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地区李氏家谱摘要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重庆地区李氏家谱摘要大全
四川重庆地区李氏家谱摘要大全
1、自贡李氏:
原籍:湖南长沙(富顺)始祖:李恒泰
居住在四川安岳(亦称普州)城南乡慈良桥东李家坝一脉李姓子孙,自开山始祖李恒泰十三岁随母漂泊徙居安岳县以来,已历六世,如今经历一个半世纪后的恒泰后裔已达数百,遍及中华,已成为独立于华夏李氏的一房,此曰恒泰房。
恒泰房始祖李恒泰,其先祖入川落户四川富顺自流井,世代经营盐井盐业,颇具规模。
十八世纪中叶,因泰父参与反清义军(疑为1860年李、兰起义)斗争被杀,族人遂将恒泰始祖全家逐出李氏祠堂,始祖母子二人因之流落至安岳石佛场,寄居戚家堰帮工渡日。
数年后,恒泰始祖迁居相临不远的城南乡慈良桥东贺禹门老宅(现称刘家坝)佃田维生,民国初年置业慈良桥东宁家坝(现称李家坝)定居至今。
经祖辈洒血挥汗,恒泰李氏终能成就一方李氏子孙乐土,使恒泰系李氏后裔得以繁衍,得以生息!
百余年来,本房孙众与祖籍自流井族人素无往来,互无音讯。
二零零三年十月,恒泰始祖三世孙李国华、四世孙李亚首赴自流井寻根,访李氏族人、祠堂十余处,终未见恒、鸿、周、国字辈及湖南长沙(又云某地麻柳屋基)籍子孙踪迹,故疑“恒、鸿、周、国”字辈系列为误用字辈,此后又与中华李氏大典中自流井及湖南长沙籍李姓名人信函联络,仍无相关信息,故决定恒泰始祖后裔自成体系,独立建谱。
2、四川安岳县、重庆潼南县部分李氏家族概况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乾隆年间始迁祖:李富珠
以进川老主李富珠(大约在公元1750年左右)携带五子,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至四川省遂宁县下安里甲潘家沟(今潼南县崇龛镇回龙寺一带)注册,逐代繁衍至今已有12代人了。
直系老祖先:李富珠、李贵俸、李安文、李邦荣、李定禄的安葬地点:现在重庆市潼南县光
辉镇(原崇龛镇)回龙寺的牌坊沟后山
原《牌坊沟、傅家沟、松林湾李氏族谱》中,字辈排列如下:太司千万应,茂必仁仲志,大慕兴富贵,安邦定国显,世代永朝庭,荣宗吉瑞庆,耀祖获祯祥,孝弟唐虞远,诗书孔孟长。
共45个字。
内江李氏
3、四川内江李姓族谱
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入川时间:明末清初始迁祖:李茂远(入川五祖:友兰、友惠、友芬、友芳、友茂)
四川内江李姓来源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
茂远公。
内江县田东乡(矮子店李家大瓦房)瓦房子长房,内江资中二房,拱门子三房。
班辈排序:华,源,文,师。
宗,祖,仁,庭。
永,达,逢,茂。
先,安,帮,国。
存,德,本,良。
立,忠,尚,正。
手,绍,道,学。
世,延,浮,应。
我父亲告诉我:金木水火土五弟兄。
我们是火德公的后人。
在往前的先人是李老子。
由于明末清初战乱。
我们先人茂远公从麻城孝感乡徒步填四川.到我辈10代300年左右,茂远公前11代也应为300年左右。
从时间和我班辈行间字意分析编纂时间应是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时期。
我辈后面还有11班辈可用。
乐山:
4、夹江李氏:
原籍:湖南入川时间:明末始祖:李蜀云
400年前的一辈祖先,尊讳李蜀云。
是明末清初中国大移民即俗谓“湖广填四川”时,从三湘四水携家人蜀的李氏一支第一代人。
族谱和县志上。
对此均有明确的记载。
不过,寻到这位老祖宗的安息地。
经历了漫长的时光。
今天才奇迹般地在夹江县甘江镇石马坝找到,让我和家人激动不已。
5、仁寿李氏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迁川祖:李普志、李普开
我家从湖广省麻城孝感乡迁入四川,先到夹江,不久迁仁寿县柏杨湾。
其后人有一房“过云南未回”。
