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知识梳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典型例题讲解】[例1](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28)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D)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根据题中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项正确。

彻底的或不彻底的不可知论,都否认了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即正确认识现象又正确认识本质的问题,C排除。

[例2]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入轨后经5次变轨调相,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

这说明( B) 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解析]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B项正确。

A、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C项错误。

关系型选择题解法方法1:求同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共同点,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2:排异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区别,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3:排孤法,设问如果要求回答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某些题肢若仅孤立地从某一概念或现象来谈,不涉及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则不选。

方法4:外延、内涵判断法,一般题干涉及的概念及理论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符合该内涵和外延的题肢才可以入选,否则就不选。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5@§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答:不正确。
(1)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 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局限性
Ⅰ.古代朴 素唯物主 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Ⅱ.近代形 而上学唯 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 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 本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 对第一方
思即
存在决定思维
面的不同 回答是划
维 意 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
与识 存与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 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 实反映。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新人教必修4)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新人教必修4)

【考点精讲精析】考点2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知识梳理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正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第二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易混易错点】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整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2)一切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 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P15,“二元论”的错误)
二元论
——如同一人骑二马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 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③④⑥⑦属于唯心主义
1.下列有关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D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
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主要说 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来源于认识自然界的活动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古谚语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11 农民种植 什么? 思维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客观情况(存在)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从实际出发
符合 主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客
3、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 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 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 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惰性气体氦
0氡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 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 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人教版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2011·吉林统考)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指出了()A. 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运城 中学 政治组 杜小艳
学习目标:
2.1:
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2: 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 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体系: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物
() • A.不可知论
A
B.形而上学
•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 3、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 市委、市政府从南京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
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 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
大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C
•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探究4: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 材料一: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 “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即天地万 物的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 材料二: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 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所谓理与气,此决 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混沦,不可分开”;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学唯物主 ②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

属性
①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
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具有能动作用;②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4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高二政治必修4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10
2019/1/11
第二节
一、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
开的。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百舸争流的思想
制作人:张文东 主讲人:张文东 2006年1月19日
2019/1/11
1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自然科学知识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文艺学、伦理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 心理学、逻辑学等
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DE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气者,理之依也 C、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D、 17 存在即被感知 E、心外无物 2019/1/11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 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 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 的是
物质 存在
意识 思维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 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存在决定 思维
思维决定 存在
唯物主义
2019/1/11 7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C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3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3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3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政治教案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效果!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目标(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难点)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

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

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

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

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问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史上的斗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所以,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1页共1页。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 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工业小推车 / 工业小推车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 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 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 类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眼睛里尽是忧郁和惊恐;看水,水浩浩荡荡流着,却不知道流哪里去了;看山,顽固狰狞的石头抱成一团,似乎扛着、高举着什么,而头顶,终归是那云聚云散的,不知是什么意思的天空。 ? 2先民们,可以说除了孤独和恐惧,就剩下了死亡。没有文化解释天地为何物,人为何物,死为 何物。孤独,孤独,孤独,这就是先民们的根本生存处境和内心经验。 ? 3于是,人群中一些聪明者、通灵者开始说些有意思的,能化解孤独的苦闷的话了。 ? 4他们说:天上有大神,于是,天上的星星不再是迷茫的眼睛,而是神的眼睛,它在注视着大地上人的命运。 ? 5他们说:河里 有神,是河神,于是浩淼的水不再是生命之外的事物,那奔涌的,喧哗的,是生命的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六)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六)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姓名一、考点知识填空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B)(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先有后有,决定。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和。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的不同回答。

