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篇小学一年级下
册第四单元教案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供大家品鉴。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A
一、读拼音,写汉字(16分)
kōnɡ qìyú wǎnɡɡǔ shīmǎ yǐ()()()()
yǐqiánlǜ yèérónɡfánɡ zi()()()()
二、组词。

吗()在()园()得()吧()再()团()很()什()童()止()借()叶()黄()正()姐()认()机()往()可()以()朵()住()河()
三、照样子填空。

1.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

(明)(明亮)
()()()()()()2.换部首组新字,再组词。

(听)(听见)
()()()()()()
四、写出下面的反义词。

晚——()假——()丑——()收——()开——()哭——()
五、请你找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所见》的作者是(),《小池》的作者是()。

(1)杨万里(2)李白(3)袁牧
2.下雨前,蚂蚁往()处搬家。

(1)低(2)高
3.《小池》一诗写的是()的景象。

(1)深秋(2)初夏(3)阳春
六、选正确的读音填空。

zhǎnɡchánɡ 小松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画家。

yuèlè小鸟在树枝上快乐()地飞来飞去。

我喜欢听音乐()。

七、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1、松鼠长(zhǎnɡ chánɡ)着一条长(zhǎnɡ chánɡ)长的尾巴。

2、听音乐(yuè lè)是一件快乐(yuè lè)的事。

3、望着(z hezháo)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ezháo)急。

4、要取得(dé děi)好成绩,我就得(dé děi)好好学习。

八、照样子,写一写。

例1 游来游去
()来()去()来()去()来()去例2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正()呢()
九、比一比,选字填空。

吗呢哪呀
1、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你住在()里?
3、夏天的夜晚多美()!
4、我的衣服漂亮()?他她它
5、小猫在阳台上,我一去()就跑了。

6、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送()一件礼物。

7、()是男孩子中力气最大的一个。

十、我会连。

青青的草坪有趣的眼睛绿绿的假山亮晶晶的问题
弯弯的夏夜精彩的球赛美丽的小路透明的天气潮湿的空气闷热的翅膀
可口的天气精彩的荷叶美丽的松果有趣的眼睛透明的夏夜亮晶晶的问题闷熟的翅膀绿油油的球赛十一、我会背,也会写。

所()小池
牧()骑()(),泉眼()()惜细流。

歌()振()樾。

树阴照()爱睛柔。

()欲捕鸣蝉,小荷()露()()(),忽然()()()。

()有蜻蜓()()()。

十二、读句子,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6分)1.兔子的耳朵长,尾巴短。

(——)2.我的铅笔多,小刚的铅笔少。

(——)3.大苹果给奶奶吃,小苹果留给自己吃。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
单元
第四单元(1)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
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图。

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自学共思
1.先估一估,图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2.用自己的方法数数,图上有多少只羊?
合学共研
1.课件示例1。

(1)数数----一个一个(或一根一根)地数,从一数到三十;从一数到五十二;从一数到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十根十根的数,数十次就是一百。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

2.课件示例2。

(1)明确几十的组成。

(摆小棒)
(2)明确几十几的组成。

(摆小棒)
展学共享
1.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延学共促
1、估一估两种夹子各有多少个?P38练习八第一题。

(1)观察两种夹子,哪种颜色的夹子比较好数?为什么?(2)数黄夹子有什么好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独立完成P38练习八第二题。

先圈出10颗,再估计并记录结果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我能数出下面各数后面连续五个数。

二十七五十六七十三八十八
(2)在下面各数后面数出4个数来。

三十七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五十九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九十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能力提升
3个十和5个一组成()32个一是()
6个十是()8个一和1个十组成()
3.思维拓展:写一写。

51、53、()、()5938、()、34、32、()、()
90、()、()、93、94、()80、79、()、()、()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读数、写数
单元
第四单元(2)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难点:区分“数位”与“位数”,“数位”与“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课件出示习题。

2.情境导入。

师:猜一猜,老师手中是什么?(1颗珠子)
师:老师会用这颗珠子表示10,你们信吗?(出示计数器,把珠子放在十位上)怎么样,现在它表示多少?(10) 师:一颗珠子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表示10,计数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朋友。

看下面的计数器,你觉得怎么样?(课件出示)
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标明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

