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七中肥西农兴中学合肥三十二中合肥五中2020高三化学冲刺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W与X形成的化合物尾气是CO,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是NaOH溶液,两者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6。我国对二氧化硫一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水平,该电池可实现硫酸生产、发电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 2H2O-2e-= SO42-+4H+
A. 25°C时,HNO2电离常数的数量级是10-4
B。 M点溶液中存在:3c(H+)+c(HNO2)=3c(OH-)+c(NO2-)
C。 图上M、N、P、Q四点溶液中所含离子 种类相同
D. a=10。8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P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NO2),同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NO2—)=c(H+)+c(Na+),二式联立可得:c(NO2-)+c(HNO2)=c(Na+),此为NaNO2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即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NO2,亚硝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初始亚硝酸溶液的体积为10。80mL,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选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11.2LCl2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Cl2、Cl-、HClO和ClO-四种微粒总数为0.5NA
B。 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7.8g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 常温常压下,0.1mol NH3与0.1mol HCl充分反应后所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仍为0.1NA
(3)探究硫脲的性质:①取少量硫脲溶于水并加热,验证有NH4SCN生成,可用的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向盛有少量硫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NH3放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为 ______。
③可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硫脲,已知MnO 被还原为Mn2+,CS(NH2)2被反应为CO2、N2及S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答案】 (1). 打开装置a、b 之间的活塞 (2)。 饱和NaHCO3溶液 (3)。 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 (4)。 水浴加热 (5). 2CaCN2+ Ca(HS)2+ 6H2O 2CS(NH2)2+ 3Ca(OH)2(6). FeCl3(7).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变蓝则为NH3(8). 14:5
【详解】A。 HNO2的电离常数 ,未滴加氢氧化钠时,0.1mol/L的HNO2溶液的pOH=11.85,即溶液中c(OH—)=10-11。85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可知c(H+)=10—2.15mol/L,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NO2⇌H++NO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大致相等,所以 ,故25°C时,HNO2电离常数的数量级是10—4,故A正确;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
B 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②,再通O2,然后加热③
C。 装置③中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OH +O2 2CH3CHO+2H2O
D。 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装置图,①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氧气,通入②中与乙醇形成混合蒸气,在③中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④用于收集乙醛以及未反应的乙醇,据此分析解答.
B。 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
C. 该电池工作时质子从Pt2电极经过内电路流到Pt1电极
D. 该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该电池的Pt1电极为负极,发生SO2的氧化反应;Pt2电极为正极,发生氧气的还原反应。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Pt1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结合原理示意图可知,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明确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滴入过氧化氢就会反应放出氧气,容器中的压强会增大。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形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W、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室温下易升华,W、Z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液体,广泛用于海带提碘等化学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②当装置c中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调节c中的液体量来调节压强,所以长直导管的作用是: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故答案为: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
3.下列关于2-环己基丙烯( )和2-苯基丙烯(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者均为芳香烃B. 2-苯基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 二者均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D. 2-苯基丙烯的一氯代产物只有3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结构中不含苯环,不是芳香烃,故A错误;
B、2-苯基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不能说一定,因为当苯环与丙烯基连接的单键旋转时就不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详解】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避免生成的氧气,使装置内压强过大,故A正确;
B.实验时应先加热③,以起到预热的作用,使乙醇充分反应,故B错误;
