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1.寻潭——探求游踪,理清思路
根据自己对美景的欣赏,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一幅小石潭游览图,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欣赏小石潭的美景。
要求:①图中展现文中所写景物。②以点连线,标出游踪。
2.赏潭——探究景物特征,领悟写法。
请自选角度谈谈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征,结合原文陈述理由。
看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既可一人任意选取景物的某一特征谈谈自己的认识,也可小组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展示结果: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小丘—篁竹—小潭—岸势—潭之四面。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研读后进行展示:写潭“小”,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八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创新的动力。质疑,顾名思义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没有质疑也就没有了万有引力。学习不同的文章我们一直在提出疑问。教师应抓住学生疑问中的闪光点从而有所创新。“为什么柳宗元欣赏这无名小潭”?“为什么前后的思想感情有那么大的变化?”“文章是怎样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的?”只有种种不同的声音,才会让教师听到创新的声音,在求异中寻求突破。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生动形象写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怀。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指导(一)翻译课文【自学内容】:自读、翻译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自学方法】:1.利用注释和《全品》听课手册P65“知识梳理”,自主口头翻译,标记疑难点。
(5分钟)2.小组交流,探究疑难点。
(2分钟)3.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点,板演于黑板,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成果交流】: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往下走看见一个小石潭,潭水特别清澈冰凉。
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各种各样的岩石。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石头上,呆呆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势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也是我们八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借助了不同的动物性格,来表达出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世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1)了解小石潭记的文化背景。
(2)理解文章中包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内涵。
(3)理解文章中动物的形象化以及对人物的刻画。
2、技能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情节,领会人际关系的内涵。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和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感恩、珍惜自然,注重保护环境。
二、教学策略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小石潭记的故事,对动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人性、人际关系和自然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填充预备知识 (10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和动物展开,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礼仪和观念。
比如,我们在有很多动物的裸露大自然中生活着,可以探索一片丰富的地球,最好理解珍惜环境,保护自然。
2、导入主题 (10分钟)老师使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小石潭记人物的动物形象化的方式,并通过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感受、描写故事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关系的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形象化了人的什么性格特点?”3、阅读小石潭记 (50分钟)学生阅读小石潭记,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和归纳故事情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如”“若”“似”“以”“为”等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鸣,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冽,凉。
清冽,清凉。
以,把。
为,当作。
近,靠近。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形象写景的方法。
2.学习文章由景人情、以情人景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近两年学习文言文的经历,相对而言,文言文上已有一定的积淀,具有独立借助注解、工具书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文章中有一些词句在翻译上有一定的难度,应特别强调。
而且,由于本单元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另外,学生受人生经历所限,他们很难体味出作品中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应注意对背景的介绍,并要适当联系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薄弱环节,本文中的写景自有独到之处,对学生写作有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所以应当引导学生品味其妙处,应在写法上给予一定点拨,并引导学生渗透到日常写作中去。
【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在山水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
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一)走近小石潭之一:我来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你们对柳宗元有哪些了解?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再看课件展示后听录音)2.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朗读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的方法与步骤:朗读四步曲。
3.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熟悉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诛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认知情况。
三、诵读回顾,走进课文
1、安排学生诵读
2、文意把握,(课堂检测,完成练习,重在词义、句意)
四、与柳宗元同游
(一)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学生回顾发言,教师评议、板书。
(二)我来做导游,向你介绍小石潭
小石潭有这么多美景,那么我们来做导游,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作形象描述,使游客也产生愉悦的情感。
(同桌之间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的给全班同学做导游)
五、品味,与柳宗元对话
(一)、互动感悟,体会以景写情
(二)、与柳宗元对话:对于柳宗元此时的心境,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开头与作者对话,劝解他直面挫折。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积存文言资料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2.能力目标:增强朗诵能力的培育.充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体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3.情感目标:明白得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学习重点:把握重点实词,明白得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法.教法选择:朗诵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生初读课文,搜集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资料.二、导入:由学生简介作者情形及写作背景.教师导入: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烦闷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访山水,所幸。
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纷至沓来,美不胜收.“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若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诵---整体把握1.朗诵: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2.翻译:分段进行,学生依照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将不懂划出。
1)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依照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将不懂划出.2)针对不懂的问题,全班同窗和教师解答,指名翻译.3.齐读--梳理文脉:说景物:作者刻画了那些景物,这是景物按什么顺序显现?发觉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溪岸)--潭中气氛说气氛:作者以为这些景物笼罩着什么气氛?四、作业:一、积存文言词语二、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五、选读---体味语言1.学生选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2.体味最美的一个画面,用得最妙的修辞,用得最妙的词语.3、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石?哪些句子写水?说明理由。
2)体会文中的动与静,景与情。
六.探讨---明白得主题1.小石潭在那时称不上美景,也算不上胜地,只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潭,经柳宗元妙笔生花,此刻已经成为名胜古迹.发挥你的想像力,假设你和朋友一路去游览,请刻画一下看到的风光.2.游览了小石潭的风光,你感觉那的环境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3.同是小石潭,什么缘故柳宗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明确: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这幽深冷寂的环境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光的刻画中,这种写法叫寓情于景.七.联读--赏析体验清朝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若是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若是不借景抒发,情是假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立意】《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