(板书课题:读数和写数)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36例3。

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
师:同学们,课件上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纽扣,你们能很快数出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师:这三个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来读、写呢?
合学共研
两位数的写法与读法。

(1)教学“40”的写法与读法。

①摆一摆。

师:黄纽扣有四十粒,先用小棒摆一摆。

4捆小棒,1捆10根。

②拨一拨。

师:那你会用计数器来表示出4捆小棒的数量吗?同桌两人合作,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这种方法。

师:十位上的这4颗珠子,表示什么呢?个位上怎么1颗珠子也没有?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个位上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
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板书:读作:四十
展学共享
1.知识迁移。

①出示27根小棒。

师: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说说你是怎么拨的,然后写出“27”并读出来。

②出示33根小棒。

师:像刚才一样,拨、说、写、读这个数。

学生演示拨法。

师: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相互议一议。

师小结:同样都是数字“3”,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2.建立数感。

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一共有100粒) (1)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一颗一颗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

师:再拨一颗是几颗?
师: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拨出9颗珠子。

师: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
师:10个十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3)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

学生在计数器上填“百位”,再拨出100。

(4)引导学生探究100的读法和写法。

师:对照计数器试写100,并读一读。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37“做一做”第2题。

学生直接在教科书上完成,然后同桌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习题。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读读写写)
(1)三十八二十二四十三三十六九十九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19 34 88 58 100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5个一8个十 4个十1个一 5个十 13个一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能力提升(按要求写数,各写5个)
个位是6的两位数十位是3的两位数
3、思维拓展(猜猜我是谁)
我是87和89的邻居()我和55一样大()
我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我是70个一()
我是22前面的数()我由3个一和9个十组成()
我是29后面的数()我是6个十()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练习
课题
练习八
单元
第四单元(3)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自学共思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写出这些数。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8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合学共研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按怎样的要求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展学共享
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0题。

(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十个十个地数。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怎样做我们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得出所有的答案?
延学共促
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能数出48后面的5个数吗?
检学共长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比十位小2,这个数是多少?
2、出示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数的顺序
单元
第四单元(4)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探索总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排队做早操。

请看,这些学生排得整齐吧!数字娃娃们也想表演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排队图及百数表)
通过情境导入,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了什么?
合学共研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的数。

师:中间这个缺失的数是多少?(77)
师: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的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展学共享
1.填写百数表,分步解构。

师:请同学们完成百数表。

(1)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观察交流。

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找一找,涂一涂。

课件出示涂色后的百数表。

师: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3)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定一个位置,让学生说出该处的数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2.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师:想一想,16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45呢?79呢?
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延学共促
1.连点成画。

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连线后集体展示。

2.填数成轴。

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2题。

师:观察这一条线上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从左到右,依次增加1。

学生独立填数,然后说说是怎么填的。

师: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全课小结,促进内化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1)填一填
52
97
(2)比一比
46○54 76○86 58○91
66○68 100○99 56○92
53○50 9○49 48○50
2.能力提升(排一排)
1 10 45 66 35 75 60 82
(1)从大到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小到大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维拓展
(1)、比71小而比68大的数是()和()。

(2)、比29大而比32小的数是()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比较大小
单元
第四单元(5)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两个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难点:归纳总结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导学共乐
1.生活情境导入。

师:昨天老师买了两本书,你们知道哪本书贵,哪本书便宜吗?
课件出示老师买的两本书。

2.揭示课题。

师:要比较这两本书哪本贵哪本便宜,其实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1)]
自学共思
1.比较42与37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个数,42与37,比一比,谁大?谁小?(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较方法。

合学共研
1.比较42与37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个数,42与37,比一比,谁大?谁小?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较方法。

学生尝试比较,教师巡视。

(2)交流展示方法。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指名汇报。

1:摆小棒。

分别用小棒摆出42根和37根,42根比37根多,所以42大于37。

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

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所以42大于37。

3:根据数的顺序来比。

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4:只看十位,就可以比较出数的大小。

(3)师:同学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比较出了42和37的大小,非常好!怎样快速地比较呢?
教师板书:42>37
展学共享
比较23与25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比的都是十位不同的两位数,那如果是十位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我们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吗?(课件出示)
(1)同桌两人合作,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23和25。