我家字辈为:“普世万成茂正大光明有龙先*富贵荣华安帮定国意统山河运转乾坤”。
我是“有”字
悲的,入川第一代为李普志、李普开(普开出家无后人)。
现四川甘洛有许多亲戚。
请知情者与我联系。
上几辈为李普志(母张氏)、李世进(母童氏)、李万礼(母郑氏)、李成广(母徐氏)、李茂艳(母毛氏、杨氏)、李正蒙(母汪氏)、李大明(生于庚午年冬月十五日冬月十五日丑时四川省甘洛县秀水平生长,妻王氏)等等。
现在四川省仁寿县有大量亲戚没有联系。
6、仁寿李氏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明洪武迁川祖:
仁寿《李氏六修宗谱》中保存了一份大概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该族后裔李如薄所做的“序”,内称:窃闻李氏之先,原籍麻城县孝感乡青山下。
于有明洪武时,上川入籍仁寿县,置业大屋新屋。
7、洪雅李氏
明代入川始祖李清
高庙,地处峨嵋山的后靠高寒山区。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年代为严道县辖;唐宋朝时,属嘉州(今乐山)洪雅;朱元璋建明朝的洪武四年,(1317年)始有“高庙”之称。
高庙主要有李、张两户大姓,其于姓氏人户,属此后相继迁居而息。
据李姓族谱记载,因李氏先祖先期落住高庙;至今已传二十几代人了!李氏先祖名曰—李清,从湖北到四川来做武官的,解甲后,觅地归隐,带了一个姓张的伙夫和一个姓余的书僮,从今天的雅安方向沿山漫游,一路走来拟埋锅造饭,忽听山涧下传来溪流的哗啦声,便叫伙夫前去取水。
不多时分,伙夫回禀道:山溪水凊花白亮,水又大得很;溪涧有好多的鱼在游。
李清一想,这地方有水、有鱼、有树林,何不在此安家呢!于是,随着李氏的落户,人们便相继在此安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古镇—高庙。
8、宜宾(乐山)李氏
原籍:陕西(亦或麻城)入川时间:明末李明朗、李明焕、李明世,李明钟
即:“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最早追溯至元末明初的“移民实川”,其后是明末清初的大量移民实川溯我李氏祖籍源于
关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三原县一带。
其后,宦游湖广、长沙府等地,又徙居湖北江汉道黄州府属麻城县,孝感乡李家村。
迨至明代将末,我入川始祖明焕公弟兄四人由楚入蜀,家住叙州府(今宜宾市)城北门外吴家坎忠孝楼,后因家计困难而各奔东西。
长兄明朗去成都府属温江县三渡口文家场寄寓,次兄明世公上嘉定府(今乐山市)属犍为县城内寄住,四弟明钟也去嘉定府夹江县谋生;唯我始祖明焕公,则携家抱垦宜宾县治北的统山乡镇子坝(今宜宾县高场镇)地方耕种维生。
9、四川泸州李氏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明代始祖:李见春
吾先祖李见春始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起家入蜀,资州内江县落业,其后建有牌坊一座,至前明崇祯时,张献忠冠蜀,吾祖避移贵州石阡府族迁遵义府越数年,则西蜀已平,然后仍回蜀,于泸州合江县小河虎头场觉无寺三锅庄坎下打雷山侧近梨子树屋基居住. 李万达:传闻翰林院;李有虞;李继后;高祖李见春:生三嗣(长李奇珍;次李奇茂,谢氏;三李奇秀,胡氏)。
曾祖李奇秀,生于康熙二十九年,系泸州合江县小河三锅庄坎下打雷山侧近梨子树屋基生长人氏,生三嗣(长李竣,田氏、张氏;次李音,吴氏;三李靖,王氏)。
长房李竣:生于康熙五十三年,生二嗣(长李士选,王氏;次李士杰,邓氏)。
李奇秀之二子李音(子李士贤),三子李俊(子李士聪,李士明)。
后续字辈是:“寅光辉祖德运启永昌宗万国春山秀维阳世玉龙”
李士聪生五子:开寅、发寅、育寅,能寅、仲寅;李能寅生四子:光蓉,田氏;光文,王氏;光瑶,罗氏;光杰,尹氏;李光蓉生四子:辉华、辉梁、辉高、辉超;李辉高生四子:李澄祖、李福祖、李源祖、李法祖。
