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高高二下学期开学验收试题 语文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一中2015-2016届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验收语文试卷
语文测试试卷
评卷人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注释)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吃白眼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B.吃错药道不拾移,夜不闭户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C.吃小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莫须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唱双簧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B. 马后炮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C.炒冷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D.炒鱿鱼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润.泽/蕴.涵瞠.目/螳.螂焕.发/涣.散
B.湖畔./装扮.模.仿/模.具阻塞./边塞.
C.造诣./飘逸.河堤./提.携抹.黑/抹.布
D.讴.歌/崎岖.竣.工/严峻.强.迫/倔强.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株连九族/天诛地灭明枪暗箭/唇枪舌剑剑拔弩张/一箭双雕墨守成规/陈规陋习
B、旁征博引/旁证材料迫不及待/亟待解决群情激奋/群情激愤破釜沉舟/瓦釜雷鸣
C、班门弄斧/搬弄是非启用印章/起用新人前仆后继/前赴后继轻歌慢舞/蔓草难除
D、漫不经心/慢条斯理罄竹难书/罄其所有倾其所有/安如磐石钟磬齐鸣/罄竹难书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宵不眠/直上重霄九霄云外/宵衣旰食吉人天相/站有站相逍遥自在/没有消停
B、积毁销骨/一笔勾销形销骨立/销声匿迹销路不畅/销蚀作用肌肤销铄/烟消云散
C、硝烟弥漫/落木萧萧骁勇善战/饶有兴致永不妥协/胁从不问歪风邪气/目不斜视
D、无懈可击/重型机械一泄千里/水泄不通发泄怨气/上吐下泻曲突徙薪/除旧布新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符合条件/随声附和粗枝大叶/粗制滥造棉里藏针/绵薄之力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B、脱颖而出/颍水河畔铜墙铁壁/森严壁垒循环往复/死灰复燃愤世嫉俗/奋笔疾书
C、揭竿而起/百尺竿头容光焕发/焕然一新联袂演出/联手调查名不副实/符合事实
D、铺张扬厉/变本加厉馈赠礼品/振聋发聩叠床架屋/高潮迭起嘉言懿行/通令嘉奖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隐秘按部就班难辞其咎不见棺材不掉泪树高千丈,叶落归根B.溜达黯然失色芸芸众生冒天下之大不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C.涵养贻笑大方信口雌黄如堕五里雾中攻其一点,不及其余D.膨胀星罗棋布举棋不定心有灵犀一点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8、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喝彩打圆场鞭辟入理八杆子打不着多行不义必自毙
B.安详黄粱梦曾经苍海如坠五里雾中识时务者为俊杰
C.斡旋挖墙角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冒天下之大不韪
D.枢纽唱双簧形神毕效坐收鱼人之利无心插柳柳成荫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亵渎.(dú)奇葩.(pā)
缔.约国(dì) 掎.角之势(jǐ)
B.桎梏.(kù) 泥淖.(nào)
汗涔.涔(cén) 唯.唯诺诺(wéi)
C.裨.益(bì) 滥觞.(shānɡ)
干.细胞(ɡān) 脍.炙人口(huì)
D.罹.难(lí) 经幢.(chuánɡ)
酸乳酪.(luò) 两情缱绻.(juǎn)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磨.盘茉.莉蓦.地秣.马厉兵暮.鼓晨钟
B.拜谒.疮痍.逶迤.颐.指气使遗.世独立
C.仙.境翩跹.鲜.艳纤.尘不染先.睹为快
D.绮.丽畸.形奇.数犄.角之势羁.旅之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释)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
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
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
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
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
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
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
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
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
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
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
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
“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
“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
1.在第一段文字中,有一个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简要
分析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一段文字中,“风雪”不仅渲染了环境,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请简要分析一
下“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对描写林冲性格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
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
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
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
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
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
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
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
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
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
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
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
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看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谢指谢。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於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
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多谢看顾。
”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役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役责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给管营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一句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1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当晚无事。
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牢城营里,都没动静。
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
”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
只是自放仔细便了。
”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1.林冲为什么带刀寻找了几天仇人,为什么后来也自心下慢了?反应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2.这把解腕尖刀最终派上用场了吗?
3.作者的行文构思对你有什么启示?
14、僧面佛面
一
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
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
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
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
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声,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
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
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
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
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
“不,我怕。
”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
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甲。
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
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乙了……
二
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懵了。
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
怎么办?怎么办?
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
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
正是女局长慈眼识才,他才得以提拔。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
“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
“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丙,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
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丁……
1.文中甲乙丙丁是相关语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原有的语句,分别将语句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B.心中没底
C.就万事大吉D.心中没数
甲乙丙丁
2.试简要回答,这篇微型小说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3.小说开头描写唐三彩马“光滑”的质地“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的形态,表明了什么?
4.“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15、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回答1-2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对这段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诗用了反复的手法,三次用了“轻轻的”,既增加了诗的语言美,也体现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感情。
B.这段诗除了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外,还用了拟人——“作别西天的云彩”。
C.首句“轻轻的”修饰的是“走”,与下一句的“轻轻的来”中的“轻轻的”用法一样。
D.这段诗写出了诗人轻快、欢乐的心绪。
2.如果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改为“摇动”,你认为效果
有什么不同?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释)
16、阅读下面的文字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王一川
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
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
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
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
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
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
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
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
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
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
《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
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
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
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
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
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
《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
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摇撼和心灵震动。
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上,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以诗情镜头将日常生活困境加以淡化,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加以拯救,意在突出生活诗情对困境中个体的抚慰。
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
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
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
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
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
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层面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叉渗透,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处于市场化程度偏低、管制偏多的状态,这不仅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未能满足社会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部分未能满足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
因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政策的东风吹起时,文化产业自然就成为了资本的投资方向。
相应的,资本的这种预期和注入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力。
因而可以说,当下资本与文化的相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
然而,能否把握将良机转换为文化产业的良序发展,文化产业却充满了忧虑。
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追求的是短时间、高收益。
文化的天性——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是“透出人心”,其最为忌讳的恰恰是“急功近利”,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固然能够为资本带来巨大的爆发式利润增长,但在取得成功之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懂得持续发展,愿意长期浸润在文化中,将打造文化精品的愿望优先于谋取暴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涌入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普遍怀着淘金的情怀,高盈利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因而,很多文化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本的快速注入,还有高回报压力。
以股权投资为例,一般来说,当风险投资对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会占有相应的股份。
为了确保资本回报,投资者会与创业团队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企业每年盈利需达到一定数额,如果企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