(2)借助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并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师板书:23<25
延学共促
归纳总结: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谁来说一说,有什么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检学共长
练习。

1.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多些、少些
单元
第四单元(6)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让学生观察。

师:比一比这三个球的大小。

师:篮球比网球大多少?你能形容一下吗?篮球和排球呢?
2.揭示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出来,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比较几个数量多少的时候,经常用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2)]
自学共思
1.估一估。

(1)课件出示装有10个黄球的瓶子。

师:数一数有多少个黄球。

(10个)
(2)课件出示装有15个蓝球的瓶子。

师:猜猜蓝球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猜的?
合学共研
课件出示装有58个红球的瓶子。

1.师: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

2.比一比,说一说。

(1)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师: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两瓶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比的结果。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展学共享
1.交流展示。

教师指定任意两瓶进行比较,由学生说出比的结果。

师:红球和黄球比呢?蓝球和黄球比呢?
师:同样都是和黄球比,为什么蓝球就“多一些”,红球却“多得多”呢?
师:黄球和其他两种颜色的球相比呢?
师:同样都是拿黄球去和其他两种颜色的球相比,为什么和蓝球比就“少一些”,和红球比就“少得多”呢?
2.小结提炼。

师: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43“做一做”。

(1)任选两种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多少关系。

(2)指名学生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4题。

(1)师:从题目主题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出的数据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3.数学游戏。

(1)以教科书P45数学游戏为例,教师指名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

(2)同桌两人玩游戏。

检学共长
1.小强做了72道口算题,小林做了27道题,小刚比小强算得慢,但是比小林快一些,小刚可能做了几道口算题?(画“□”)
2.猜谜语比赛中,小华得了75分。

小军可能得了多少分?(画○)
小红可能得了多少分?(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解决问题
单元
第四单元(7)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10个一是十,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
有几个十。

难点: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课件呈现一些串珠。

师:这些串珠都是用小珠子一颗一颗穿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穿珠子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自学共思
1.观察发现,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46例7。

师:读题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合学共研
1、尝试解决。

(1)讨论: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

师:把你的想法和答案与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感受多样化策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展学共享
2、指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订正。

(1)用小棒摆一摆,每10根小棒捆一捆,58根小棒可以捆5捆,还多8根,所以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穿一串,可以穿5串,还剩8个珠子。

(2)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珠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延学共促
及时检验,回顾思考。

1、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
课件配合演示:1串10个,2串20个……5串50个,加上剩下的8个,一共有58个。

2、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串珠中的数学问题的思考步骤是怎样的?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
50颗星星,每个班级分到8颗,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
☆☆☆☆☆☆☆☆☆☆☆☆☆☆☆☆☆☆
2.能力提升
星期天,一(4)班的小朋友去种树。

有19棵小树苗,每行种三棵,可以种几行?
3.思维拓展
有14瓶牛奶,每个盒子能装三瓶,五个盒子能装的下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
第四单元(8)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8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整包的就有30本,另外还有2本单本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合学共研
1.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

师: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要怎样列式?
师:30+2=32,你是怎样想的?
(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32根小棒。

(2)1包是十本,3包就是3个十本,3个十和2个一加起来就是32。

(3)用个位0+2=2,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所以30+2=32。

师:30+2=32,那么2+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利用数的组成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因为30+2=32,所以2+30=32。

教师板书:30+2=32 2+30=32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迅速抢答。

师: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师:我们接着来看图,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如果老师拿走30本,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利用数的组成想。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因为30+2=32,所以32-2=30,32-30=2。

教师板书:32-2=30 32-30=2
展学共享
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

师:这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怎样计算比较快?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题。

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2)订正得数,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竖着一组一组读读算式。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2题。

师:要看55瓶矿泉水够不够,应该怎么想?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我会算)
30+2=()3+10=()87-7=()
20+4=()3+20=()77-7=()
10+6=()6+30=()67-7=()
5+20=()9+40=()57-7=()
2.能力提升
40+8=48 6+20=26
8+()=()6+()=()
48-()=()26-()=()
48-()=()26-()=()
1.思维拓展
63=60+()80=()-4
65=()+5()-7=40
55=50+()70=()-()29=()+()30=()-()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练习
课题
练习十一
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