10、重庆梁平李氏
原籍;湖北入川时间:元代始祖:李义甫
如梁平的一个李氏家族也是元代就迁居重庆的,其家谱自述“元代我祖义甫,曾任池州节度使,受旨从湖北领兵入川居成都府,为我族入川始祖。
其后李宜二郎迁重庆府朝天门,再迁永川县来梳(苏)
铺金建山、铁山坪。
李宜二郎生子信可、祥可、伏可、子可、元可。
据老辈传言,重庆朝天门有我祖坟茔。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设酆都府,我祖元可报名正官入籍酆都。
其余宗亲分居涪陵、长寿等地”。
又如,李雄于元代率领族人至重庆江北定居,明末清初其子孙避难于贵州思南等地,“乱平后复归巴渝,子孙遍布长江、嘉陵江沿岸”。
还有四川丹陵的李氏家族一支为唐曹王李明之后,唐代就定居在丹陵,一直繁衍至今;
四川井研的南宋“李氏四杰”之后清代还有见诸《县志》的后裔分布在井研祖居地。
11、重庆李氏
原籍:北京(亦或湖广)入川时间:康熙51年始祖:李长卿
李氏家族四川分支:李其南原籍系北京泰和桥-江西-湖广宝庆府生有一儿子李讳圣,直至12代李长卿于康熙51年移至重庆府。
李氏字辈排序:其讳叔敬应文郁楚逢耀芳长生绍承光组德天开恩惠泽明月照儒荣
12、德阳李氏
原籍:湖南入川时间:清迁川人:鸿振焕俊杰
我的老家是从湖南宝庆麻城地区100多年前迁移到四川德阳。
排辈是,孝子思文廷永守乾坤明家()德昌盛四代富贵兴,共20代能换一次,现在想找找对得上号的,有知道的联系下。
我们这里有好几十户。
老一辈的早就叫去找了。
13、四川会东小水井李氏族谱
原籍:贵州入川时间:1800年始祖李富禄
四川会东小水井李氏族人的第八代始祖李富禄,二百年前从贵州迁来此地,祖籍是南京籍应天府,有知道与族谱"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14、四川安县李氏族谱
原籍:江西(亦或湖南)入川时间:1710年始祖:李十八郎迁川
祖李国相
本族李氏远祖十八郎,原籍江西泰和县。
数传至大贤公,因官至衡州郡丞,遂居家于湖南衡阳。
再传十一世至我迁蜀始祖尔助公(讳国相),乃与族侄赴四川安县舒家沟(双龙村千字沟)以布易地,并于公元一七一零年定居于此。
衡谱记载:本李氏家族系唐西平王李晟之第五子宪之后裔,按衡谱字辈“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辈序,本族已自迁蜀始祖尔助公(国相)之国字辈至今已历十三世,如今最低辈分已达“绵”字,族人人已达数千之众,并遍及海内外。
15、李氏族谱(普恒支族): 三部:[重庆綦江、江津]
原籍:江西(亦或湖北)入川时间:明洪武始祖:李金化始迁祖:李普恒
先祖:始祖:[宋]李金化; 先祖:[元]李学礼; 始迁祖:[明]李普恒
居地:四川李氏家谱> 綦江李氏家谱> 江津李氏家谱
摘要:谱奉李金化(号用和)为一世始祖,宋代自扬州府兴化县迁居江西崇仁县。
其五世孙学礼于元顺帝后至元元年迁湖广麻城县孝感乡。
学礼之孙普恒于明洪武元年避兵,携家迁居重庆路江津县僰溪。
今后裔主要居住于江津水庙沱、綦江北渡等处。
第一部载序、本宗源流考,第二部载各支宗祠、世系图、世传,第三部载各地李姓史迹、历代李姓名人等。
16、四川资阳-陇西李氏族谱
原籍: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入川时间:康熙三十三年
迁川始祖:李光孝、李光弟、李光忠、李光信、李光儒
仲光孝、光第、光忠、光信、光儒五人,为入川之始祖。
在资州资阳县东乡太平甲地名杨家沟落业。
惟光孝祖落业荣昌县李子里铁匠岩。
两处子孙,相传至今共有九代。
五祖入川时无谱牒,携有墨抄一本载明祖籍系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大东路弘仁安上一都古老坪石牛塘马步庙王立宅住居。
以景赞公为发派之始祖。
并载景赞公系元朝人,生殁葬地皆详,自景赞至入川之五祖中间,相传凡六代。
赞公生子三人,
一伏乾、一伏坤、一伏伦。
伏乾公生子私人,长本泰,次本春,又次本臻、本秦。
本泰公系明朝正德时生员。
本字班下为廷字班。
有廷吉、廷爵、廷富、廷禄、廷衿、廷彦、廷林共七祖又下位朝字班。
