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四单元11汉家寨 练习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汉家寨
20世纪80年代初,张承志便以小说《北方的河》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新时期颇有实绩的小说家。
但他作为一名散文家引起广泛的注意,是在1987年以后。
张承志最早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的散文便是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背景》(1987年2月15日)。
张承志由此开始获得散文界的关注。
而1994年初第二本随笔散文集《荒芜英雄路》的出版,再度证明了张承志在新时期散文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夏台是一个天山中的山口,一个聚落和地点,现在大概是一个乡的维吾尔语地名吧,它们于
,意即蒙古人的草场,官名昭苏县——的一隅,与查干乌苏、阿克牙孜等地相接。
不用说,这些地名中只有夏台(梯子)是早期形成的自然地名,指的是从这山口通向冰
坚持,毫不妥协
朱伟曾在《张承志记》中这么描述张承志:“不喝多酒时轻易不笑,生气时会把手上的骨节捏得咯咯作响,暴怒起来会凶恶地乱吼乱骂。
他能拉下脸毫不客气地把专程从外地赶来
邀稿的编辑轰出家门,他能当着朋友的面毫无控制地对妻子和母亲暴跳如雷。
他一年大约最
多只能在家待三分之一的时间,闷了,憋不住了,就像一头关在笼里焦躁不宁的困兽。
妻子、母亲都已习惯于他的突然暴怒和突然出走。
他急急地离开都市,就急急地钻进穷乡僻壤……”
相信张承志各种版本的“脾气”已在坊间广为流传。
但是我接触的张承志,温和、善良而且宽容。
他有他的坚持,比如,草原上情同手足的兄弟给他来信,希望他帮忙做些事情,有些涉及钱权方面的交易,张承志会毫不客气地断然拒绝甚至严厉批评。
他会把他亲爱的兄弟训哭。
但是,他也会和妻子千里迢迢奔赴草原,参加老朋友女儿的婚礼。
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那片土地。
插队之后,张承志与内蒙古维持了30年的关系。
他不仅一趟一趟重回草原,也把牧民请到北京家里来。
他与他的蒙古族哥哥通了20多年信,一直到草原有了电话。
这不是什么“神化人民”,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行为,他只是遏制不住地想念他们。
他甚至觉得:是因为与一个民族的二三十年的联系,造就了他这个作家。
纯粹,从不伪饰
有人归纳张承志的性格特征为:“任情,任性,还有任真的狂热。
”有些时候,张承志确实是率性而为,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的“率性”是有原则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比如他的《撕名片的方法》,早在1993年发表时,就受到了不少人激烈的批判,认为他做作,缺情寡义不近人情。
然而不能否认,张承志用这个方法完成了与恶俗的决裂。
他比我们更先一步地从名目繁多的名片中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虚伪与险恶。
的确,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名片的。
思考,并独立战斗
时代、国家、民族、宗教、教育、真的学问、心的历史、人与上述问题冲突后的境遇、人在中国追求的可能……张承志一而再地思考这些问题。
他不认为重新回到这些阵地就是重复自己。
张承志的写作,始于他对内蒙古体验的激动。
“我越来越发现,当年被动地被生活和命运抛到内蒙古大草原,没有想到会获取一种全新的、新鲜的体验,它的价值是永远不死的,永远能够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地给我有营养的参照系。
”张承志说,他花了二十几年,先是专业的方式,后来是自由的方式,在西北进行考古、民族、历史各方面的调查,再后来更多的是和当地的老百姓混在一起,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课外运用】
示例
我读张承志的《黑骏马》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独放异彩,是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
在水草丰茂的蒙古草原深处,生活着两个淳朴善良的女人。
她们温柔敦厚,像葱绿浓郁的青青芳草,散发出幽幽迷人的芳香;又像那久喝不厌的酥油奶茶,滋养身心令人回味。
是她们养育了一代代剽悍强壮的游牧之子,生命在她们的哺育下生生不息。
故事里的奶奶是一个蒙古族善良的老阿妈,当“我”被父亲丢在奶奶家的时候,她很情愿地收养了我,抚养“我”和她的小孙女索米娅一起长大。
她比父母更亲,比亲爷奶更慈祥。
她不但教会我们生活做事,更教诲我们做人的善良本分,珍爱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
们在包门外救了一只失去母亲的马驹子,奶奶用羊奶喂养着小马驹,让它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奶奶旁若无人地唱着歌,干着活。
这是一位多么勤劳善良的老人啊,有了她,人与动物和谐生活,共同享受生命的阳光!索米娅被人强暴了,生下的婴儿又弱又小,别人都说扔掉算了,是奶奶执意救活了她。
无限慈爱善良的奶奶,是活着的观世音菩萨!故事里另一个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形象的,就是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一个粗犷剽悍的蒙古族汉子。
是他,在一个又黑又冷的风雪之夜,赶着马车救助了孤苦无援的索米娅。
他的朴实与率真、忠厚与善良打动了“我”的心。
这个赶马车拉货的汉子,给了索米娅生的希望,给了她温暖的家。
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恻隐之心蕴藏萌发在底层的劳动者心里。
他不会说豪言壮语,甚至有些粗鲁,更没有知识分子对爱情纯洁性的唯美追求,但他知道救助弱小生命是人的本分,不能扔下贫弱者不管。
在他帮着索米娅安葬了奶奶的第二天,又回去开了一张结婚证,和索米娅组成了家庭。
这儿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也没有美丽的海誓山盟,有的是达瓦仓和索米娅彼此之间的相濡以沫。
达瓦仓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他比“我”更有资格爱索米娅。
现在的达瓦仓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用粗爽豪放的特殊方式,充满温情地爱着他的孩子们,用硬茬茬的胡子疼爱他的小宝贝,感受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他活得真真实实。
他与“我”把酒叙话,称兄道弟,拿“我”当亲人对待,丝毫没有戒备之心。
这就是草原男人的胸怀,用仁爱之心救助生命,用博大胸怀勇敢承担生活的责任与义务。
与他相比,“我”却显得那么卑琐和渺小。
故事不仅描写了蒙古草原秀丽的风光,而且歌颂了母爱的深情与伟大,赞扬了纯洁善良的人性之美。
读完故事,一种悠远的伤感萦绕在我心头,索米娅温柔深情的黑眸子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白音宝力格带着遗憾跨马而去的背影久久挥之不去。
空气中飘荡着《黑骏马》的古歌长调,草丛里散发出青春索米娅的甜美芳香……
(摘自中国文学网)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戚相关,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和行为准则中去。
然而时过境迁,珠算被日渐冷落。
前几年,珠算甚至还被清除出小学的数学课程,这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珠算的式微。
因此,我们对珠算的研究和传承不能裹足不前,而应与时俱进。
A.休戚相关B.时过境迁
C.式微D.裹足不前
解析:A项,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不合此处语境。