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2)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二、知识疑点解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课堂演练(一)判断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PPT)3-2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PPT)3-2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Hale Waihona Puke 的研究表明,海卫一上仍然可能存在地下海洋。这颗海王星最大的卫星在8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拉塞尔(WilliamLassell)发现但是至今这颗大型卫星依 然是个迷,在989年,旅行者号行星际探测器飞掠海卫一时拍摄到这颗卫星的真实画面,发现其表面主要由水冰等物质构成当然也有氮气、甲烷以及二氧化 碳等,但海卫一的密度特别大,使得科学家们怀疑其拥有一个较大的硅酸盐岩质核心结构,并由此推测在海卫一硅酸盐核结构的外围与寒冷的表层壳体之间 存在一个液态海洋,海卫一的轨道距离海王星较近,较强的潮汐作用加热了部分表层下的物质,科学家通过调查认为如果这里是一片液态海洋的话那么还存 在于海卫一的表层之下,海卫一具有一个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卫星不同的特性,即它的轨道是逆行的,根据行星形成理论,年轻恒星周围环绕的尘埃和气 体结构以相同的方向旋转,此后该恒星周围演化出的行星系统的轨道应该与这个方向相同这样的轨道被称为顺行轨道,反之则为逆行轨道,其产生于行星捕 获的流浪天体,这就意味着海卫一最初并不是围绕海王星运行的,早期的太阳系中有着比较混乱的空间环境,很多天体发生相互碰撞并改变了对方的轨道, 科学家推测海卫一; 云股票:/ ; 起源于柯伊伯带,这是一个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中空圆盘状宇宙空间,当巨大的天体进 入海王星的引力范围之内时被其引力所捕获。在最初捕获海卫一时,其运行在一个高椭圆、偏心率的轨道上,较大的偏心率使得海卫一受到较强的行星潮汐 力作用,该机制中会造成能量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的能量就转化为热量并作用于海卫一,可以融化海卫一内部一定深度的冰冷物质,形成位于表面冰封世界 下的海洋。能量损失同时也会改变海卫一的轨道,使其偏心率降低,接近一个较为完美的圆轨道。除了行星潮汐作用对海卫一某个深度的冰物质进行加热外, 科学家还发现其内部存在另一个加热源,即天体内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这个热源甚至可维持数十亿年之久。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放射 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是潮汐作用加热机制的数倍,但该热量还不足以维持海卫一固态表面下的海洋保持亿年的液态环境行星潮汐力的效应位置处于海卫 一冰层壳体的底部,由于早期海卫一的轨道具有较大的偏心率,因此潮汐作用更强,由此得出的过去的某个时期,海卫一内环境的受热效应是较为强大的。 科学家对海卫一建立了一个内环境模型,该卫星由7%至8%的岩质构成,其余物质为水冰等,在最外层就是甲烷和氮冰物质,这个情况与冥王星较为类似。 当海卫一被海王星引力捕获之后,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PPT)5-3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PPT)5-3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来自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火焰。 【飙】(飆、飇、飈)〈书〉暴风:狂~。 【飙车】〈方〉动开快车:酒后~,酿成惨祸。 【飙风】〈书〉名猛烈的风;疾风。 【飙升】动(价格、 数量等)急速上升:石油价格~|中档住宅的销量一路~。 【飙涨】动(价格等)急速上涨:股价~。 【镖】(鏢)名旧式武器,形状像矛的头,投掷出去 杀伤敌人:飞~|袖~。 【镖局】名旧时; 幼儿早教加盟 幼儿早教加盟 ;保镖的营业机构。 【镖客】名旧时给行旅或运输中的货物保 镖的人。也叫镖师。 【镖师】ī名镖客。 【瘭】[瘭疽]()名中医指手指头或脚趾头肚儿发炎化脓的病,症状是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发热。 【藨】[藨 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呈三棱形,叶子条形,花褐色,果实倒卵形。茎可织席、编草鞋,也可用来造纸。 【瀌】[瀌瀌]()〈书〉形雨雪大的样 子。 【镳】(鑣)〈书〉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分道扬~。 【镳】(鑣)同“镖”。 【穮】(??)〈书〉除草。 【表】(⑩錶)①外面;外 表:~面|地~|由~及里。②中表(亲戚):~哥|~叔|姨~|姑~。③动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达|~态|~决心|深~同情|按下不~ (说)。④动俗称用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吃服()~一~,出身汗,病就好了。⑤榜样;模范:~率|为人师~。⑥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 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⑦名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统计~|一张~。⑧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参看页〖圭表〗。⑨名测 量某种量()的器具:温度~|电~|水~|煤气~。⑩名计时的器具,一般指比钟小而可以随身携带的:怀~|手~|秒~|电子~|买了一块~。?() 名姓。 【表白】动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再三~|~心迹。 【表册】名装订成册的表格。 【表层】名物体表面的一层。 【表尺】名炮上瞄准装置的 一部分,按目标的距离调节表尺,可以提高命中率。通称标尺。 【表达】动表示(思想、感情):感激之情,难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能力。 【表格】名 按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 【表功】∥动①表白自己的功劳(多含贬义):丑~。②〈书〉表扬功绩。 【表记】名作为纪念品或信 物而赠送给人的东西。 【表决】动会议上通过举手、投票等方式做出决定:付~|~通过。 【表决权】名在会议上参加表决的权利。 【表里】名①外部和 内部:相为~|~兼治。②外表和内心:~如一。 【表里如一】ī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表露】动流露;显示:~心迹|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 脸上~