C.催化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生成乙醛,发生2CH3CH2OH+O2 2CH3CHO+2H2O,故C正确;
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以避免发生倒吸,故D正确;
【解析】
【分析】
(1)装置b中的试剂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3)检验SCN-用Fe3+;检验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硫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可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1)①装置a中,需防止启普发生器内正压力的形成,所以应打开活塞,装置b中的试剂应能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同时又不能吸收CO2,应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打开装置a、b 之间的活塞;饱和 NaHCO3溶液;
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10。80,所以当加入5.4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NO2和NaNO2,存在电荷守恒:c(OH-)+c(NO2—)=c(H+)+c(Na+),存在物料守恒:c(NO2-)+c(HNO2)=2c(Na+),二式联立可得2c(H+)+c(HNO2)=2c(OH—)+c(NO2-),故B错误;
【详解】由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C、O、Na、Cl;
A.X、Z形成的化合物ClO2,可作为水的消毒剂,A正确;
B.化合物Y2X2是Na2O2,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YZX是NaClO,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O,即W〉X;Na+是10电子结构,核外电子层数是2,Cl-是18电子结构,核外电子层数是3,故Na+〈Cl-,即Y<Z,C正确;
C、两者都有碳碳双键,所以二者均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因2-苯基丙烯分子中含有5种等效氢原子,则其一氯代产物有5种,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烃,为易错点。
4。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20.8℃,能与水混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Z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B. 化合物Y2X2和YZX都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C. 原子半径大小:W〉X;简单离子半径:Y<Z
D. W与X形成的化合物尾气可用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Y、Z形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该化合物是食盐NaCl,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是Na、Z是Cl;W、Z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液体,广泛用于海带提碘等化学实验中,则该化合物是做萃取剂,即CCl4,则W为C;W、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室温下易升华,推测该化合物是CO2,则X为O,则W、X、Y、Z分别为:C、O、Na、Cl。
答案选C。
【点睛】原电池中涉及的三个方向:一是电子的迁移方向,沿外电路中的导线由负极迁移至正极;二是电流的方向,外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三是电解质中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朝向正极的方向迁移,阴离子朝向负极的方向迁移。
7。在25°C时,向a mL 0.10mol·L-1的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OH[pOH= —lgc(OH-)]与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N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安徽省合肥七中、肥西农兴中学、合肥三十二中、合肥五中2020届高三化学冲刺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1。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通过分析可知,SO2在负极被氧化,O2在正极被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相同条件下,电池放电时,负极消耗的SO2和正极消耗的O2体积比为2:1,B项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Pt1为电池的负极,Pt2为电池的正极,所以质子从Pt1电极经过内电路迁移到Pt2电极,C项错误;
D.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同时获得了硫酸又避免了SO2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D项正确;
B.煤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反应,产品主要为出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故B正确;
C.羊毛、蚕丝、棉花和麻等在自然界中存在,属于天然纤维,故C正确;
D.天然气广泛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也可用作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炭黑等,故D正确;
(1)制备Ca(HS)2溶液,所用装置如图(已知酸性:H2CO3>H2S):
①装置a中反应发生的操作为 _________;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
②装置c中的长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制备硫脲:将CaCN2与Ca(HS)2溶液混合,加热至80℃时,可合成硫脲,同时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 工业上可通过石油的热裂解生产苯、甲苯等芳香烃( )
B。 煤干馏的产品有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C。 羊毛、蚕丝、棉花和麻等是天然的蛋白纤维或植物纤维
D。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作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上,通过石油的热裂解获得乙烯、1,3-丁二烯等短链不饱和烃,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苯、甲苯等芳香烃,故A错误;
D. 在2.8g晶体硅中所含的Si-Si键的数目为0。4NA
【答案】B
【解氯气物质 量,故A错误;
B. 7。8g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钾反应后变为+1价,故0.2mol钾反应后转移电子为0。2NA,故B正确;
C. NH3和HCl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故无氯化铵分子,故C错误;
C. M、N、P、Q四点溶液中均含有:H+、OH—、NO2—、Na+,故四点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相同,故C正确;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10.80,故D正确;
故选B.
