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计划成就
关于一五计划完成的报道
(1)在基本建设方面,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 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 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 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 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2)在工业发展方面,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 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 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 128.5%。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编制过程
1952年8月,周恩来率代表团 赴莫斯科商讨一五计划相关问题
1951年5、6月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
1952年7月中财委试编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 轮廓(草案)》(简称《五年计划轮廓草案》)。
1952年8、9月间,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前往莫斯,带着 草案征询苏联政府的意见,并与苏联商谈援助中国“一五”计 划建设的问题。
(备注: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 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 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 目标和方向。)
习近平对“十四五”(2020—2025)规划 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附录:十四五规划部分专栏展示
再见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图集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第一个五年计划宣传画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 陈云同志历时四年之久、五易其稿,主持编制完成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至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 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也标志着我国系统建设社会 主义的开始。
1952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一五” 计划轮廓问题同苏联商谈情况的汇报,并讨论“一五”计划的 方针和任务。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成为 编制“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国家计委结合苏联方面意见和 援助情况,对《五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初步总结和修改。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实施经验
一五计划老版宣传画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一五”期间, 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一 五”计划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六条: 一是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确定工农业生产增长指标既积极 又稳妥; 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势; 三是注意做好综合平衡,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对国民经 济各个部门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四是在经济发展布局上,努力改变历史形成的我国工业大多集 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 五是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积累和消费的比 例关系比较协调; 六是既争取外援,又强调自力更生。
1954年2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的8人工作小组, 加快“一五”计划编制工作。
1954年3月20日,粗稿完成。 1954年4月初,形成《五年计划纲要(初稿)》。毛泽 东认真审阅了初稿,并批转刘少奇、周恩来、彭真、邓小平 等审阅。 1954年6月底,陈云就五年计划纲要初稿的有关问题向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重点阐述了编制五年计划的 指导思想,即“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原则。 1954年11月3日至24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 富春等在广州对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编制背景
1953年抗美援朝后期, 迎接1953年伟大经济建设的传单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 封锁。当时,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 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 才匮乏。
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中国建设成为 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和国领导人殚精 竭虑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 “一五”计划。
历时四年之久、五易其稿的“一五”计划,终于编制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书影
计划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 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建立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编制过程
陈云 (1905—1995)
1954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编 制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八人工作小组,由陈 云任组长。在工作小组领导下,对第一个 五年计划纲要的工业发展速度,苏联援助 项目建设,投资比例,对农业、手工业和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度及稳定市 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1954年初,毛泽东主席下了“军令状”,要求从2月15 日起,用1个月零5天时间拿出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粗稿。
(5)在民生改善方面,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 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 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 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 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
(3)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业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 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 增长4.5%。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计划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1953—1957年)
(4)在交通运输方面,到1957年底,全国铁 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 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 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
结尾寄语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如今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在编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 规划时,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走过的每一步,不能忘记在怎 样的“家底”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一五”计划留下的许多宝贵经验,仍然值得认真总结 和借鉴。
编制过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图集
1954年11月15日至25日,由陈云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 议,用11天的时间,仔细讨论了“一五”计划,又提出许多修改 意见和建议。随后,中共中央将计划草案发给中央各部委党组和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讨论,并要求各省委特别注意本省的农业 发展计划。
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 审议,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
一五计划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即高积累,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 工业化的鲜明特色。(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生 产现代化的武器,加强国防建设;不断增加农业和工业消 费品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 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 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此外, 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
1951年2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已开始谋 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 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 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 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