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师说·雄关漫道】(打开师说读课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二
测试范围:必修Ⅱ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你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走来,你从陆龟蒙的《耒耜经》里走来,你从历史课本中走来,你从唐代江东农夫的手里走来。

一千多年了,你还没有老去,还在以你原始的姿势被一千年后的农夫紧握在手里。

”材料所描述的“你”是指下面的()
A B
C D
解析:依据关键信息“唐代江东农夫”可知材料描述的事物应是曲辕犁。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缘由在于中国古代农具及农业耕作技术进展的基本史实把握不精确。

A、B两项反映的是铁农具,毁灭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为二牛一人耕作技术,毁灭在东汉时期。

答案:D
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靠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解析:依据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民歌反映了男子去当兵,家里的田地无人耕种,毁灭灾荒也不能得到救助,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所以选择B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

材料中的“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说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

错选A项是没有精确理解材料信息。

答案:B
3.(2021·新乡调研)《两淮盐法志·科举制》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陕、晋籍者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盖皆商人子弟也。

这反映了() A.商人借雄厚财力垄断仕途
B.国家允许商人异籍科考
C.重农抑商政策已完全破产
D.官商勾结徇私舞弊严峻
解析:通过解读材料的信息可知,明朝两淮录用的进士、举人徽、陕、晋籍者占据绝大多数,而且都是商人子弟,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的商业相对发达,在这些地区经商的人一是比较多,二是经济条件优越,即具有读书条件,国家允许他们异籍科考,因此选择B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精确解读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A项是没有留意到材料只是反映了徽、陕、晋籍的商人的子弟录用得较多,并没有反映商人凭借财力垄断仕途的信息;错选C项是没有生疏到其与题意强调的重点不符,且明清时期,封建政府照旧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4.(2021·泉州月考)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国有B.土地集团全部
C.土地私有D.商品经济的进展
解析:商鞅变法后,之所以毁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情形,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的私有,因而加速了土地的兼并,故选择C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留意题目的要求。

错选A项是没有留意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即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的私有;错选D项是由于没有留意其与题意信息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富者”和“贫者”拥有土地极为悬殊的缘由。

答案:C
5.(2021·浙江联考)(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

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解析: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当茶叶上市以后,外国商人和茶商商定价格后,不允许涨价;外国茶商相互勾结,压低价格,所以中国的茶商可怕,还在迟疑观望,外国茶商见春茶较少,被迫增加了茶叶的收购价格,说明中国已经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方面的信息。

故C项错误,是题目要求的选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解读题目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A、B、D三项一是没有留意题目的要求;二是这三项在材料信息中均有体现。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说明A项正确;“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说明B项正确;洋人大量购买中国茶叶即可说明茶叶等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

答案:C
6.(2021·天津联考)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天津的近代企业,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天津机器局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二者为性质相同的近代企业
B.前者为近代私人重工业,后者为近代私人轻工业
C.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D.都是有外国资本入股的近代企业
解析:左图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右图是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二者均接受机器进行生产,属于近代性质的企业,因此选择C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解读两幅图片的信息。

错选B项是忽视前者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企业;错选D项是没有结合教材相关学问,二者均没有外国资本入股。

答案:C
7.(2021·西安模拟)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开头由地主阶级发起领导,资产阶级渐渐取而代之,把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B.经受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进展历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C.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快速进展,近代工业开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联系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史可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由于外国侵略而渐渐开头的,在外国侵略的客观影响下,中国的地主阶级创办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择C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整体把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相关学问。

错选A项是没有生疏到中国近代化开头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由于资产阶级力气的弱小,他们始终没有把握近代工业化的领导权;错选B 项是忽视了中国的近代化开头于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属于重工业;错选D是遗忘了一战期间,虽然中国民族工业进展较快,但自然经济照旧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A
8.(2021·桂林调研)中共中心指出:“要克服很多农夫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宽敞贫困的农夫能够快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夫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宽敞的市场,就必需提倡‘组织起来’。

”当时“组织起来”的具体措施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依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提倡“组织起来”之前的农夫实行的是分散经营,即土地归农夫个人全部和经营。

由于原来的农夫分散经营不能为工业供应足够的原料,并且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共中心打算把农夫组织起来,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解读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A项是没有把握土地改革是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支配给农夫全部,特点照旧属于私人全部;错选C、D两项是没有生疏到建立人民公社在1958年,之前农夫经过三大改造已经没有分散经营了,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夫自主经营,而不是集体劳动。

答案:B
9.(2021·驻马店一模)1981年中共中心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当地实现了如此简洁、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这的确是宏大的历史性成功。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依据材料中“建国以来”“社会变革”等信息可知,指的是三大改造,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促进了经济的进展,因此选择B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理解题目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A项是没有留意题目的“建国以来”的信息;错选C项是没有生疏到其属于探究中的错误,与题目要求的“成功”不符;错选D项的是忽视了是在21世纪初建立的。

答案:B
10.(2021·正定月考)我国隋唐时就已进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

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夫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头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确定程度上得到订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我国古代即有集市贸易,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方案经济体制,一度取消了集市贸易。

1959~1961年,由于“左”倾错误等因素,毁灭了严峻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心订正了工作中的一些“左”倾错误。

因此选择C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精确全面理解题目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A项是忽视了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错选B项是没有生疏到其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错选D项是忽视了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完成主要是指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答案:C
11.(2021·湖北联考)从1986年7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漫长艰苦的“复关”——“入世”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继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大事。

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先入世的国家与中国的冲突消退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进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解析: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中国入世虽然漫长,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大事,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样,说明白中国的进展及其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所以选择C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对题目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

错选B项是没有留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只是一个目标,迄今尚未建立;错选D项是没有全面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后均有政策性的开放。

答案:C
12.(2021·汾阳模拟)“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下列对这一记载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人们心目中,贫富贵贱的差别在服饰上的体现已经消逝
B.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C.同光时期,革新之风盛行
D.女性解放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
解析:题目材料认为自同治、光绪以来,妇女的服饰以上海最为时尚,几乎影响了全国,各地无论富有之家还是贫困之人莫不效仿,其主要缘由是上海开放较早,受西方的影响很大,所以选择B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认真分析题目材料包含的信息。

错选C项是没有留意材料强调同光(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