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目标】1.检验学生对重要字词及翻译的预习掌握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重要字词,翻译句子,整体把握课文以提问和教师指导的方式为主。
二、文本探究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明确: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3、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动静结合4、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明确:水声、游鱼5、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明确: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教案教案背景:(一)教学内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单元提示指出“本单元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寓情于景或叙议结合的特点,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课题: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学习经验。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3、 (1)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2)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
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激情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译读、背读、赏读的方法来教学本篇文章,并穿插点拨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2、能借助文言文具体方法流畅而准确的译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背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1、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3、他是山水游记写作的一代宗师。
4、他给世人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千古名句。
5、他被世人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
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教学立意】《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名篇。
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它以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去读懂理解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3.通过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换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见证一场美丽的邂逅——千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一个文人和一个小石潭的邂逅。
我们先来认识这位文人柳宗元。
二、走近作者:(投影相关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805年参与王叔文主持的永贞革新,不久革新运动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
四年后,病死于柳州,享年47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
学生朗读资料,了解作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诵课文,疏通文意,积存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看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明白得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以”、“为”等词的不同含义。
2.背诵全文3、明白得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式】朗诵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讨【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讲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窗们,(你们喜爱旅行吗?)咱们曾经随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老是让咱们欣喜,让咱们兴奋。
今天请大伙儿跟我一路欣赏一处美景,那个地址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咱们一路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彩屏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我国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
唐朝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因此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觉了许多风光佳丽的地址,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出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忿。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若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二、初读:请同窗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诵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嘹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熟读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人。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作者曾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积累文言资料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2.能力目标: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法.教法选择: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生初读课文,搜集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资料.二、导入:由学生简介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教师导入: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烦闷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访山水,所幸。
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纷至沓来,美不胜收.“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整体把握1.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2.翻译:分段进行,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将不懂划出。
1)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将不懂划出.2)针对不懂的问题,全班同学和教师解答,指名翻译.3.齐读--梳理文脉:说景物:作者描绘了那些景物,这是景物按什么顺序出现?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溪岸)--潭中气氛说氛围:作者认为这些景物笼罩着什么气氛?四、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2、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形象写景的方法。
2.学习文章由景人情、以情人景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近两年学习文言文的经历,相对而言,文言文上已有一定的积淀,具有独立借助注解、工具书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文章中有一些词句在翻译上有一定的难度,应特别强调。
而且,由于本单元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另外,学生受人生经历所限,他们很难体味出作品中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应注意对背景的介绍,并要适当联系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薄弱环节,本文中的写景自有独到之处,对学生写作有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所以应当引导学生品味其妙处,应在写法上给予一定点拨,并引导学生渗透到日常写作中去。
【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在山水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
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
(一)走近小石潭之一:我来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你们对柳宗元有哪些了解?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再看课件展示后听录音)
2.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朗读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的方法与步骤:朗读四步曲。
3.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熟悉课文内容。
(译文解释)
4.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会整理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展示重点句子译文)
5.展示知识点归纳
(二)走近小石潭之三:我来写一写,说一说。
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2.请你以“小石潭真 !”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习作。
3.刚才,同学通过画小石潭,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来说一说——一感受小石潭……
活动3【活动】小石潭记
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2.请你以“小石潭真…… !”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活动4【练习】小石潭记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_,字_____,_____人,___ 代著名____家,世称______ 。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写了_______,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活动5【测试】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写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3、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小石潭记
背诵课文,积累一些写景的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