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盖言艾灸之妙,在于其能补药之不足,针之不及。

今译其文如下:
艾灸者,古之养生术也。

以艾草之烟熏灼皮肤,以养生保健。

古称“艾炷灸”,以艾草为炷,置于皮肤之上,以火点燃,使热气透达脏腑,调理阴阳,祛病强身。

《黄帝内经》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盖言艾灸之妙,在于补药之不足,针之不及。

【注释】
1. 艾灸:艾草之灸法,以艾草为炷,置之皮肤之上,以火点燃,使热气透达脏腑,调理阴阳,祛病强身。

2. 艾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作药用,其烟熏灼皮肤有养生保健之效。

3. 艾炷灸:古时艾灸的一种方法,以艾草为炷,置于皮肤之上,以火点燃。

4. 《黄帝内经》: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之祖,其中记载了许多养生保健的
方法。

5. 药之不及:药物无法治愈的疾病。

6. 针之不到:针灸无法到达的部位。

7. 调理阴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

调理阴阳,即调整人
体阴阳平衡。

8. 祛病强身:通过艾灸等方法,去除疾病,增强身体机能。

艾灸之法,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多有论述。

其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故而流传至今。

然艾灸之法,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今人艾灸,多以艾条、艾炷、艾柱等形式进行。

艾条,即艾草制成之细长条状物,点燃后置于皮肤之上;艾炷,即艾草制成之圆饼状物,亦置于皮肤之上;艾柱,即艾草制成之圆柱状物,可用于局部或全身艾灸。

艾灸之时,宜选择安静舒适之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施灸前,应先清洁皮肤,以利艾烟熏灼。

艾灸过程中,应注意调节艾条、艾炷、艾柱之高度,使热气均匀透达皮肤。

艾灸后,应休息片刻,待皮肤恢复正常温度。

总之,艾灸之法,古已有之,乃中医养生之宝。

吾辈宜继承发扬,以保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然艾灸之法,非一日之功,需潜心研究,方可掌握其精髓。

愿吾辈共同努力,传承中医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