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高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五章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一、非选择题
1.在用铀235作燃料的核反应堆中,铀235核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可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快中子,而快中子不利于铀235的裂变。
为了能使裂变反应继续下去,需要将反应中放出的快中子减速。
有一种减速的方法是使用石墨(碳12)作减速剂,让铀核裂变所产生的快中子通过和碳核不断碰撞而被减速。
假设中子与碳核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并在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碰撞后中子和碳核的速度都跟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沿同一直线。
已知碳核的质量近似为中子质量的12倍,中子原来的能量为E 0。
(1)铀235的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 →139 54Xe +9438Sr +x 10n ,则x 值为多少?若反应过程中放出
的能量为ΔE ,则反应前后的质量差Δm 为多少?
(2)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为多少?
(3)若经过n 次碰撞后,一个动能为E 0的快中子能减速成为能量为E n 的慢中子,请写出E n 与E 0和n 的关系式。
[答案] (1)3 ΔE c 2 (2)E 1=⎝⎛⎭⎫11132E 0 (3)E n =⎝⎛⎭⎫11132n E 0 [解析] (1)根据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恒,有235+1=139+94+x ,解得x =3,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有ΔE =Δmc 2,可得亏损质量为Δm =ΔE c 2。
(2)设中子的质量为m ,碳核的质量为12m ,中子与碳核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m v 0=m v 1+12m v 2,12m v 20=12m v 21+12×12m v 22,解得v 1=-1113v 0,v 2=213
v 0, 由于E 0=12m v 20,E 1=12m ⎝⎛⎭
⎫-1113v 02,所以E 1=⎝⎛⎭⎫11132E 0。
(3)第1次碰撞后E 1=⎝⎛⎭⎫11132E 0,第2次碰撞后E 2=⎝⎛⎭
⎫11134E 0, 第3次碰撞后E 3=⎝⎛⎭⎫11136E 0,
……
第n 次碰撞后E n =⎝⎛⎭⎫11132n E 0。
二、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
1.(2022·浙江高三模拟)2020年12月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
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有关量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玻尔提出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是任意的
B.原子发光的光谱是一系列不连续亮线组成的线状光谱
C.普朗克提出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量子化的,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
D.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测量金属的截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算出普朗克常量h
[解析]玻尔提出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错误;原子发光的光谱是一系列不连续亮线组成的线状光谱,选项B正确;密立根提出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量子化的,普朗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选项C错误;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完全肯定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量金属的截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测出了当时最精确的普朗克常量h的值,从而赢得19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选项D错误。
2.(2021·湖南卷,1)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妥善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放射性元素经过两个完整的半衰期后,将完全衰变殆尽
B.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守恒,质量数不守恒
C.改变压力、温度或浓度,将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过量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但辐射强度在安全剂量内则没有伤害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的个别的原子核无意义,则放射性元素完全衰变殆尽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原子核衰变时满足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故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的自身结构决定的,而与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无关,与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误;过量放射性辐射包含大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但辐射强度在安全剂量内则没有伤害,故D正确。
故选D。
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天然放射现象通常会放出三种射线,即α、β、γ射线,关于这三种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云室中α射线径迹长而粗,这是因为α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B.β射线是高速质子流,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C.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偏转
D.用β射线照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验电器的张角会变大
[解析]由于α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所以α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粗而短,故A错误;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这种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内部,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故B错误;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因其不带电,所以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偏转,故C正确;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用β射线照射带正电的验电器,与验电器中的正电荷中和,则验电器的张角会变小,故D错误。
4.(2022·青海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用能量为13.0 eV的电子激发n=1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B.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3.3 eV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放出的所有光子中,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光子的粒子性最显著
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2.09 eV的光子后,只可以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
[解析]n=1能级与n=2能级的能量差为10.2 eV,由于13.0 eV>10.2 eV,因此用能量为13.0 eV的电子激发n=1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故A正确;n =2能级的氢原子的能量为-3.4 eV,因此欲使其发生电离,吸收的能量至少为3.4 eV,故B 错误;光子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显著,光子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由玻尔理论可知,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的粒子能量最大,由E=hν,可知该光子的频率最高,该光子的粒子性最显著,故C错误;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2.09 eV的光子后,由跃迁规律可知,大量的氢原子可以跃迁到n=3能级,则放出的光子数为C23=3,故D错误。
5.(2022·江西高三月考)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
A.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
B.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吸收能量
D.235 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
[解析]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42He核比63Li核比结合能大,则更稳定,A正确;根据图像知42He核的比结合能约为7 MeV,所以结合能ΔE=7×4 MeV=28 MeV,B错误;由题图可知21H的比结合能约为1 MeV,则21H核结合能为2 MeV;42He核的比结合能为7 MeV,结合能为28 MeV,则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放出能量,C错误;由题图图像可知,235 92U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小,D错误。