朝东、朝南、朝西、朝北、朝忠、朝凤六人。
又其下为大字班,大正、大晓、大时、大明四祖。
自大字班以下,则入川光字班之五祖也。
为入川五祖之嫡派:景赞公生伏乾、伏乾生本泰、本泰生廷吉、廷吉系明嘉靖时人,曾作知县九载。
廷吉生朝南,明万历廪生。
朝南生大明,大明生入川五祖。
其余伏坤、伏伦、本春等,廷爵、朝东等,大正等,墨籍载其名,未详谁为谁所生。
17、四川巴州芦山成芳李氏族谱》
原籍:湖北孝感入川时间:明末始祖:李成芳
湖北孝感李氏成芳祖于明末因兵变避难携二子到四川巴州芦山寺,并向东进入铜罐山与马鞍山相间的一马平川地带插站落业,繁衍生息,形成李家沟李氏大家族。
清光绪八年(壬午年),八代、九代祖中的子强、
18、荣昌《李氏族谱》
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入川时间;康熙五十四始祖:李士宦
记载,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的李士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由安远县迁至南康县.5年后,又迁湖广酃县(今湖南炎陵县)遐阳乡居住.这时康熙颁诏天下,招民入川开垦.时逢亲朋郭、柯二人自蜀回乡迎接家眷,劝李士宦同行,李欣然应诺,遂携长子赴探听虚实.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冬月十二日,李士宦与亲朋共10户人从酃县登程迁.其余九户分别是:郭军思,湖广茶州人;柯瑞麟,广东海阳人;姚文祥、朱军龙、都明山,三人为江西吉安府永兴县人;陈士达、叶明三、叶五玉、邹家凌,四人为广东龙川人.这10户人虽非同一姓、同一地,却因"亲朋"而"患难紧急,情同一体",而结伴前往四川.这10户人"同路至次年丙申岁(1716年)三月,抵四川省重庆府荣昌县".后来,除李士宦定居于荣昌外,其余9户"俱往川南立业".
19、四川井研李氏宗亲
我祖部份直系传承表:朝著――道生――舜臣――道传(公山)――大温(达可)――仁敫(加白旁)――景龙;我已得知”舜臣公,道传公”籍
居四川井研四股树,卒后安葬眉州青神县盘龙山无疑;我近祖景龙公33岁来浙江省永康市石塔下村定居,繁衍子孙至今。
有谁能告知我未明真相的几位先祖籍居地?拜托。
20、成都李氏
原籍:广东惠州入川时间:康熙十九年(1680年)迁川祖:李穆生等人
康熙王十九年岁(1680年)十一月十二日之前祖先李穆生、李桂生、李万生、李洪生、李华生、李楠生、李荣生、李瑞生、李援生、李相生、李文生等十八同族弟兄从广东惠州兴宁县、五华县、和平县兴隆镇黄砂村等地挺进西部四川兴家创业...... 在四川成都李氏宗祠又续排了八十个字辈,共九十六个辈字。
第二轮大排行是:泽绍鸿基远、向修骏烈传......第三轮大排行是:朴农耀彩、瑞月生华、春锦生华、时值高秋......小排行是:耀祥文正万世兴、荣华富贵永世昌......。
现传至毓
21、成都李氏(巴金)
原籍:浙江嘉兴入川时间:嘉庆二十三年入川入川始祖:李介庵(名文熙)
巴金的祖上在清代前期就世居嘉兴甪里街。
其八世祖李玉傅、七世祖李彪、六世祖李南堂,均是廪生或国学生,都以耕读传家。
从巴金的高祖那一辈起,家属就分成了两支。
一支为李介庵(名文熙),为谋求发展,于嘉庆二十三年离开嘉兴迁往四川,曾任四川崇庆同知等官职,以后便在成都定居了下来,李介庵的儿子李璠把父亲从原籍嘉兴迁至四川之事在《先府君行略》中记录下来。
另一支为巴金的高祖李寅熙,著有《秋门草堂诗抄》等,有文名,又同嘉兴籍的状元汪如洋交往,在一起吟诗唱和,因而一直世居嘉兴甪里街。
四川的李介庵有三子——李旋、李玑和李璠,他们都在四川、甘肃等地做官。
李璠的嫡曾孙,是李氏家族迁四川后的第五代。
由于巴金在嘉兴的高祖李寅熙无子,便认四川李介庵的儿子李玑为嗣子,从此,李介庵的儿孙顶了四川与嘉兴两支血脉,两地家族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22、新都李氏
原籍:广东入川时间:康熙三十九年始祖:李晔
