,管内出现激波。

10
15
20
25
30
35
40
Q /c m H 2O
p b /Pa
图4.缩放喷管流量与背压曲线图
由图4可以看出,当背压比较小时,流量不随背压而变化。

当背压比较大时,流量随背压增大而减小,直至被压等于进口压力流量减为零。

可以预见,当背压再次增大时,流量将为负值,即流动方向为从出口流向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