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2.1脂肪烃第1课时(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脂肪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1、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
2、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
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的思想
重点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 (2) 烯烃:
2、物理性质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3) 聚合反应:
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
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1燃烧:○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催化氧化:2R—CH=CH2 + O22R1C
O
R2
CH3
(3) 加聚反应
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2) 加聚反应: n CH
2
=CHCH=CH
2
催化剂
(顺丁橡胶)
教学过程备注引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
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如烃的卤代反应。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如不饱和碳原子与H 2、X 2、H 2O 的加成。
(3)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阅读学与问]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投影]
过渡]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3) 分解反应
讲]烷烃的化学性质一般稳定。
在通常状况下,烷烃跟酸、碱及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但在特定条件下烷烃也能发生上述反应。
讲]烯烃的化学性质与其代表物乙烯相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烯烃能使酸性KMnO 4溶液和溴水褪色。
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以丙烯为例。
要求学生练习)
讲]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凡是不对称结构的烯烃和酸(HX)加成时,酸的负基(X-)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也就是马氏规则。
(2)氧化反应
○
1 燃烧:C n H 2n +2
n
3O 2n CO 2 + n H 2O
○2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R —CH=CH 2
R —COOH + CO 2
R 1
C
R 2
C H
R 3
R 1
C
O
R 2
+ R 3—COOH
○
3 催化氧化 2R —CH=CH 2 + O 2
2R
1
C
O
R 2CH
3 在臭氧和锌粉的作用下,
光照
3n+1 2
点燃
C
C
R 1H
R 2R 3
C O H
R 1 + C O
R 3R 2
(3) 加聚反应
投影练习]请以丙烯和2-丁烯为例来书写上述三各反应方程式
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讲]二烯烃跟烯烃性质相似,由于含有双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1,3-丁二烯与溴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
讲]当两个双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溴原子连接在1、4两个碳原子上,即1、4加成反应
(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讲]若两个双键中的一个比较活泼的键断裂,溴原子连接在1、2两个碳原子上,即1、2加成反应
讲]以上两种加成是二烯烃与溴等物质的量加成,若要完全发生加成反应,1 mol 的二烯烃需要2 mol 的溴,
CH 2=CHCH=CH 2 +2Br 2 CH 2BrCHBrCHBrCH 2Br
讲]二烯烃可发生加聚反应,如
(2) 加聚反应 n CH 2=CHCH=CH 2
催化剂
H 2C C H
H C
C H 2
*
n
(顺丁橡胶)
小结]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课后练习] 教学回顾:
模块学习评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滴定管、蒸馏烧瓶、量筒等仪器上都具体标明了使用温度
B.冷浓硫酸保存在敞口的铅制的容器中
C.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D.KNO3晶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利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解析】蒸馏烧瓶没有规定使用温度;铅不能被冷浓硫酸钝化,铅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浓硫酸;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D
2.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各种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解析】铜与AgNO3反应置换出Ag,同时生成Cu(NO3)2,A项正确;NaOH 既能与HCl反应,也能与CO2反应,B项不正确;浓硫酸能使蛋白质变性,C项不正确;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D项不正确。
【答案】 A
3.(2013·浙江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时,过滤后要加入氧化剂(如H2O2等)将I-氧化为I2,再加入萃取剂(如苯、CCl4等)进行萃取、分液,最后经蒸馏获得单质碘,A项错。
实验室利用乙醇制取乙烯时,要控制温度在170 ℃,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错。
Cl-存在时,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形成空隙,加速铝制品的腐蚀,C项正确。
(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uSO4溶液为重金属盐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项错。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