《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作者孙晓芬,在其著作中注明了该枝李氏家族从广东迁徙到四川的源流:“四弟兄于康熙三十九年…启程追川?……孙晓芬对新都三河镇山秀村《李氏族谱》这样写道:“该谱以陇西李氏为始祖,以唐昭宗为其高贵的皇帝……按此计算,持谱人李毓水应为唐昭宗的三十三代孙……”
持谱人李义让称,经过他对李氏族谱的研究分析,发现这里的繁阳村、五龙村和山秀村一样,
有大量的李氏宗族后代,加起来有1000人之多;此外,在龙泉驿、青白江、都江堰、彭州、广汉等地也有李晔的后代
23、邛崃李氏:
湖北麻城入川
川成都邛崃、雅安的名山、天全等地: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后面还有几十代,详见邛崃夹关镇“草池坝”墓碑
24、新津李氏
原籍:湖北黄州入川时间:崇祯十六年入川始祖:李思德
四川新津,李支族入川祖公思德,生於明崇祯二年己己岁三月十三日午时,原籍湖广黄州府,於崇祯十六年癸末岁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逼近桑梓遂避贼来川,家於夹江县嘉定府之红石桥(今日称乐山)后复值乱离乃来新津县长乐乡,后分七房,本家谱有记录三房七代(约为清朝中后期)日太公於陕西华阳营任官,官篆逢春字笑如,日太公生五子氏刘其中一子(树人公)居陕西汉中府南郑县刘家山,虽与南郑之子描述有差异,体供参考。
25、大邑李氏
原籍:湖广麻城孝感入川时间:康熙年间
始祖:李朝舟《大邑县志》,李姓“先祖李朝舟于康熙年间,由湖广麻城孝感迁居大邑依仁乡。
26、大邑李氏
原籍:四川大邑出川时间:元末明初始祖:李逢春你好我是湖北人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记载我的老祖宗逢春公是四川大邑人时间是元末
明初战乱流落出川后来考取功名在北京及湖南当县令从朱元璋当皇帝起普通中国人才开始编家谱也可能因为别的原因所以在老谱上对逢春公前系记载的不是很清楚只写明老家附近有坐大雪山因而我们这支自称为雪山堂李氏我们的派系是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如果老谱里面记载了元朝末期至明朝中期有李逢春邓氏及三子李水澄何氏请与我联系)补充:逢春公有七子三子澄公(三房祖)六子源公(六房祖)奉父命回老家守墓曾流传兄弟二人后代在老家沿东西两向迁居三房后人有一支在清朝早期回迁荆州若若五百年枝散子实而根不。
27、大邑李氏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清康熙年间
我也是大邑李姓相传也是湖北麻城人。
据考证我们一族是麻城孝感乡人,祖宗入川三百年。
家谱;可文龙启得、春占元善良、祖宗光万国。
28、大邑李氏
原籍:湖北麻城(洪雅)入川时间:我們李家的祖辈是從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到四川的。
最初住在洪雅县,后全家迁到大邑县安仁镇定居。
父亲的堂叔李先春(我叫他幺爷爷),是我们李家第一个到成都求学的人。
他毕业于成都甲等工業学堂化工科,先后在大邑、乐山、仁寿等地担任盐场场长和知县、知事等职。
李先春的发展,让李氏家族看到一条新出路,一条追求上进、摆脱贫穷之路。
李光普,育有二子一女:大姐李洁芳、大哥李国康、三哥李国宁(建政前病逝)。
29、邛崃平乐李氏
原籍:浙江武陵入川时间:明万历年年间始祖李朝佐
清咸丰末年,邛崃首富李洪楷决定在邛崃平乐镇花楸山的深山中选址建宅时,一定想到了祖上避祸蜀地的那段历史。
邛崃李家祖上原是浙江武陵人氏。
始祖李朝佐,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官任山东单县知县,为官一向以勤政爱民著称。
李朝佐长子李延邦武举出身,任贵州守备之职。
李延邦无意中卷入官场政争,遭兵
部尚书奏“通匪”,万历帝下旨满门抄斩。
延邦遂令三子各给银四百两,乘夜潜逃入川,其中一子改名隐居临邛平落(邛崃古称临邛,平乐古称平落),即是李洪楷九世祖。
