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抉微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诊抉微心得体会
四诊抉微读书心得
四诊,即望闻问切。
临床中我们通过四诊了解患者的症状,再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症候,求得其原因,指导我们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而且人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所以人体内部脏腑出现问题,或者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人体就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症状。
难经有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其并不是对四诊划分等级,只是对医生能力的某一种评价体系。
四诊同等重要,要想正确认识疾病,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四诊合参。
因为有某个证不一定会出现所有的症状,每一个证都存在自身的发展过程。
如我们舌诊看到舌苔薄白,不能确定何证,风热初起可能薄白,但如果重些可能变黄,这也说明了每个症状可能有不同的原因这时就需要结合其他诊法确定了。
而且症候的显现有真有假,所以有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的理论。
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学习四诊时应该联系学过的中医理论和不断的临床练习与总结。
如恶寒这一症状,为什么会出现,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恶寒那就是阳气相对的减少了,其中又有阳
虚,直中寒邪,或者外感寒邪等。
如果再结合其他症状,是否有发热?加衣近火能否缓解?四诊合参,方能辩证。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便能深刻理解而不疏漏。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需要不断临床练习。
如问诊,不训练就难以有针对地问,不疏漏地问,而且还要很好的与不同的病人交流。
又如脉诊,浮脉,书上说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但是这种感觉,脉的力度形状,不亲自体会就永远不懂。
中医有很多这种模糊的概念与界线需要我们通过临床慢慢体悟。
我觉得还需要具备三个思维。
即知常达变,整体把握,动态分析。
知常达变,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正常人的症状特点。
中医认为什么才是正常人?应该是四诊都正常,例如正常的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正常的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多体会常人的脉象,才不用等遇到病脉的时候还以为平脉。
整体把握,无论学习哪种诊法,都要先对该诊法对基本症状的分析整的把握。
因为症状千变万化,原因复杂,但基本的症状,基本的病机理解了,比类推之,触类旁通,其他的也渐渐明白。
例如脉象有28种,区别在于脉位,脉速,脉形,脉力的不同,所以基本脉象有浮沉,迟数,虚实,其它的脉象不过是变化或相并得之。
动态分析,每一个疾病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不能动态把握,就难以了解其病因,难以正确地预后,不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如果一个人的舌苔黄,当变薄白即将愈,或变黑,那便是疾病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