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等,代表作《三国演义》。

相关背景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董卓趁机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

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图谋铲除董卓,以下就是课文节选的部分。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本文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一系列情节,刻画出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曹操立在了读者面前。

结构图解
揣摩领悟
赏情节
1.试概括本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2.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文中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哭,有什么作用?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赏语言
4.曹操行刺时,偏遇吕布“侍立于侧”,加大了行刺难度,曹操随机一句“马羸行迟”,化解了危机。

试分析这四个字的作用。

5.如何理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6.“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

赏技巧
7.本文是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参考答案】
揣摩领悟
1.[明确]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明确]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做铺垫,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

3.[明确] 本文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进程来进行的。

具体情况如下图:
好处:
这样安排情节,使情节紧凑,故事发展合理,既能调动读者的兴趣,又让读者易于接受。

4.[明确] 这四个字,可谓一石二鸟,既调走了吕布,又为自己的行刺备足了机会。

5.[明确] ①敢于与天下人为敌,体现了曹操性格中强悍的一面,这也是他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

②陈宫责备他,他却不辩解,非常坦率地说出了自己做人的准则,体现了政治家的野心。

总之,这句话体现了曹操的敢说敢言、敢作敢为,也体现了他的残忍、自私。

正如小说评论家说曹操是“心口如一之小人”。

6.[明确] 所谓“文不甚深”,是指《三国演义》的文字老少皆宜、通俗易懂,深受大众的喜爱。

所谓“言不甚俗”,是指《三国演义》的语言还是能够体现当时的历史趣味的,并不是完全形如白水、平淡无味,而且许多语句读之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如:“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

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于是众官皆哭。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的语言脱离了平俗的表达,整散结合,跌宕起伏,层层推进,饶有趣味;而曹操的语言则接近白话,简洁明快,击中要害。

7.[明确] 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暴露出曹操的自私、狠毒的本性。

②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加以塑造,通过人物的活动来诠释人物性格。

如曹操献刀,董卓倒身卧,面向内时,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被发现时,急持刀跪下献刀,表现其善度势情、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


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主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