高中思想政治_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百舸争流的思想》——《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单位:姓名:《百舸争流的思想》——《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

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唯 心主义 ①黑格尔:绝 对观念是宇宙 万物共同的本 质 ②子夏:生死 有命,富贵在 天 ③朱熹:理在 先④柏拉图: 理念是世界的 本原,气在后
基本 客观唯 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心主义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联系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 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 的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 D。只有A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选 A。 【答案】 A
基本 形态
2.唯心主义及其形 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经验、心灵 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区别 在,当成本原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 以至整个世界,都 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尝试解答】 选________(独立完 成,不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即世界的 本原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指一种 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 义的观点,排除B。“理生万物,理 在气先,理为气本”是客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排除C。
1.唯物主义及其形 基本 态 区别
基本观 形态 点 优点 局限性 联系
只是一种可 贵的猜测, 在根本观点 坚持了 没有科学依 否认世 上是一致的, 唯物主 据;它把物 界是神 都承认世界 义的根 质归结为具 创造的, 的本原是物 本方向, 体的物质形 认为世 质,物质第 本质上 态,如水、 界是物 一性,意识 是正确 火、气、土 质的 第二性,物 的 等,这就把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标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 内 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容透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视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 点击 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新考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点
1.根据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 断、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或以漫画形式,说明唯物主 关注 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哲 热 学派别 点命 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党 题 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的 提出,阐述思维与存在、物 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 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 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 现实的物质世 界只是这些客 观精神的外化 和表现
基本 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 宙,宇宙便是吾心 代表 ③王阳明:心外无物, 人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物及 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 其 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观点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 物的尺度
基 本 形 态 辩 证 唯 物 主义 和 历 史区别 基本观 点 是唯物 主义与 辩证法 的有机 统一、 是唯物 辩证的 自然观 与唯物 优点 局限 性
联系
正确地揭示 了物质世界 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 发展的客观 要求,反映 了最广大人
在根本观 点上是一 致的,都 承认世界 的本原是 物质,物 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
(2010年安徽部分重点中 学高三联考)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 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 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 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 的动力
【自我校对】 ①思维和存在 ②意识 和物质 ③何者为第一性 ④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⑤有没有同一性 ⑥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⑦实践活动 ⑧一切哲 学 ⑨哲学发展 ⑩基本性质 ⑪物质 ⑫物质 ⑬意识 ⑭物质 ⑮意识 ⑯ 具体的物质形态 ⑰世界观 ⑱方法论 ⑲认识世界 ⑳改造世界 (21) 意识 (22)物质 (23)意识 (24)意识 (25)物质 (26) 主观 (27)客观 (2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______的关系问 题,简单地说,就是②______的关系问 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 在③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④______的唯一标准。二是 思维和存在⑤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 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 不同回答可划分为⑥______。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基 本 形 态 近 代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区别 基本观 点 把物质 归结为 自然科 学意义 上的原 子,认 为原子 是世界 联系 优点 在总结 自然科 学成就 的基础 上,丰 富和发 展了唯 物主义 局限性 认为原子的 在根本观点 属性就是物 上是一致的, 质的属性, 都承认世界 因而具有机 的本原是物 械性、形而 质,物质第 上学性和历 一性,意识 史观上的唯 第二性,物 心主义等局 质决定意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⑪______是本原,先有⑫ ______,后有⑬______,⑭______决 定⑮______。
(2)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21)______是本原, (22)______依赖于(23)______, (24)______决定(25)______。 (2)基本形态。 ①(26)______唯心主义。 ②(27)______唯心主义。 3.哲学的“两个对子”和两大基本派 别 (1)两个对子(28)______、(29)______ 和(30)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 问题的依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和⑦ ______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⑧______都 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贯穿于⑨______的始终,对 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⑩ 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 题的不同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