6.(2022·辽宁高三模拟)2021年3月5日,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以下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核反应方程235 92U +10n →x +9438Sr +210
n 中,x 原子核中含有中子数为140个 B .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聚变,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 .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是因为新核的比结合能小
D .两中子与两质子的质量之和大于聚合成的42He 原子核的质量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35+1)-(94+2)=140个,中子数为140-(92-38)=86个,故A 错误;轻核聚变需在极高温度下发生,核电站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故B 错误;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是因为新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原来重核的比结合能,故C 错误;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因为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释放能量,由质能方程可知质量要减小,故D 正确。
7.(2022·山东高三模拟)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238 92U 核发生α衰变,产生一个未知粒子X ,
它们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轨迹1是α粒子的运动径迹
B .轨迹1的粒子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 .α粒子、X 粒子的运动半径之比为45∶1
D .α粒子、X 粒子的动能之比为2∶117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得X 的质量数为238-4=234,电荷数为92-2=90,核反应前U 核静止,动量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动量守恒,则α粒子和
X 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q v B =m v 2R ,得R =m v qB
,可得半径之比为电荷量的反比为45∶1,则轨迹1为X 粒子的运动轨迹,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两个粒子的转动方向相同,都
为顺时针方向,故C 正确,A 、B 错误;有E k =p 2
2m
,两粒子动量相等,可得动能与质量数成反比,则α粒子、X 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17∶2,故D 错误。
8.(2022·重庆市高三月考)由于放射性元素237 93Np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中一直未
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
已知一个237 93
Np 原子核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 83B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237 93Np 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比天然放射性物质半衰期更短,放射性废料更容易处理
B .一次衰变过程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
C .237 93Np 的半衰期与任意一个237 93Np 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相等
D .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解析] 237 93Np 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237 93Np 的人
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放射性废料更容易处理,选项A 正确;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要么是α衰变、要么是β衰变,同时伴随γ射线的产生,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和γ粒子或者β粒子和γ粒子,不能同时放出三种粒子,选项B 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选项C 错误;根据衰变的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衰变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7-2094
=7(次),β衰变的次数为2×7-(93-83)=4(次),选项D 错误。
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 .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
B .α粒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C .α粒子在靠近原子核的过程中,α粒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不变
D .α粒子一直受到库仑斥力,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α粒子与金原子核带同种电荷,两者相互排斥,故A 错误,B 正确;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斥力做负功,速度减小,远离时斥力做正功,速度增大,二者组成的系统能量不变,故C 、D 正确。
10.(2022·贵州高三模拟)2020年12月17日,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重1 731克的月壤成功返回地面。
大量的探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月壤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氦3,它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和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两个氦3聚变的核反应方
程是32He +32He →42He +2 X +12.86 MeV ,
已知氦3、氦4和X 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X 粒子为中子
B .X 粒子为质子
C .2m 1=m 2+2m 3
D .氦4的比结合能大于氦3的比结合能
[解析] 由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 粒子为质子,故A 错误,B 正确;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聚变的核反应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则2m 1≠m 2+2m 3,故C 错误;聚变的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则氦4比氦3更稳定,所以氦4的比结合能大于氦3的比结合能,故D 正确。
11.(2022·浙江高三模拟)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向太平洋倾倒逾125万吨福岛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福岛核电站的裂变材料是铀235,核废水含有大量的氚以及钡141、氪92、锶90、钴60、碘129、钉106等放射性核素。
由于含氚的水和普通的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也相近,因而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很难去除,铀235的半衰期大约为12.5年。
针对这一事件,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BD )
A.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日本政府应在12.5年后再排放经过处理的核废水
B.比较铀235、钡141、氪92、锶90的原子核,铀235的平均核子质量最大
C.比较铀235、钡141、氪92、锶90的原子核,铀235的比结合能最大
D.核反应方程: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X中的X是中子
[解析]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日本政府在12.5年后还是不能排放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因为经过一个半衰期只是有半数发生衰变,还在的没有衰变,所以废水还是具有放射性的,所以不能排放,则A错误;比较铀235、钡141、氪92、锶90的原子核,铀235的平均核子质量最大,所以B正确;比较铀235、钡141、氪92、锶90的原子核,铀235的比结合能最小,因为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稳定,所以C错误;根据核反应过程中,遵循电荷数、质量数守恒定律,所以核反应方程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X,方程中的X是中子10n ,则D正确。
12.(2022·云南高三模拟)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是一种生物靶向放射治疗模式,其原理是利用超热中子(10n)束照射富集含硼药物的肿瘤组织部位,与硼(10 5B)发生核反应生成锂(73Li)并放出一种射线,利用该射线杀灭癌细胞。
超热中子束的来源之一是加速后的质子(11H)轰击铍(94Be)产生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AC)
A.这种生物靶向治疗用到的杀灭癌细胞的射线是α射线
B.中子与硼(10 5B)发生的核反应属于α衰变
C.产生超热中子束的核反应方程是11H+94Be→95B+10n
D.质子与铍(94Be)发生的核反应属于轻核聚变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利用超热中子束照射富集含硼药物的肿瘤组织部位,并与硼10发生反应放出的粒子(锂7和另一种射线)杀灭癌细胞,其核反应方程为10n+10 5B→73Li+42He,所以这种生物靶向治疗用到的射线是α射线,由于α衰变是自发的,而该反应属于人工转变,故A正确,B错误;依题意可知,产生超热中子束的核反应方程是11H+94Be→95B+10n,超热中子束的来源之一是加速后的质子(11H)轰击铍(94Be)产生的,则属于人工转变,故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