从彼时起,李家便隐居此处以种竹务农为业。
30、苍溪李氏
原籍:入川时间:明代始祖:李才仲
据可靠资料查考,苍溪县现白桥镇凤凰宫一带和天观乡阳岳山一带两个李姓聚居地的李姓,是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的后代,我们的先祖明朝葭萌县令李才仲是李元婴的第十五代孙。
李才仲的第十一代孙李正德有二子,长子李天华,次子李天锡。
其中李天华有六子,除第五子李允仲及其李天锡的两个儿子李允昌、李允秀留居在凤凰宫一带外,李天华的其余五个儿子李允甲、李允祥、李允贵、李允质均迁往阳岳山,由此形成了历史上上述两个李姓的聚居地。
习惯上的称呼是,以嘉陵江为界,嘉陵江以东的阳岳山一带李姓为河东李家,嘉陵江以西凤凰宫一带李姓为河西李家,二者之间相距约150华里。
由李才仲开始到现在最晚的孙辈已是第二十九代。
字辈:大德自发祥,明清庆泽长,传家崇孝友,万世永光昌。
该谱附:李氏族谱,光绪丙申年修。
31、四川富顺李氏
原籍:江西新建入川时间:元致和间始祖李荣六
李氏家乘: 不分卷:[四川富顺]:李远荣纂修;始迁祖:[元]李荣六;先世居江西新建县,宋建炎南渡时迁湖北麻城。
元致和间,荣六迁蜀之富顺富义乡,是为迁蜀始祖。
谱载像赞、世系派名、例言、封典、志册、墓志、行述、家传等。
民国28年(1939), 钞本。
32、四川自贡富顺李氏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入川时间:元佑六年入川始祖:李元庆
入川始祖是李元庆字子先,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系出东汉固始侯李通的后人。
在元佑六年(1939)庚申告凭文入蜀居鸿鹤镇。
娶姜氏生三子,长子有明居鸿鹤镇为鸿鹤镇七图里长,世世以盐为业,次子友成居长坝井,三子友成居仙人石。
明末时三支丁各数千有奇。
东抵
瓦泽铺,西抵大滩,南抵奈远镇,北抵四川富顺怀德李氏家谱字辈:(连维登运学良成定家帮国泰文仁义顺世庆隆光)清光绪21年(1895), 阳湖官廨木活字本
33、四川富顺怀德李氏家谱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明初始祖:李尚伦
(连维登运学良成定家帮国泰文仁义顺世庆隆光)
摘要:本族自明初入川,以世次无徵,谱奉尚伦为始祖,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八斗穈迁四川合江东乡石鹅癟、大湾、葛树湾。
卷首序文、凡例、诰命,卷一世系图,卷二至五世系表,卷六、七家传,卷八杂记,卷九艺文,卷十别房支谱略。
34、四川安岳李氏
原籍:江西—湖南入川时间:清康熙三十六年始祖李胜迁川祖李朝焕
李氏族谱: 五卷:[四川安岳]:李佑平等纂修;始祖:[明]李胜; 始迁祖:[清]李朝焕; [清]李朝癧;始祖胜,由抚州临川县桥上徙居丰城正信乡新城湖茫村。
明洪武四年由湖茫村徙居湖南邵阳县梅子市车塘踑。
明末朝焕、朝癧兄弟奉诏迁蜀,清康熙三十六年来安岳县永康乡镇子场高家沟落户,为迁安岳始祖。
卷一序文、凡例、家训、家传、五服图、世原图系等,卷二至五各派世系。
民国35、合江李氏家族1 原籍:湖北麻城入川时间:明初始祖:李尚伦。
合江东乡篆洞园李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清)李超琼等纂修;本族自明初入川,以世次无徵,谱奉尚伦为始祖,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八斗穈迁四川合江东乡石鹅癟、大湾、葛树湾。
清光绪21年(1895), 阳湖官廨木活字本。
36、合川李氏2
原籍:入川时间:17世纪(康熙晚期)始祖李长庚
1、李长庚族谱: 一卷:[四川合川]:李芳仑编写;始迁祖:李长庚;谱奉第四世李长庚为始迁祖,仅知其于十七世纪入川,立业于合川县白沙乡。
后裔分长清寨、罗家湾、李家湾等十大房。
谱载各房世系及家族大事记等。
2002年, 据抄本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