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了解并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主要类群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方法
(2)在生产中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对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学.吴云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吴云锋主编. 校内胶印. 005年
参考书目:
(1)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Rechcigl J E & Rechcigl N A. Lewis Publishers 2000.
(2)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uccess. Gurr G & Wratten 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3)害虫生物防治(第三版).赵修复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5)昆虫病理学.蒲蛰龙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卢良恕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7)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张宗炳, 曹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
(8)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
(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单卫星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了解生物防治实例
(2)掌握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病害生物防治序论
基本内容: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
(2)研究进展
(3)生物技术在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筛选的重要生防菌,应用病害的成功实例,存在问题等
(2)学习组织培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3)掌握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在维持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的平衡中的作用,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应用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4)掌握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
教学重点:
(1)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
(2)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生防制剂的应用
(2)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
第二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措施
基本内容:
(1)防治原理
(2)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
(3)土壤放线菌
(4)荧光假单胞菌
(5)木霉菌
(6)芽孢杆菌
(7)内生细菌
(8)重寄生真菌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般原理和常用方法,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降低病原物接种体密度、从病残体上取代病原物、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保护被侵染的部位以及诱发寄主的抗性反应
(2)掌握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
(3)熟练运用不同的原理和措施适用于不同的生防菌和不同的病害
(4)了解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的种类、影响因素
(5)掌握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
(6)掌握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类、菌丝形态与菌落颜色
(7)学习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
(8)了解植物内生细菌和重寄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
(9)掌握防治原理,内生细菌的生态学、鉴定方法,应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1)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
(2)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
(1)内生细菌的生态学
(2)生防菌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生防微生物
基本内容:
(1)土壤根际微生物
(2)木霉菌
(3)荧光假单胞菌
(4)放线菌
(5)芽孢杆菌
(6)内生细菌
(7)重寄生真菌
(8)内生真菌
(9)毛壳霉
基本要求:
(1)熟悉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芽孢杆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
(2)掌握土壤微生物种类
(3)熟练掌握各种生防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
教学重点:
(1)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种类
(2)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1)生防菌的分离培养
(2)生防菌的种类鉴定
第四章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土传真菌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全蚀病等的种类和发生特点
(2)掌握生防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重寄生真菌,真菌病毒等防治效果、应用状况(3)了解细菌性青枯病、环腐病等重要土传细菌病害
(4)运用细菌性土传病害的生防途径,生防菌种类,如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杆菌、菌根真菌等应用状况、应用方式等
教学重点:
(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教学难点:
(1)生防制剂的种类
(2)生防制剂的应用
第五章抑病土
基本内容:
(1)抑病土概述
(2)抑病土的利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掌握抑病土概念、利用方法等
(2)掌握抑病土的概念,作用机制。
土壤非生物因素和土壤生物因素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抑病土的作用机制
(2)土壤非生物因素
教学难点:
(1)土壤生物因素的作用
(2)应用技术
第六章病毒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交叉保护作用
(2)作用机理
(3)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毒病发生的特点
(2)掌握弱株系的交叉保护作用的概念
(3)掌握病毒病常用控制方法,弱株系筛选的几种方法与过程
教学重点:
(1)弱株系筛选的几种方法与过程
(2)弱株系的分离方法
教学难点:
(1)田间应用技术
(2)防治范围
第七章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2)生防资源
(3)生物防治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线虫病害的发生特点与常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2)掌握线虫病害生防资源,如食线虫真菌、专性寄生细菌、根基细菌、放线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螨类等防治实例,效果等
(3)掌握室内测定方法和大田应用技术
教学重点:
(1)土壤线虫病害的种类与发病特点
(2)线虫病害的室内鉴定
教学难点:
(1)线虫病害的防治技术
(2)提高防治效果的途径
第八章地上部病害及果、蔬贮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生物防治
(2)柑桔果实采后病害
(3)防治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重要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种类与常见生物防治方法
(2)了解果实采后病害的生防酵母菌株的筛选方法
(3)掌握果实表面生防菌的筛选方法
(4)掌握生防酵母菌的种类与特点,室内测定方法,拮抗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如竞争作用、寄生作用、诱导寄主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等
教学重点:
(1)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生物防治
(2)柑桔果实采后病害
教学难点:
(1)生防酵母菌株的筛选
(2)防治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12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审核人:胡小平
2008年9月23日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 适应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
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防菌的一般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观察生防菌如放线菌、细菌、真菌的菌落形态
4. 学时
学时为12
5. 主要仪器设备
三角瓶、刻度试管、灭菌水、称量纸、玻璃吸管、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微波炉
6. 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认真填写每次实验报告,完成实验记录、计算、绘图等,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原理、方法、结果与计算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按照实验报告打分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制订人:吴云锋审核人:胡小平2008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