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溴酸等无氧酸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氧酸目录
SiO2(s) + 6 HF(aq) → H2[SiF6](aq) + 2 H2O(l) 正因如此,它必须储存在塑料容器中〔理论上讲,放在聚四氟乙烯做成的容器中会更好〕。
氢氟酸还是一种复原剂,假设要长期储存,不仅需要一个密封容器,而且容器应尽可能真空。
而氢氟酸可以溶解绝大多数无机氧化物的才能也是因為它的复原性。
消费
工业上用萤石〔氟化钙CaF2〕和浓硫酸来制造氢氟酸。
加热到250摄氏度时,这两种物质便反响生成氟化氢。
反响方程式为:
CaF2 + H2SO4 → 2 HF + CaSO4
这个反响生成的蒸气是氟化氢、硫酸和其他几种副产品的混合物。
在此之后氟化氢可以通过蒸馏来提纯。
用途
由于氢氟酸溶解氧化物的才能,它在铝和铀的提纯中起着重要作用。
氢氟酸也用来蚀刻玻璃,半导体工业使用它来除去硅外表的氧化物,在炼油厂中它可以用作异丁烷和丁烷的烷基化反响的催化剂,除去不锈钢外表的含氧杂质的“浸酸〞过程中也会用到氢氟酸。
氢氟酸也用于多种含氟有机物的合成,比方Teflon(聚四氟乙烯〕还有氟利昂一类的致冷剂。
平安性
在人体内部,氢氟酸与钙离子和镁离子反响,正因为如此,它会使靠以上两种离子发挥机能的器官丧失作用。
接触、暴露在氢氟酸中一开始可能并不会疼痛,而病症可能直到几小时后氢氟酸与骨骼中的钙反响时才会出现。
假设不进展处理,最终可能导致心、肝、肾和神经系统的严重甚至是致命损伤。
接触氢氟酸后的初始救护措施通常包括在接触部位涂上葡萄糖酸钙凝胶。
假设接触范围过广,又或者延误时间太长的话,医护人员可能会在动脉或周围组织中注射钙盐溶液。
但无论如何,接触氢氟酸后必须得到及时并且专业的护理。
即使能得到及时治疗,身体外表少于10%的面积暴露在氢氟酸中也会是致命的。
〔身体少于2%的面积暴露在氢氟酸中也有可能是致命的〕吞服高浓度的氢氟酸溶液会导致急性的低血钙症,引致心脏停搏及死亡。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81016
CAS号7664-39-3
中文名称氢氟酸
英文名称Hydrofluoric acid
别名氟化氢溶液
分子式HF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
商品为40%的水溶液
分子量20.01 沸点120℃(35.3%) ℃( 纯)
溶解性与水混溶
密度相对密度(水=1)1.26(75%);相对密度(空气=1)1.27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高纯氟化物的制备、玻璃蚀刻及电镀外表处理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安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安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浸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
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可引起角膜穿孔。
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
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慢性炎症,引起牙周炎、氟骨病。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1276ppm,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33~41mg/m3,平均20mg/m3,经过1~5.5个月,可出现粘膜刺激,消瘦,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部分动物死亡。
致突变性:DNA损伤:黑胃果蝇吸入1300ppb(6周)。
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别离:黑胃果蝇吸入2900ppb。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980ug/m3(孕1~22天),引起死胎。
危险特性:腐蚀性极强。
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响,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离子色谱法
超纯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刊,英]/Paulsen P.J.;Beary E.S.;Bushee
D.S.//Anal.Chem.-1988,60(10).-971~975 ?分析化学文摘?1990.4.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F]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平安区,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平安情况下堵漏。
喷雾状水,减少蒸发。
用沙土、枯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搜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搜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穿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假设有
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
2. 氢氯酸〔盐酸〕HCl
Chlorohydric acid
熔点〔℃〕:-114.8〔纯HCl)
沸点〔℃〕: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气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禁配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l〕的水溶液,是一元酸。
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翻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7%左右。
同时,胃酸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
氯化氢是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盐酸,也称氢氯酸(Chlorohydric acid),化学式HCl, 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强酸,易挥发。
其用途相当广泛。
由于带有腐蚀性,在使用时应相当小心,及遵从平安指引。
标况下,盐酸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在37%左右。
工业所制的盐酸略带黄色,因为其中常混有少量3
价铁离子。
盐酸大约于公元800年左右由波斯人发现的。
常见反响
NaOH+HCl→NaCl+H2O
MnO2+2HCl(加热)→Cl2+MnO+H2O
形状
氯化氢是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氯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叫做氢氯酸,习惯上叫盐酸。
提取方法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一般是用食盐和浓硫酸起反响,不加热或略微加热,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2SO4〔浓〕=NaHSO4+HCl↑
在500℃到600℃的条件下,继续起反响而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NaHSO4+NaCl=〔△〕N aSO4+HCl↑
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2HCl↑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81013
CAS号7647-01-0
中文名称盐酸
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别名氢氯酸
分子式HCl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分子量36.46
蒸汽压30.66kPa(21℃)
℃/℃/20%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密度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密度(空气=1)1.26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2.对环境的影响:
一、安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安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
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响,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响,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硫氰酸汞比色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5.环境标准:
国标编号81017
CAS号10035-10-6
中文名称氢溴酸
英文名称Hydrobromic acid
别名溴化氢溶液
分子式HBr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酸味
分子量80.92 沸点126℃(47%) 熔点℃(纯品)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乙酸
密度相对密度(水=1)1.49(47%)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无机溴化物和有机溴化物,用作分析试剂、触媒及复原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安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安康危害: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病症和消化功能障碍。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6mg/kg(大鼠静脉);LC502858ppm,1小时(大鼠吸入);814ppm,1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响。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环氧乙烷的衍生作用和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少量盐酸和氢溴酸——(Anthony,L.J.;Prescot t,B.E.),?J.Chromatogr.?,1983,264,No3,405-413(英文)。
?分析化学文摘?,1985.5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9.9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平安区,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平安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枯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搜集以少量参加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搜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穿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假设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4. 氢碘酸 HI
Hydrogen iodide
氢碘酸,其水溶液为无色至浅黄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在空气中强烈发烟,是一种不稳定、具强复原性的强酸。
分子量 127.93
蒸汽压 53.32kPa(-48.3℃〕
熔点 -50.8℃
沸点:-35.1℃
pKa: -5.2
溶解性易溶于水
密度相对密度〔水=1〕5.23;
相对密度〔空气=1〕4.4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碘化物、杀菌剂及作药物原料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81019
CAS号10034-85-2
中文名称氢碘酸
英文名称Hydroiodic acid
别名碘化氢溶液
分子式HI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浅黄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在空气中强烈发烟
分子量127.91 沸点℃(57%) 熔点℃(纯品)
溶解性溶于水
密度相对密度(水=1)1.70(57%)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复原剂,也用于合成碘烷及其他碘化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安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安康危害:有强腐蚀作用。
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暴露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响。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碘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平安区,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平安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枯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搜集以少量参加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搜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穿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假设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5. 氢氰酸 HCN
Hydrogen cyanide
氰化氢(HCN〕为有挥发性〔沸点26℃〕的无色液体,剧毒,分子构造式为 H-C≡N,能与水互溶,溶于水后称氢氰酸。
氢氰酸是极弱的酸。
其易燃,高毒。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
pH:
熔点〔℃〕:-13.2
沸点〔℃〕:25.7
相对密度〔水=1〕:0.6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3
饱和蒸气压〔kPa〕:53.32〔9.8℃〕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83.5
临界压力〔MPa〕:4.9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5
闪点〔℃〕:-17.8
引燃温度〔℃〕:538
爆炸上限%(V/V〕:40.0
爆炸下限%(V/V〕:5.6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
主要用途: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氢氰酸
某些原子团形成的分子与卤素单质有相似的性质,它们的离子也与卤素离子的性质相似,这些原子团称为拟卤素。
重要的拟卤素有氰(CN)2、硫氰(SCN)2和氧氰(OCN)2等。
氰(CN)2是无色可燃气体,剧毒,有苦杏仁味。
氰化氢(HCN)为有挥发性(沸点26℃)℃℃℃℃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
密度相对密度(水=1)0.69;相对密度(空气=1)0.93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3(无机剧毒品),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安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安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顿而死亡。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木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顿而死亡。
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各种温血动物的中毒表现根本一样,呼吸先快后慢,瘫痪、侧卧、痉挛、窒息、呼吸停顿、死亡,一般呼吸停顿5~10分钟,心跳停顿。
猫、狗、猴还有呕吐表现。
氰化氢具有速杀性。
中毒严重时,能使人很快死亡。
低浓度时,无积累作用。
当空气中浓度低于0.04mg/L时,对人员长时间的作用也无危险。
初闻到时,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口内有苦杏仁味,口舌发麻,紧接着头痛、胸闷、呼吸困难、身体不支、意志消失、强直性痉挛,最后全身麻木以致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中毒:LD50810μg/kg(大鼠静脉);3700μg/kg(小鼠经口);LC50357mg/m3,5分钟(小鼠吸入)
污染来源:氰化物主要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如硝基丙烯酸类单体,制造己二胺及腈类。
也可作为中间产物产生,在焦炭炉中也可产生氰化氢。
代谢和降解:游离氰基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巯基丙酮酸转硫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硫起加成反响,转变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
