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试讲模板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课时
年级:高中
教材:《鲁迅全集》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一文的主题思想,把握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

2.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弊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2. 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命运。

教学难点:
1. 对鲁迅先生批判精神的深入理解。

2. 孔乙己形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 提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会选择孔乙己这个人物作为他的代表作品?
二、课文阅读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细节描写。

三、课文分析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 孔乙己的“名士”形象:穿着破旧,举止滑稽,却自命不凡。

- 孔乙己的“穷困”形象:生活困苦,受人欺凌,却自欺欺人。

- 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因科举失败而沦落,最终悲惨死去。

2. 分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 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科举制度、等级观念等。

- 社会环境的残酷现实:贫富差距、人情冷暖等。

四、讨论与思考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
1. 教师总结《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强调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类似孔乙己这样的悲剧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2. 收集关于封建社会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封建社会弊端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命运,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孔乙己
一、形象特点
1. 名士形象
2. 穷困形象
3. 悲剧命运
二、悲剧根源
1. 封建社会制度
2. 社会环境
三、主题思想
1. 批判封建社会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