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
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中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
B.细胞中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C.等质量的脂肪与糖原储存的能量相等
D.脂质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不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3. 在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和O
B.C和H
C.O和C
D.H和O
4.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
B.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
5. 染色体X与Y、Z与W分别决定着果蝇和家蚕的性别,X与Y、Z与W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染色体X与Y以及Z与W之间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
B. 染色体X与Y以及Z与W都是性染色体,所含基因控制的性状都和性别相关联
C. 染色体X与Y以及Z与W同源区段控制的性状在不同性别中的比例一定相同
D. 染色体Y及W所含的特有基因控制的性状分别只在雄蝇和雌蚕个体间遗传
6.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
7. 科学工作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生命的奥秘。
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与主要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A.达尔文依据大量的事例得出进化论——完全归纳法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实验法
C.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首先发现活细胞——观察法
D.用3D打印技术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模型建构法
8. 以下细胞结构不参与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是()
A.中心体
B.叶绿体
C.细胞膜
D.核膜
9. 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①蔗糖①胃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①RNA
A. ①①
B. ①①
C. 只有①
D. ①①①①
10.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B.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C.可通过手术法切除小鼠垂体来研究血糖平衡调节模式
D.可通过样方法调查马鹿粪堆的密度来估算马鹿的种群密度
11. 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胞吞胞吐经过细胞膜
B. 胞吞胞吐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胞吞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 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12. 对人体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都由特定器官分泌
B.都与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C.都是大分子物质
D.都能和特定物质结合起作用
13. 下列关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B. 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公式、曲线等
C.S形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在K/2时最大
D.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
14. 新交规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交规中一次性扣12分的11种情形中就包含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其中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醉酒驾车。
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
造成驾车人反应慢和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大脑、脑干
B.大脑、脊髓
C.大脑、小脑
D.小脑、脑干
15.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CO2的吸收)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B.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形成无子西瓜的过程中是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 外界刺激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C.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D. 光通过光敏色素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发挥调节作用
17. 嵌合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遗传物质的细胞系形成的聚合胚胎发育而成的个体。
嵌合体的制备是研究干细胞体内分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望在未来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医学难题开辟新的方向。
研究人员将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注入到猪孤雌激活后的囊胚期胚胎后获得猪一鼠嵌合体。
已知孤雌生殖是指某些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由卵子直接发育成子代个体的生殖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培育嵌合体与克隆动物的生物学原理相同,但操作方法有差别
B.iPSCs细胞的培养要置于滋养层细胞上,以维持其不分化的状态
C. 从猪卵巢抽取卵母细胞并培养成熟后,进行激活培养可获得孤雌胚胎
D. 将iPSCs细胞注入猪囊胚的内细胞团处才能获得猪--鼠嵌合体
18.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大多数蛋白质都由细胞核内的基因编码。
下图为细胞核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过程,由图可知()
A.信号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B.信号序列作为向导决定了蛋白质的去向
C.前体蛋白质成熟时除信号序列被切除外,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D.信号序列与受体结合后内外膜的蛋白转运体才能形成通道
19.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是
A. HCO3-与HPO42-等离子相互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D. 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
20. 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
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B.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C.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
D.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高秆茎节长、易倒伏,矮秆性状正好相反,且产量高于高秆。
为探究纯合矮秆抗病品种的育种过程,兴趣小组得到了部分育种信息: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
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植株产量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
(2)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有些同学们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地处理?_______________;若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兴趣小组分多组重复了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若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_________。
22. 先天性肌强直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可将其分为与氯离子通道蛋白有关的显性遗传的Thomsen型和隐性遗传的Becker型,两种类型均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
下图是具有该病患者的家系系谱图,已知该病致病基因不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不考虑突变。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Becker型的致病基因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干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分析系谱图,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家系的患病类型是Thomsen型还是Becker型;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
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则“血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_____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2)渗透装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题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与核膜相连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甲是________,甲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器乙进行加工,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乙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修饰后的蛋白质到达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释放至细胞外,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分泌蛋自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统由___________、核膜和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内这些广阔的膜面积为_________的附着提供大量位点,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膜上进行。
(3)溶酶体能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细菌,这是因为溶酶体内含有多种__________,它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入侵细胞的细菌,这些具有分解作用的物质在细胞内的_____上合成。
25. 该图为突触示意图,请结合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知识回答:
(1)在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图中①_________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的。
(2)正常情况下,人进食后不久,胰岛素的分泌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参考答案
1. A
3. A
4. C
5. C
6. A
7. A
8. A
9. A
10. C
11. C
12. D
13. C
14. C
15. C
16. CD
17. AB
18. BCD
19. ABCD
20. AC
21.
(1).不易倒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茎节短,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2).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会出现F2的结果
(3).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4).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
(5).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6).让该矮杆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出现不抗病植株,则证明其为杂合子
22.
(1).是
(2).Bedker型和Thomsen型的致病基因均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3).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
(4).不能
(5).能
(6).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则①-2生出的①-2一定为该病患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①-3患病,①-2一定为该病患者(或有女性患者存在.排除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有女孩患病而父亲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儿子患病而母亲正常,排除伴X染包体显性遗传病)23.
(1).脂质(磷脂)
(2).蛋白质
(3).150
(4).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在膜的两侧存在浓度差
(5).大于
(6).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
(7).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1).内质网
(2).高尔基体
(3).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器膜
(5).酶
(6).水解酶
(7).核糖体
25.
(1).突触前膜
(2).(特异性)受体
(3).单向
(4).增加
(5).减少。