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备课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备课资料
一、往事钩沉
PPT展示部分史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1、使馆武官不堪受辱
晚清时期的1903年8月13日,旧金山的华人帮派间发生堂斗,中国驻美公使馆特派陆军武官谭锦镛到旧金山去调处。
谭锦镛刚从国内到美国时间不长,等他处理完公务时,天已黄昏,于是他就在旧金山住下了。
傍晚时,他出门想看看旧金山的街景。
走经一座大桥时,和一个美国警察擦身而过。
警察出言不逊,开口就肆意侮辱。
谭锦镛劝其自重、说了句“中国人也是人”之类的话,结果警官被触怒,打了谭锦镛一记耳光。
谭锦镛忍无可忍,回敬了警官几下中国拳脚。
那货怎么能是中国武官的对手呢?于是就吹响警笛,召来另外的警察,将谭锦镛一番毒打后,将他的辫子绑在栅栏上示众,百般羞辱。
之后被押进警察局。
据说,当谭出示使馆武官的证件时,警察仍在狂叫:“凡是中国人都得挨打,谁也破不了例!”此后,当地华侨花钱疏通、谭锦镛才得以释放,而谭本人不堪殴辱、用领事馆煤气灯的煤气毒死了自己。
关于这段往事,亦有不同说法,但是结果都没有两样——大清帝国的使馆武官不堪受辱而自尽!
2、吉鸿昌纽约街头受辱
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时,被指派出国考察。
在纽约的一天,吉鸿昌曾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有人拦住他问:“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通过翻译回答:“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怎么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工作人员明知故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这样的嘲笑和侮辱,让吉鸿昌异常气愤。
3、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郭沫若1923年8月28日夜所写的《月蚀》一文(见1923年9月2日《创造周报》第17号)里,白字黑字地写着:“上海几处的公园都禁止狗与华人入内,其实狗倒可以进去,人是不行,人要变成狗的时候便可以进去了。
”
周作人在《公园之感情》里写道:“上午乘车,晤封燮臣,同至十六浦,途中经公园,地甚敞,青葱满目,白人游息其中者,无不有自得之意,惟中国人不得入,门悬金字牌一,大书'犬与华人不准入’七字,哀我华人与犬为伍,园之四周皆铁栅,环而窥者甚多,无甚一不平者,奈何竟血冷至此。
”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也有一段提到此事:“有几个穷朋友,邀我去法国公园散散闷。
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入园’几个字。
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
这是我感受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在中国的上海地方让他们造公园,反而禁止华人入园,反而将华人与狗并列。
这样无理侮辱华人,岂是所谓'文明’国的人们所应做出来的吗?……”
二、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在同月30日,毛泽东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是主语,“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
中华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四、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01-0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07-0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第三部分(0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五、研习探讨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参考: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毛泽东的这篇演讲,因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参考:如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
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
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
第7段,谆谆
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
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