然后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游离氰基还可与体内含钴的化合物如羟钴胺(维生素B12)结合形成无毒的氰钴化合物。
因此临床上有用羟钴胺或依地酸二钴抢救CN-急性中毒的报告。
人体对CN-有较强的解毒机能,氰化物是非蓄积性毒物。
当不致产生中毒剂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进入机体后,可被迅速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盐与氨。
地面水中带存在着可以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将氰经生物氧化用途转化为碳酸盐与氨。
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净过程相当迅速,但水体中氰化物的自净过程还要受水温,水的曝气程度(搅动)、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响。
土壤对氰化物出有很强的净化才能。
进入寺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气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被同化或氧化分解。
存留于土壤中并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转化为碳酸盐、氨和甲酸盐。
当氰化物持续污染时,土壤微生物经驯化、毓可产生相适应的微生物群,对氰的净化起宏大作用。
因此有些低浓度含氰工业废水长期进展污水灌溉的地区,土壤中的氰含量几乎没有积累。
残留与蓄积:自然界对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强的净化作用,因此,一般来说外源氰不易在环境和机体中积累。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事故排放、高浓度持续污染),氰的污染量超过环境的净化才能时,才能在环境中残留、蓄积,从而构成对人和生物的潜在危害。
迁移转化:氰化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
动植物体内都含有一些氰类物质,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当量的含氰糖甙。
它水解后释放出洲离的氰化氢,在一些普通粮食、蔬菜中,也可检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含量为0.003-0.130mg/kg。
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土壤腐植质。
腐植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氮化合物。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与其中有机质的含量亲密相关。
由于氰化氢及易挥发,多数氰化物易溶于水,因此排入自然环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气)淋溶稀释、扩散,迁移才能强。
氰化氢和简单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氰化氢易逸入空
气中;或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盐与氨。
简单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氢。
水中如含无机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过程。
HCN是有苦杏仁味的气味,极易扩散,易溶于水而成氢氰酸;氰化物一般为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有HCN的微弱臭味,能使水产生杏仁臭。
氰化物中毒的病症为:轻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
重者呼吸不规那么,逐渐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长期放置那么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胶比电解式;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甲基橙检测管法、联苯胺检测管法、指示笔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
联邻甲苯胺检气管比长度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皮]前苏联(1974)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0.01mg/m3(昼夜均值)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3mg/m3(表1);1.9mg/m3(表2)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8~5.5(表1);0.15~4.6(表2)
三级0.28~8.3(表1);0.24~7.0(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24mg/m3(表2);0.030mg/m3(表1)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措施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参加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
对HCN那么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放入碱性介质中,通氯气或加次氯酸盐使之转化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还可以采用控制燃烧法把氰化物完全破坏。
氨氧化过程的废气中含有可回收的氢氰酸。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制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车间应装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穿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假设不能立即切断气源,那么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气氛呼吸器,在平安间隔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
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
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用雾状水驱散蒸气。
6. 氢硫酸 H2S
氢硫酸它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有酸的特性〕,不直接腐蚀皮肤,作于用皮下血管,痛由皮下产生,它在高浓度时,容器口有小液滴生成,兑水时产生大量的热,硫化氢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H2S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6。
硫化氢气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氢硫酸是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稍弱。
氢硫酸是溶液,属混合物,含有不同的分子和离子〔硫化氢分子、水分子、H+、S2-、HS-、极少量OH-〕。
氢硫酸可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复原性,所以氢硫酸不宜在空气中长久保存。
氢硫酸的氧化性并不是其中的硫原子而是其中的氢原子,它能与金属反响放出氢气,因此拥有氧化性,硫化氢在常温时很难被空气中的O2氧化。
氢硫酸是弱电解质。
硫化氢和氢硫酸
硫蒸气能和氢直接化合生成硫化氢。
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与稀盐酸作用来制备硫化氢气体:
FeS + 2H+ ─→ Fe2+ + H2S↑
硫化氢是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有毒气体,有麻醉中枢神经作用,吸入大量H2S时会因中毒而造成昏迷甚至死亡。
工业上H2S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含量为0.0lmg·L-1。
由于H2S有毒,存放和使用不方便,所以分析化学中常以硫代乙酰胺作代用品。
这是由于硫代乙酰胺缓慢水解:
CH3CSNH2 + 2H2O ─→ CH3COO- + NH4+ + H2S↑
产生的H2S在溶液中可即时反响,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H2S是极性分子,但极性比水弱。
由于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倾向很小,因此熔点(-86℃)、沸点(-71℃)比水低得多。
完全枯燥的H2S稳定,不与空气中氧作用。
H2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假设空气供应缺乏,那么生成硫和水:
2H2S + 3O2 ─→ 2SO2↑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