8.CS(NH2)2(硫脲,白色而有光泽的晶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13.6g;在150 ℃时转变成NH4SCN)是用于制造药物、染料、金属矿物的浮选剂等的原料.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Ca(HS)2与CaCN2(石灰氮)合成硫脲并探究其性质。
D. 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其周围四个硅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但是每个共价键是两个硅原子共用的,所以1molSi含有2mol共价键,2.8g晶体硅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含有Si−Si键的个数为0.2NA,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公式 (标况时,Vm=22。4L/mol)的使用是易错点,在使用时一定看清楚两点:①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②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是否为气体。
答案选D。
6。我国对二氧化硫一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水平,该电池可实现硫酸生产、发电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 2H2O-2e-= SO42-+4H+
A. 25°C时,HNO2电离常数的数量级是10-4
B。 M点溶液中存在:3c(H+)+c(HNO2)=3c(OH-)+c(NO2-)
C。 图上M、N、P、Q四点溶液中所含离子 种类相同
D. a=10。8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P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NO2),同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NO2—)=c(H+)+c(Na+),二式联立可得:c(NO2-)+c(HNO2)=c(Na+),此为NaNO2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即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NO2,亚硝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初始亚硝酸溶液的体积为10。80mL,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选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11.2LCl2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Cl2、Cl-、HClO和ClO-四种微粒总数为0.5NA
B。 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7.8g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 常温常压下,0.1mol NH3与0.1mol HCl充分反应后所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仍为0.1NA
(3)探究硫脲的性质:①取少量硫脲溶于水并加热,验证有NH4SCN生成,可用的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向盛有少量硫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NH3放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为 ______。
③可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硫脲,已知MnO 被还原为Mn2+,CS(NH2)2被反应为CO2、N2及S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答案】 (1). 打开装置a、b 之间的活塞 (2)。 饱和NaHCO3溶液 (3)。 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 (4)。 水浴加热 (5). 2CaCN2+ Ca(HS)2+ 6H2O 2CS(NH2)2+ 3Ca(OH)2(6). FeCl3(7).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变蓝则为NH3(8). 14:5
【详解】A。 HNO2的电离常数 ,未滴加氢氧化钠时,0.1mol/L的HNO2溶液的pOH=11.85,即溶液中c(OH—)=10-11。85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可知c(H+)=10—2.15mol/L,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NO2⇌H++NO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大致相等,所以 ,故25°C时,HNO2电离常数的数量级是10—4,故A正确;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
B 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②,再通O2,然后加热③
C。 装置③中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OH +O2 2CH3CHO+2H2O
D。 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装置图,①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氧气,通入②中与乙醇形成混合蒸气,在③中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④用于收集乙醛以及未反应的乙醇,据此分析解答.
B。 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
C. 该电池工作时质子从Pt2电极经过内电路流到Pt1电极
D. 该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该电池的Pt1电极为负极,发生SO2的氧化反应;Pt2电极为正极,发生氧气的还原反应。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Pt1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结合原理示意图可知,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明确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滴入过氧化氢就会反应放出氧气,容器中的压强会增大。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形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W、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室温下易升华,W、Z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液体,广泛用于海带提碘等化学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②当装置c中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调节c中的液体量来调节压强,所以长直导管的作用是: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故答案为:作安全导管,避免烧瓶内压强过大;
3.下列关于2-环己基丙烯( )和2-苯基丙烯(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者均为芳香烃B. 2-苯基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 二者均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D. 2-苯基丙烯的一氯代产物只有3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结构中不含苯环,不是芳香烃,故A错误;
B、2-苯基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不能说一定,因为当苯环与丙烯基连接的单键旋转时就不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详解】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避免生成的氧气,使装置内压强过大,故A正确;
B.实验时应先加热③,以起到预热的作用,使乙醇充分反应,故B错误;
C.催化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生成乙醛,发生2CH3CH2OH+O2 2CH3CHO+2H2O,故C正确;
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以避免发生倒吸,故D正确;
【解析】
【分析】
