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试题 浙科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1、2、3、4、7、8 5、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在A点之前,A正确;“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不存在正相关关系,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答案 B
2.下列与调节雪兔的种群个体数量大小无关的是 ( )。
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B.雪兔随季节变换毛色
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
解析雪兔的种群个体数量受捕食者、食物的影响,而毛色的变化有利于雪
兔不易被其天敌捕食。
答案 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个体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较高
答案 C
4.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
出的正确表述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 C
5.下图中的曲线1~4是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
它们能代谢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 )。
A.WXYZ B.XYZW
C.YZWX D.XYWZ
解析W——能无限增殖,与图3对应;X——食物耗尽且有害物质积累,种群数量将会下降,与图4对应;Y——食物耗尽,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短期内数量不会减少;Z由于能利用原来的废物,所以种群数量仍可增加。
答案 C
6.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
线(见图甲);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
得到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解析从甲图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先加入后数量开始增多,加入栉毛虫后,数量就减少了,可见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从乙图更能进一步证实,由于沉渣的掩护,栉毛虫因不容易觅食到大草履虫而逐渐减少,大草履虫因不被食而逐渐增多,故选项A和B错。
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呼吸作用释放和被分解者分解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D项错误。
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都是消费者,营养物质只能是由培养液提供。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10分)在下图中,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________现象,如果降
雪推迟,白色鼠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
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填“前”或“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年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作用。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形式,如保护色就是一种很好的适应现象。
但适应具有相对性,因为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而生物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时,生物的性状与新的环境就不相适应了。
环境条件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答案(1)适应适应有相对性 (2)越来越多后逐渐减少选择
8.(10分)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一个
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的作用。
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
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解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都有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种群数量增加,反之会减少。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1)减少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1.69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