B项,时过境迁:指时间过去了,境况也随之改变了。
C项,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D项,裹足不前:多指因有所顾虑而徘徊犹豫,不敢前行。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
B.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越时空”,体验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C.国内不少城市将“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数城市却只是把“宜居”简单理解为“绿化”,而对此缺少人文思考。
D.昨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设备的安装。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改成“考虑以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的形式授课”或者“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体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D项,语序不当及成分残缺,应改为“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的建造全面进入设备的安装阶段”。
答案:C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解。
②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③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和传达。
④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⑤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化、生动化。
⑥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D.②④⑤⑥①③
解析:本段选自马奔腾的《禅境与诗境》,论述诗歌通过比喻和象征达到表现纤细幽微情感这一中心。
第②句提出论述的中心,③⑤解释,④①⑥举《锦瑟》诗来证明。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过岭
师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
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
只等我骑上去。
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
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
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
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
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
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
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
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
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
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
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
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
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
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
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
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
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
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
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
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
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
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
四山绝了飞鸟。
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
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
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
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
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
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
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选自《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4.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的能力。
关键语句为: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我”表面埋怨,实际上暗含对马的理解、欣赏。
答案:这句话是说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但却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
“我”表面上对马埋怨,却暗含了对马的理解和欣赏。
5.结合文义,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注意:在回答的时候,可以先概括,再联系文章来说明;也可以先说某件事,再在后面概括“马性”。
答案:①聪明:马通人性,还能避开山路的危险。
②温和(斯文):马在行程中并不凶刁、暴烈,把“我”顺利地载到山顶。
③倔强:马有时也不听主人的驱使,对主人的处罚不加理会。
6.“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只要扣住“丰富”,言之有理,且每个阶段的概括出一个关键词语即可。
答案:①骑马之前:忐忑而有所期待。
“我”对“马性”不太了解,担心被马摔下山谷,但对初次骑马上山又有些向往。
②骑马上山:紧张而充满惊喜。
山高路险,不免紧张,但人在马上却安全稳当,并欣赏到不曾想到的美景。
③到达山顶:惆怅而有所担忧。
天色已晚,山景益见荒凉,“我”不免感到惆怅;路途遥远,人困马乏,引发了我对行程的担忧。
三、创新语用
7.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
要求
语言得体,语气亲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
②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
③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