(1)装置b中的试剂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3)检验SCN-用Fe3+;检验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硫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可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1)①装置a中,需防止启普发生器内正压力的形成,所以应打开活塞,装置b中的试剂应能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同时又不能吸收CO2,应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打开装置a、b 之间的活塞;饱和 NaHCO3溶液;
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10。80,所以当加入5.4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NO2和NaNO2,存在电荷守恒:c(OH-)+c(NO2—)=c(H+)+c(Na+),存在物料守恒:c(NO2-)+c(HNO2)=2c(Na+),二式联立可得2c(H+)+c(HNO2)=2c(OH—)+c(NO2-),故B错误;
【详解】由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C、O、Na、Cl;
A.X、Z形成的化合物ClO2,可作为水的消毒剂,A正确;
B.化合物Y2X2是Na2O2,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YZX是NaClO,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O,即W〉X;Na+是10电子结构,核外电子层数是2,Cl-是18电子结构,核外电子层数是3,故Na+〈Cl-,即Y<Z,C正确;
C、两者都有碳碳双键,所以二者均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因2-苯基丙烯分子中含有5种等效氢原子,则其一氯代产物有5种,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烃,为易错点。
4。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20.8℃,能与水混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Z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B. 化合物Y2X2和YZX都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C. 原子半径大小:W〉X;简单离子半径:Y<Z
D. W与X形成的化合物尾气可用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Y、Z形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该化合物是食盐NaCl,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是Na、Z是Cl;W、Z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液体,广泛用于海带提碘等化学实验中,则该化合物是做萃取剂,即CCl4,则W为C;W、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室温下易升华,推测该化合物是CO2,则X为O,则W、X、Y、Z分别为:C、O、Na、Cl。
答案选C。
【点睛】原电池中涉及的三个方向:一是电子的迁移方向,沿外电路中的导线由负极迁移至正极;二是电流的方向,外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三是电解质中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朝向正极的方向迁移,阴离子朝向负极的方向迁移。
7。在25°C时,向a mL 0.10mol·L-1的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OH[pOH= —lgc(OH-)]与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N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安徽省合肥七中、肥西农兴中学、合肥三十二中、合肥五中2020届高三化学冲刺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1。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通过分析可知,SO2在负极被氧化,O2在正极被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相同条件下,电池放电时,负极消耗的SO2和正极消耗的O2体积比为2:1,B项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Pt1为电池的负极,Pt2为电池的正极,所以质子从Pt1电极经过内电路迁移到Pt2电极,C项错误;
D.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同时获得了硫酸又避免了SO2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D项正确;
B.煤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反应,产品主要为出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故B正确;
C.羊毛、蚕丝、棉花和麻等在自然界中存在,属于天然纤维,故C正确;
D.天然气广泛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也可用作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炭黑等,故D正确;
(1)制备Ca(HS)2溶液,所用装置如图(已知酸性:H2CO3>H2S):
①装置a中反应发生的操作为 _________;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
②装置c中的长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制备硫脲:将CaCN2与Ca(HS)2溶液混合,加热至80℃时,可合成硫脲,同时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 工业上可通过石油的热裂解生产苯、甲苯等芳香烃( )
B。 煤干馏的产品有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C。 羊毛、蚕丝、棉花和麻等是天然的蛋白纤维或植物纤维
D。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作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上,通过石油的热裂解获得乙烯、1,3-丁二烯等短链不饱和烃,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苯、甲苯等芳香烃,故A错误;
D. 在2.8g晶体硅中所含的Si-Si键的数目为0。4NA
【答案】B
【解氯气物质 量,故A错误;
B. 7。8g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钾反应后变为+1价,故0.2mol钾反应后转移电子为0。2NA,故B正确;
C. NH3和HCl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故无氯化铵分子,故C错误;
C. M、N、P、Q四点溶液中均含有:H+、OH—、NO2—、Na+,故四点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相同,故C正确;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10.80,故D正确;
故选B.
8.CS(NH2)2(硫脲,白色而有光泽的晶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13.6g;在150 ℃时转变成NH4SCN)是用于制造药物、染料、金属矿物的浮选剂等的原料.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Ca(HS)2与CaCN2(石灰氮)合成硫脲并探究其性质。
D. 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其周围四个硅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但是每个共价键是两个硅原子共用的,所以1molSi含有2mol共价键,2.8g晶体硅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含有Si−Si键的个数为0.2NA,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公式 (标况时,Vm=22。4L/mol)的使用是易错点,在使用时一定看清楚两点:①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②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是否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