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陋室铭》复习导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复习导引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进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或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二、重点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名作动,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奇特
3、惟吾德馨馨:名作动,品德高尚
4、谈笑有鸿懦鸿懦:大儒、博学的人
5、可以调素琴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弹奏。

6、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7、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身体;劳形:使身体劳累。

8、苔痕上阶绿绿:使……碧绿;上:名作动,长上。

9、草色入常青青:使……青葱
10、无丝竹之乱耳乱:使……乱
11、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是渊博的高校者,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由于居住的人很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
仰慕。


8、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句起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奇特德行的室仆人使陋室不陋。

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出名、灵的性质。

2、作者如何引出全文主旨的?
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示意陋
室并不陋,陋室因仆人的“德”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这就点明白短文的主旨。

3、陋室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有何作用(目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环境清幽(2)交往人物不俗(3)生活情趣高雅。

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作用(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示意陋室不陋,为下文
“何陋之有”供应事实依据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句引用典故,有何用意?
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示意陋室不陋。

5、引用孔子的话有何言外之意?有何作用?
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就不陋了。

作用:其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
尚情操。

6、文中说“”,而结尾却说“”,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

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由于室仆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5、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仆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
高雅来烘托陋室不陋。

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街入室,并不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7、本文用什么比方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1)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

(2)“诸葛庐”、“子云亭”
8、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方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9、“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仆人的从容清幽。

后句:从反面说,是虚写,表现室仆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的“上”和“入”在文中有何表现力?
“上”这里是动词,“长上”的意思;“入”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宠爱之情。

11、文章的主旨句是那一句?点睛之笔又是哪一句?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
12、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骈句即对偶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散句只有二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用:使本文句子整齐而富于变化,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布满音乐美。

五、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平乐道的生活情操。

六、理解默写
1、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舒适、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仆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作者在文章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操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七、拓展延长
1、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伴侣”的话题。

在“交伴侣”方面你有怎样的共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对伴侣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赐予我们挂念的伴侣,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或交伴侣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或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外,伴侣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2、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知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