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①或③B.②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B。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振荡、搅拌后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错误;
C、铜粉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选项C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硫酸过量引进新杂质,选项A不正确;
B、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选项B不正确;
C、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盐酸有剩余,但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挥发,从而得到氯化钾,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钙被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铜网,铜与氮气不反应,铜与氧气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但是常温下铜与氧气不反应,常温下,通过足量的铜网,不能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加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臭味,过滤,除去活性炭,才能得到水,需加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通过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携带上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杂质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选项A错误;
B、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主要物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进行除杂,选项C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了氯化钾,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与足量的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MgSO4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OH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燃烧,选项A错误;
B、Zn和Fe均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
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
故选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的活动性强于Ag,可以将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加入AgNO3可以与Cu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去,符合题意;
B、KClO3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生成KCl和O2,但反应产物中有固体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HCl可与Ag 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NH3属碱性气体,可与酸反应,故不可用浓硫酸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易被点燃,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选项A错误;
B、足量的稀盐酸能与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需保留的锌被除去,选项B错误;
C、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钾,选项C错误;
D、足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只含有氯化亚铁,选项D正确。
故选D。
12.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所选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
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5.00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8g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
(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蓝 81%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解答;(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然后再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2)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 0.58g
x=0.9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95g=4.0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1%
答:(2)该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1%。
14.现有Fe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东东同学为了分析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意:100g是Fe与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
第①组,完全吸收气体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了66g;
第②组,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根据第①组数据,CO与Fe2O3,反应产生CO2 g。
(2)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多少?
(3)第②组数据W是 g。
【答案】(1)66(2)80 (3)76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知,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溶液增加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
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3 CO +Fe2O3高温2 Fe + 3 CO2
160 132
X 66g
160/132=X/66g
X=80g
答:略
(3)根据题意知,减少固体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
可列关系式为:
Fe2O3------ 3O
160 48
80g 100g-W 160/48=80g/(100g-W) W=76g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5.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
① 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③ 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答案】①0.05 ②83.3% ③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
①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量之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2.2g÷(44g/moL)=0.05mol
设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 mol。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x 0.05
1/ x=1/0.05 x="0.05" mol
②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0.05×100)/6×100%="83.3%"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③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那么就需要知道盐酸的质量分数。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6.为测定21.2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溶液,分别取出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
加入的试剂测得数据
方法1足量BaCl2溶液BaCO3沉淀1.97g
方法2足量稀硫酸CO2气体0.44g
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50%
【解析】
试题分析:解:①方法一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g 1.97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②方法二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H2SO4=Na2SO4+CO2↑
106 44
xg 0.44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绿矾(FeSO4·nH2O)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
称重B 装置,记为 n1 g。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 1和K 2,缓缓通入N 2一段时间后连接好装置,关闭K 1;Ⅱ.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Ⅲ.熄灭酒精灯;Ⅳ. ………称量A 的质量为m 3g,称量B 的质量为n 2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Ⅳ中“………”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 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4)如选择实验前后B 装置数据计算,则装置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则可能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打开K 1继续通N 2至冷却到室温 H 2O+CaO=Ca(OH)2 1
232m -m m -m ×100%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 中影响实验结果 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
【解析】
【详解】
(1)为了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需要继续通入氮气至温度降低至室温。
(2)装置A 中分解所得的水与装置B 中的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H 2O+CaO=Ca(OH)2
(3)由题意可知绿矾中结晶水的质量为:m 2-m 3;原来药品的质量为m 2-m 1,故质量分数为:1
232m -m m -m ×100% (4)B 装置是通过测量吸收水的质量进行计算,故C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 中影响实验结果。
当结晶水没有完全失去,测得的结果偏小。
18.现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g 滤液。
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
【答案】23.3g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 ,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
根据题意,参加反应的H 2SO 4质量为:100g×9.8%=9.8g
2
244+=+208
98233y 9.B 8g x
aCl H SO BaSO 2HCl 989.8g =233x
解得x=23.3g
989.8g
=
208y
解得y=20.8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g+23.3g-100g=208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g
100%=10% 208g
答:(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9.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4克家庭食用纯碱样品放在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146克时不再产生气泡(食用碱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此时测得烧杯中剩余的总质量为161.2克,求:食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
【答案】88.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生成CO2的质量=24g+146g-161.2g=8.8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106 44=
8.8
x
g
解得:x=21.2g,
实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21.2
24
g
g
×100%≈88.3%。
点睛:解题一般步骤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使用正确的数据、计算过程要完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也就是纯度。
20.某校化学实验室要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 0.8g (2)3.4%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求出过氧化氢中溶质的质量;
解:⑴氧气的质量为:3g+50g-52.2g=0.8g
⑵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x 0.8g
x=1.7g
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略。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