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二章 四边形 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教案_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归纳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学生从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向三角形全等的转化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图片欣赏,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平行四边形的原型,进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定义: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符号语言:
记作
读作
3、平行四边形定义的作用:
(1)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AB∥C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作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D
∵∥,∥∴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概念,让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信封,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信封中纸条的提示完成活动。

师:提问(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吗?请用信封中的材料验证你们的结论。

(2)在你们的验证过程中,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哪些性质?
生:各小组学生动手实践,思考讨论。

师:各组巡视,点拨指导。

2、学生总结,展示结果
师:那位同学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验证过程?你可以带着你的搭档一起演示。

师:请一组学生上台演示,指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掘闪光点,指出不足,补充遗漏。

生:边演示边讲解
师: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动态图,加深学生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合作交流,相互协作的能力。

(4):推理论证,验证性质
1、小组探究,分析思路。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旋转演示过程中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那么你能尝试用咱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它吗?
生: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边相等,角相等。

并各自独立写出证明过程吧﹗
2、规范书写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纠正、规范学生的书写证明步骤。

已知:。

求证:(1);
(2)。

证明:
3、师生共同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通过展示的规范化板书,严密的几何证明, 使学生理解证明过程的严谨性,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抽象能力,体会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的有关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从中体会转化思想。

(5):应用巩固,运用性质
1.已知:如图所示, □ ABCD的周长为22 cm,△ABD的周长为18 cm,求对角线BD的长
2. 已知:如图所示,在□ ABCD中,∠B+∠D=260°,求∠A,∠C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闯关活动,使学生达到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6):总结归纳,畅谈收获(多媒体出示)
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形成了哪些技能?
我掌握了哪些方法?
我收获了哪些经验?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回顾反思,理清课堂思路,总结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强化情感体验。

通过不同层面的广泛交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

(7):分层作业,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A类:课本P43习题1,2
B类:课时练P33习题6,7
设计意图: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特设计了分层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及证明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探究过程中,学生先是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抽象出平行四边形,进而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作用。

通过观察、动手实验、旋转操作、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性质,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证明。

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定理的探究与证明,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