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中卫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四中生物体内毒素含量,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有可能是生产者B.乙是动物
C.丙有可能是初级消费者D.丁是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信息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生物富集关系),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依题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出:甲有可能是生产者、乙是动物、丙有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最高级消费者。

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2.夏天的傍晚,萤火虫在树丛间飞舞,点点荧光非常好看。

这是因为萤火虫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
A.电能B.热能C.光能D.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萤火虫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光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能量的形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3.甲显微镜的目镜为10倍、物镜为10倍,乙显微镜的目镜为16倍,物镜为40倍,则在视野中哪台显微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乙多
D.不可判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甲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10×10=100倍;乙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
16×40=1.甲放大的倍数小,看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选B.
4.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二者都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二者都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骨骼肌的特点和功能,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据此答题。

【详解】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理解掌握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建立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潍县萝卜有大缨、小缨、二大缨三个品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可以合理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答案】D
(1)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③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详解】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全面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且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如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海洋等资源,A错误。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B错误。

C.同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并且是特定的,C错误。

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要合理引进一些外来物种,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基础知识扎实,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灵活答题。

6.人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B.气管C.肺泡D.支气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详解】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点睛】
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要重点掌握。

7.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桃树的种子由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B.菜粉蝶与蝗虫的发育同属于不完全变态
C.苹果和梨等果树都是通过扦插繁育优良品种
D.鸡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桃树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A错误;
B、菜粉蝶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苹果、梨和桃等许多果树适合用嫁接,C错误;
D、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所以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8.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个体
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D.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植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所以人们常吃的西瓜是果实,从结构层次上看是器官,故A错误。

B.番茄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B错误。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所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区别,并不是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故C错误。

D.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的器官种类,植物的组织类型。

9.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中的血流情况模式图,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肾小球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为动脉血,C为静脉血,则B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4)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
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A正确;若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肾小球,B正确;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若A为动脉血,C为静脉血,则B为组织细胞内的毛细血管,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路线。

10.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反应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列指数属于肥胖的是()
A.18 B.26 C.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国际上常用BMI指数(体质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

BMI指数是用体重(kg)/身高2(m2)所得的数值。

【详解】
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值在20~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

分析可知,体重指数为18表示体重
偏轻,体重指数为26表示体重正常,体重指数为40,说明身体肥胖。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体重比较方法。

11.家蚕和青蛙的个体发育方式都属于变态发育,下列属于它们变态发育共同点的是()
A.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发育过程都为完全变态
C.发育过程都有蛹期
D.幼体和成体都有很大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苍蝇、蚊子、菜粉蝶等。

(2)青蛙是有性生殖,卵细胞和精子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幼体,蝌蚪再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

像青蛙这样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详解】
家蚕的发育不在水中进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A错误;
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没有蛹期,C错误;
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D正确。

【点睛】
掌握昆虫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关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体细胞经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和原来细胞的一样多
B.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分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等结构。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详解】
A.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A正确。

B.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只有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如蚕豆根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细胞膜既具有保护功能又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错误。

D.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D错误。

1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此俗语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A.扦插B.芽接C.枝接D.压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扦插的知识。

点评:了解植物进行人工营养繁殖的几种方法,分别为:扦插、嫁接、压条等。

14.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排尿B.排便C.呼吸和心跳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
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心脏跳动、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
学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故ABC不符合题意;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比较。

15.日本在发生强地震后,为了防止灾区的传染病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等进行大面积消毒,这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考虑,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免疫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因此,为了防止灾区的传染病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等进行大面积消毒,这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考虑,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6.珍妮·古道尔是著名的动物学家,她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

她说“黑猩猩是一种非常害羞的动物,每次见到我都会迅速闪开。

它们会瞥一眼我这个来到它们地盘的‘白猿’然后消失踪迹。

”她对黑猩猩的这个发现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
C.文献法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科学家就是在非洲森林这种自然状态下记录了黑猩猩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B正确;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
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C错误;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D错误。

点睛: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17.人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现有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试问,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能卷舌的几率是()
A.25%B.50%C.75%D.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出了不能卷舌的女儿,说明这对夫妇控制能否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不能卷舌的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而这对基因由夫妇双方各提供一个,如图所示:
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生出能卷舌孩子的几率是75%。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做出遗传图解对解答该题很有帮助。

18.如图依次为海带、葫芦藓、桫椤和金花茶四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有真正的根B.②和③生殖不受水的限制
C.③有输导组织D.④种子裸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详解】
①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②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③桫椤属于蕨类植物,它们并没有真正适应陆生环境,原因是生殖离不开水,B错误;③属于蕨类植物,有真正的输导组织,C正确;④金花茶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

19.下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答案】B
【解析】
从甲到乙,胸廓的容积扩大,是在吸气,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两栖动物的基本的特征()
A.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成体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
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1.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子房的胚珠里形成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D.大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
【答案】B
【解析】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输送到胚珠内一颗与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故A正确;珠被发育成①种皮,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子叶,故B错误;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能发育新植物体的是胚,故C正确;种子有无阳光都能萌发,因此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阳光,故D正确。

故选B。

22.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要关注说明书上的哪些内容()
A.生产日期和保质期B.用法用量
C.注意事项D.以上全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安全用药常识进行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适用症、用法和用量、禁忌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处方药还可以遵照医嘱使用。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用药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会加重病情。

23.下列有关安全用药或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从动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副作用小,增加剂量可使病情尽快好转
B.某人因受伤导致暗红色血液不断从小腿伤口流出,止血指施是指压受伤血管近心端
C.口对口吹气时,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下颌,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口部用力吹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