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译读课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
【句子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虚词——之、而、其
1.为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wèi) (2)可以为师矣 为,做,当作。(wéi) (3)知之为知之 为,是,就是。(wéi) 2.知 (1)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2)温故而知新。 知道,得到,懂得。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 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子张》)
贰
译读
译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内容。 要求: ①红色实词在课下注释用红线勾画。 ②蓝色实词用红笔补充在课文相应实词旁。 ③翻译困难的地方,在课文旁标注“?”。
译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感谢聆听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 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指导天命是什 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越 过法度。”
译读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实词解释】 温:温习。 故: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句子翻译】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 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目的
通过本次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们对《论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核心思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全书共二十篇, 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应用
01 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德和习惯,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02 社会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倡德治和礼治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03 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注重诚信和道义,提倡商业活动中的道 德规范和诚信经营,对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有积极 作用。
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技巧
《论语》语言艺术特点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
韵律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 生动。
含蓄隽永
言近旨远,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01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易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
流派纷呈。《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和思想文化。
0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
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论语》
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本次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们对《论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核心思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全书共二十篇, 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应用
01 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德和习惯,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02 社会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倡德治和礼治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03 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注重诚信和道义,提倡商业活动中的道 德规范和诚信经营,对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有积极 作用。
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技巧
《论语》语言艺术特点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
韵律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 生动。
含蓄隽永
言近旨远,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01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易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
流派纷呈。《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和思想文化。
0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
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论语》
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办事
信乎?传 不 习乎?”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 复习 识(动作名)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
吃
粗糙
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 胳膊 以……为枕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办事
信乎?传 不 习乎?”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 复习 识(动作名)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
吃
粗糙
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 胳膊 以……为枕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共46张PPT)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疏通文义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3)“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 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 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 到“知新”的目的。《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 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 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 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 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鲁 国人,春秋末期 的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修饰
疏食饮水,曲肱
正义
而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象
我如浮云。”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象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研读文本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学而》)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堆土成山
比喻
填平洼地
未成一篑 (其咎在己)
坚持不懈,
虽覆一篑
不能半途而废 (进益在己)
研读第九章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通“智”,智慧。
者:……的人
译文:子曰:“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研读第九章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补充: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
研读第五章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 齐:看齐。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省:反省,检查。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 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
重在 虚心请教
研读第二章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研读第二章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思考:请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论语》十二章 完整版课件
越过、
法度
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过法度。
温习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做,成为为师矣.”
旧的(学过的)知识
可以 凭借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预习检测
识字注音,解释词语
l论ún语
y说uè
yùn chuán
愠传
xǐng
三省
yú jǔ
逾矩
wǎng dài dān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h好ào之者
h诲uì人不j倦uàn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 曲阜fù)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 说,认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回也 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能忍受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乐趣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代词,学问和事业 ……的人
论语十二章ppt完美版课件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开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开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而
广泛 表并列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 力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 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论(lú 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 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 《 礼》 、 《乐 》 ,序 《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 )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1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 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学习态度: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指导:
1.单音字换成双音字 2.弄清虚词的用法 3.补充出省略部分 4.调整句子的语序 5.揣摩句子的语气 6.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7.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8.文言文特殊句式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3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 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人
的
一
生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人
的
一
生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三、内容探究
1.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 因。(2010吉林) 答: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 些短处就要改正。 2. 结合文中孔子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014陕西) 答: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 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是天上的浮云。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孔子巧妙设喻,将深刻的道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
现出来,使我们认识到学与思之间的紧密关系。 B.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
(4)名词用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 时间 ,在文中意思为 按时
。
(5)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意为 乐趣 ,在文中意思为 以……为乐趣 。
5. 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F]而不愠
温故而知[F]新
了解
。
得到
。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二、关键句子翻译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4. 下面是一位学生对《论语》中句子的理解,请你仿照他 的理解,写出你对《论语》中的某一句的理解。(要求:不 得选择示例中的句子)(4分)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多检查,多反省,方能突破自我不 断完善。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这道题要求我们根据示例 进行仿写。分析例句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 内容的理解拓展,因此我们在仿写时也要这样安排内容, 选择自己熟悉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三、内容探究
1.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 因。(2010吉林) 答: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 些短处就要改正。 2. 结合文中孔子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014陕西) 答: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 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是天上的浮云。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孔子巧妙设喻,将深刻的道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
现出来,使我们认识到学与思之间的紧密关系。 B.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
(4)名词用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 时间 ,在文中意思为 按时
。
(5)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意为 乐趣 ,在文中意思为 以……为乐趣 。
5. 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F]而不愠
温故而知[F]新
了解
。
得到
。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二、关键句子翻译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论 语 》 十二章 》精品 实用课 件(PP T优秀课 件)
4. 下面是一位学生对《论语》中句子的理解,请你仿照他 的理解,写出你对《论语》中的某一句的理解。(要求:不 得选择示例中的句子)(4分)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多检查,多反省,方能突破自我不 断完善。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这道题要求我们根据示例 进行仿写。分析例句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 内容的理解拓展,因此我们在仿写时也要这样安排内容, 选择自己熟悉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论语》十二章 精品PPT课件
疏通文意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回:颜回,字子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巷:
颜回的住处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 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合作探究
第⑥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孔子为什么对颜回的做法大加赞赏?
导入新课
自古圣贤皆寂寞。孔子一生无权无势, 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 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 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 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 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 师表?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十二章,从 中一探究竟。
合作探究
第⑦章主要写了什么?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⑦章运用了什么修辞?论述了学习 的哪三个层次?有何作用?
顶真。 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作用: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 人信服。
疏通文意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名词作动词。
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称热水
为“汤”
曲肱:弯曲着胳膊。肱,胳膊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思考:“恕”指什么?体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 道理? “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
体现了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 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第12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ǎn》
譬如: 比如、好比。
为:堆积。
篑平。
覆: 倾倒。
往: 坚持。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 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 奴隶制 过渡 封建制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计其数。” “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史记》
春秋
初期 140 诸侯国
十几个春秋五霸
饥荒
人吃野兽,野兽吃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类似同学们。
兴: 激发人的感情【使人联想】。
观: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 讽刺时政。
迩: 近。
夫: 那。 事: 侍奉。
译文: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精品
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 一部语录体著作,共 20 篇。东汉它被列为 “七经”之一,宋代它与《大学》《中庸》 《孟子》被合称为“四书”。内容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 等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 生活情况以及孔子与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小组合作,解决字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 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小组合作,解决字词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 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 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 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孔子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 等。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 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
【思考3】研读第三章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 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思考3】研读第三章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 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言简意赅,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的重视。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思考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学而》)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食:动词,吃饭 ②敏:勤勉 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 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 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思考5】研读第五章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②齐:与......看齐。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思考4】研读第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释义: 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思考4】研读第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 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建立起 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 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 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 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 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 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 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 为主。
【思考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学而》)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 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思考5】研读第五章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
【思考6】研读第六章
【思考6】研读第六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质:质朴、朴实 ②文:华美、文采 ③野:粗野、鄙俗 ④史:虚饰,浮夸 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 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